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为特殊儿童制订个别化发展计划——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这孩子患有阿兹伯格症,开始都没法参加考试,这次期末考试他考了73分。”“这孩子因为先天残疾曾经很自卑,现在的她特别阳光自信,还被评为秦淮区自强之星。”……日前,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校长吴宁梳理着20多个随班就读学生的档案资料,对记者细数他们入学后的种种变化。
作为南京市首批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实验学校之一,光华东街小学在2014年前后就着手开展随班就读儿童接收工作,2016年,学校成为市级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培育对象)。“我们为每个随班就读的学生制订个别化发展计划,并与特殊学校和医疗机构合作,培训专业的资源教师,成立学习目标调整和精准定位小组。”吴宁介绍说。
充分关注特殊儿童在情感、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个别化发展计划的着力点。“个别化发展计划让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清晰可见,这对孩子的信心建设很有帮助。”该校普特融合教师张淑芳表示。
来自深圳的殷殷(化名)深受阿兹伯格症影响,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有时会暴力对待老师和同学。四年级时,殷殷来到光华东街小学,进入张淑芳的班级。在学校特殊教育评估专家指导下,张淑芳和殷殷家长一起为他制订了个别化发展计划。“课堂上,我和殷殷约定,只要他答对问题就会有小奖励;课后我也会带他到办公室单独辅导,给他安排同班同学做小学伴;考试时,我会给他专门‘定制’试卷,重设标准,让他在能力范围内取得一点进步。”从交白卷到期末考试获得73分,殷殷在融合教育中收获了快乐的成长。
在一般的特殊学校,“补短板”是特殊儿童日常生活的重点。相形之下,融合教育则能给予特殊儿童全面发展的机会,让他们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小梦(化名)是普特融合教师杜婷婷班上的学生,先天性右手畸形曾让她自卑胆怯,无法融入集体。经过评估研讨,学校将“建立信心,发挥特长”确立为小梦个别化发展计划的核心。杜婷婷时常鼓励小梦积极发言,还会主动抚摸小梦不完美的手臂,引导其他孩子多多帮助、关爱她。小梦有美术天赋,杜婷婷就鼓励她参加绘画比赛,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引导小梦绘制思维导图。渐渐地,小梦摆脱了自卑的阴影,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同时,她加入了学校定格动画社团,独立拍摄的定格动画作品在全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成果展览会上展出。
吴宁告诉记者,学校还为特殊儿童设计了多样化的私人定制式考试方法,如助学小伙伴、“双师”执教课、特殊试卷等。“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孩子都在专属的发展规划中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