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巧思+匠心,无锡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亮眼

作者:俞 华 发布时间:2018-07-1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俞华)为充分展示全市学校美育教育成果,日前2018年无锡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市少年宫举行,吸引了81所学校参加。据了解,从今年2月开始全市各地组织了校园艺术展演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喜欢的艺术创新节目与作品,2018年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应运而生。

  展演活动期间,市少年宫大厅内集中展示了来自崇宁路小学“泥趣”工作坊、江阴市新桥中学的“纸乐”衍纸艺术工作坊、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锡绣公社”工作坊等8所学校的优秀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吸引锡城市民驻足欣赏。

  崇小“泥趣”工作坊

  一年多吸引近200名学生加入 关注公益事业

  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素有“中国泥人之乡”的美称,2006年无锡惠山泥人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从2012年起把“惠山泥人”引进校园,经过五年的酝酿整合,“泥趣”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2017年正式挂牌,工作坊成员也从最初的20位,发展到目前的180位。今年5月,该校成为中国泥人博物馆首个传习基地落户。

  展会现场,工作坊的10多名学员与泥为伴,在敲敲打打、搓揉压捏中,天性迸发,尽情享受传承与创造的乐趣。“泥趣”工作坊指导教师倪立文说:“传统泥人以阿福、阿禧为代表,学生做了一两次以后就会厌倦,因此老师们鼓励学生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意,表现真情实感。”比如,蚕猫是惠山泥人中的经典形象,猫也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动物,孩子们在欣赏了解传统形象的基础上先用文字描述自己塑造蚕猫的创意,再结合实际感受进行表现,创作了《蚕猫》系列,花花绿绿、形态迥异的蚕猫讲述的其实就是学生自己的故事。

  当天家长傅红彬也来到“泥趣”工作坊中为儿子拍照留念,他说,泥塑让孩子有表达情感、发挥想象力的载体,还有机会参加不少工坊的公益活动。“孩子今年小学毕业了,但是依然舍不得工作坊里的同学和老师。”据了解,该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曾举办了“爱星辰”世界自闭症日大型公益义卖活动,为自闭症家庭送去一份爱心; 与特校的孩子们一起交流互动,带着他们一起了解惠山泥人题材的丰富性,感受无锡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在“泥趣”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越来越多的孩子汲取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泥而来,由趣而生,以爱回报,逐渐成长为一名懂得分享爱、传递爱、付出爱的好少年。

  省锡中实验“锡绣公社”

  分层教学传承锡绣 让学生当小老师

  郑百奋是东土夅实验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6月29日展演第一天特地来到现场取经。他介绍,目前该校美术组成员正在做太湖新城地区特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并将其融入美术课程。但是,在繁忙的课业中,如何在初中阶段全面而深入地开展艺术教育?如何让地方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开去?他想在这次活动中找到答案。

  锡山高中实验学校“锡绣公社”指导教师张小珺师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红育,她将锡绣这一无锡“非遗”项目带进了校园生活。2007年至今,该校“锡绣”校本课程历经了1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其《走进无锡刺绣》校本教材是无锡地区第一本小学、初中乃至高中也适用的“非遗”校本教材。张老师称,省锡中实验学校在小学四、五、六以及初一年级分层开设锡绣课程,不仅在美术课上分出课时来讲授锡绣文化,还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锡绣。目前,仅初一就有20名学生加入了锡绣公社,每周四下午参与活动。

  有意思的是,张小珺还鼓励“锡绣公社”里的成员们把所学手艺教给亲戚、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展会现场,张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多幅由公社成员与亲朋好友共同制作的锡绣作品。“初中生学业繁忙,而手工活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因此把妈妈、奶奶教会了,一起来绣一幅作品一举两得。”张老师说,既然能当“小老师”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针法、绘制花纹的精髓。展会期间,该校五年级学生柳佳丽带着弟弟柳嘉豪一起来现场学锡绣,只见姐弟俩时而目不转睛地扯着针线来回绣花、时而冥思苦想如何让作品更有特色,颇具匠人气质。

  多平台助推

  无锡艺术教育发展

  据悉,2018年无锡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分为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等4块内容,包括器乐、合唱、舞蹈、艺术实践等,全面反映无锡艺术教育成果,此后有关部门将综合评审择优推荐项目参加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艺术项目展示活动。无锡金桥学生交响乐团带着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今年首次参与了艺术表演类中器乐项目的竞演。据了解,该乐团成立于2014年12月,成员年龄跨度从幼儿中班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是一支满编制的纯学生交响乐团,一大批零基础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一片音乐天地。

  说起无锡中小学生艺术活动,不得不提已经举办了38年的“百灵鸟”艺术展演活动。随着不断加强活动的机制改革和创新,一年一度的“百灵鸟”艺术活动成为锡城中小学校园的一大文化盛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鲜见的艺术品牌活动。市少年宫主任程宏强称,现在这项赛事已经覆盖无锡全部中小学,在各校的重视下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今年有2万多名学生参加演出,优秀节目不断涌现,实实在在展现出无锡艺术教育的成果。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有关负责人说:“下阶段将从打造精品学校艺术团、教师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无锡艺术教育总体水平。”据了解,除了向学生提供多样的表演平台,市教育局为了推动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已正式出台《无锡市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方案》,2020年参加中考的无锡考生将率先取得艺术素质测评等级。

  (无锡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灵

巧思+匠心,无锡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亮眼
发布时间:2018-07-11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俞华)为充分展示全市学校美育教育成果,日前2018年无锡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市少年宫举行,吸引了81所学校参加。据了解,从今年2月开始全市各地组织了校园艺术展演活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喜欢的艺术创新节目与作品,2018年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应运而生。

  展演活动期间,市少年宫大厅内集中展示了来自崇宁路小学“泥趣”工作坊、江阴市新桥中学的“纸乐”衍纸艺术工作坊、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的“锡绣公社”工作坊等8所学校的优秀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吸引锡城市民驻足欣赏。

  崇小“泥趣”工作坊

  一年多吸引近200名学生加入 关注公益事业

  作为吴文化发源地的无锡,素有“中国泥人之乡”的美称,2006年无锡惠山泥人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从2012年起把“惠山泥人”引进校园,经过五年的酝酿整合,“泥趣”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在2017年正式挂牌,工作坊成员也从最初的20位,发展到目前的180位。今年5月,该校成为中国泥人博物馆首个传习基地落户。

  展会现场,工作坊的10多名学员与泥为伴,在敲敲打打、搓揉压捏中,天性迸发,尽情享受传承与创造的乐趣。“泥趣”工作坊指导教师倪立文说:“传统泥人以阿福、阿禧为代表,学生做了一两次以后就会厌倦,因此老师们鼓励学生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意,表现真情实感。”比如,蚕猫是惠山泥人中的经典形象,猫也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动物,孩子们在欣赏了解传统形象的基础上先用文字描述自己塑造蚕猫的创意,再结合实际感受进行表现,创作了《蚕猫》系列,花花绿绿、形态迥异的蚕猫讲述的其实就是学生自己的故事。

  当天家长傅红彬也来到“泥趣”工作坊中为儿子拍照留念,他说,泥塑让孩子有表达情感、发挥想象力的载体,还有机会参加不少工坊的公益活动。“孩子今年小学毕业了,但是依然舍不得工作坊里的同学和老师。”据了解,该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曾举办了“爱星辰”世界自闭症日大型公益义卖活动,为自闭症家庭送去一份爱心; 与特校的孩子们一起交流互动,带着他们一起了解惠山泥人题材的丰富性,感受无锡民间艺术文化的魅力。在“泥趣”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越来越多的孩子汲取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泥而来,由趣而生,以爱回报,逐渐成长为一名懂得分享爱、传递爱、付出爱的好少年。

  省锡中实验“锡绣公社”

  分层教学传承锡绣 让学生当小老师

  郑百奋是东土夅实验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6月29日展演第一天特地来到现场取经。他介绍,目前该校美术组成员正在做太湖新城地区特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并将其融入美术课程。但是,在繁忙的课业中,如何在初中阶段全面而深入地开展艺术教育?如何让地方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开去?他想在这次活动中找到答案。

  锡山高中实验学校“锡绣公社”指导教师张小珺师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红育,她将锡绣这一无锡“非遗”项目带进了校园生活。2007年至今,该校“锡绣”校本课程历经了1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其《走进无锡刺绣》校本教材是无锡地区第一本小学、初中乃至高中也适用的“非遗”校本教材。张老师称,省锡中实验学校在小学四、五、六以及初一年级分层开设锡绣课程,不仅在美术课上分出课时来讲授锡绣文化,还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锡绣。目前,仅初一就有20名学生加入了锡绣公社,每周四下午参与活动。

  有意思的是,张小珺还鼓励“锡绣公社”里的成员们把所学手艺教给亲戚、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展会现场,张老师向记者展示了多幅由公社成员与亲朋好友共同制作的锡绣作品。“初中生学业繁忙,而手工活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因此把妈妈、奶奶教会了,一起来绣一幅作品一举两得。”张老师说,既然能当“小老师”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针法、绘制花纹的精髓。展会期间,该校五年级学生柳佳丽带着弟弟柳嘉豪一起来现场学锡绣,只见姐弟俩时而目不转睛地扯着针线来回绣花、时而冥思苦想如何让作品更有特色,颇具匠人气质。

  多平台助推

  无锡艺术教育发展

  据悉,2018年无锡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分为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和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等4块内容,包括器乐、合唱、舞蹈、艺术实践等,全面反映无锡艺术教育成果,此后有关部门将综合评审择优推荐项目参加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艺术项目展示活动。无锡金桥学生交响乐团带着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今年首次参与了艺术表演类中器乐项目的竞演。据了解,该乐团成立于2014年12月,成员年龄跨度从幼儿中班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是一支满编制的纯学生交响乐团,一大批零基础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一片音乐天地。

  说起无锡中小学生艺术活动,不得不提已经举办了38年的“百灵鸟”艺术展演活动。随着不断加强活动的机制改革和创新,一年一度的“百灵鸟”艺术活动成为锡城中小学校园的一大文化盛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鲜见的艺术品牌活动。市少年宫主任程宏强称,现在这项赛事已经覆盖无锡全部中小学,在各校的重视下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今年有2万多名学生参加演出,优秀节目不断涌现,实实在在展现出无锡艺术教育的成果。

  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有关负责人说:“下阶段将从打造精品学校艺术团、教师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无锡艺术教育总体水平。”据了解,除了向学生提供多样的表演平台,市教育局为了推动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已正式出台《无锡市初中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方案》,2020年参加中考的无锡考生将率先取得艺术素质测评等级。

  (无锡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