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突出公平,提升内涵,迈向更高水平优质均衡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2-2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张家港市教育局

  张家港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75所,在校学生12.26万人,其中外省市学生6.68万人,占比54.5%。

  自2013年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来,张家港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法定责任,不断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市、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等荣誉。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我市小学、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15、0.28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达标比例为93.75%。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切实强化组织保障。2017年,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列入市委全委会和市人代会工作报告,多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对标找差,动态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提出了“聚合优质资源、聚力开放创新、聚焦立德树人,率先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率先建成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市”的“三聚两先”发展目标。市各有关部门、各镇(区)齐心协力,着力解决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优化人、财、物等核心资源的配置。二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规划新建学校、扩建改造学校、资源整合置换”等重点工作,近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总投入59.4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18.5万平方米。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投入1.16亿元。三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学校改扩建、合理改变相关室场用途、整合闲置库房等途径,提高音乐、美术、多媒体教室的达标比例。改造多所学校的操场、停车场等场地,不断扩充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总量。与文化、体育、艺术等专业机构签订双向合作办学协议,建设教育发展共同体,提升优质资源配置率。

  始终坚持教育公平,全面优化惠民举措。一是着力加强“同城教育”。通过减免土地与校舍租金、补贴教师社保、派驻安保人员等方式,推动全市8所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100%通过苏州市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工程验收。率先实施新市民子女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2012年以来,共向新市民子女提供公办学位3.5万个。二是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确保适龄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2018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13577元,远超6000元的国家标准。整合特殊教育资源,近3年建成10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三是持续加大惠民力度。全面实施阳光午餐等扶贫助学举措,全市每年资助各类困难学生8000多人次,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早在2017年,市政府就将“四点半学校”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率先实现全市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目前共开设班级538个,两年来共服务学生3.3万名,有效破解了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接送看管、离校离教的社会难题。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增强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市政府、市教育局分别印发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文件。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评优评先的比例,2018年新评选的骨干教师中,农村教师占35.68%;近两年,从市区优质学校挑选11名优秀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级领导,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二是完善流动机制。健全区域流动、跨学段交流、集团内互动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规定城区教师评聘高级职称,需有在农村学校两年以上的任教经历。去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城乡流动比例超过15%。三是拓展招录渠道。创新实施校园招聘,去年成功预签46名硕士研究生及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实施备案制教师管理,首批录用255名幼儿园和职业学校备案制教师,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释放更多空间。从2017年起,率先实施优质师范生签约培养工程,累计成功签约77名本市籍优质师范生培养对象。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是突出优质资源共享。启动优质学校建设,成立县级市首家教育智库,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施联盟化、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推出梁丰、暨阳两个系列的品牌学校建设。多所学校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深化课程课堂改革。连续20年举办全市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坚持课程引领,目前全市有省级内涵建设项目5个。在2018年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苏州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是提升素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阳光体育活动成效,先后有27所义务教育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成功举办两届“贝贝杯”U12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实验小学、塘市小学分别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政府保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保持招聘编制教师每年10%以上的增长;进一步加强城乡联动,对相对薄弱学校特别是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全方位提升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陈路

突出公平,提升内涵,迈向更高水平优质均衡
发布时间:2019-02-2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张家港市教育局

  张家港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75所,在校学生12.26万人,其中外省市学生6.68万人,占比54.5%。

  自2013年获评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以来,张家港市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法定责任,不断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基础教育先进市、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市、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市等荣誉。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我市小学、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15、0.28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达标比例为93.75%。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切实强化组织保障。2017年,我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列入市委全委会和市人代会工作报告,多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对标找差,动态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提出了“聚合优质资源、聚力开放创新、聚焦立德树人,率先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率先建成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市”的“三聚两先”发展目标。市各有关部门、各镇(区)齐心协力,着力解决制约优质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优化人、财、物等核心资源的配置。二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推进“规划新建学校、扩建改造学校、资源整合置换”等重点工作,近3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总投入59.4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新增校舍面积18.5万平方米。2018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投入1.16亿元。三是有效整合教育资源。通过学校改扩建、合理改变相关室场用途、整合闲置库房等途径,提高音乐、美术、多媒体教室的达标比例。改造多所学校的操场、停车场等场地,不断扩充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总量。与文化、体育、艺术等专业机构签订双向合作办学协议,建设教育发展共同体,提升优质资源配置率。

  始终坚持教育公平,全面优化惠民举措。一是着力加强“同城教育”。通过减免土地与校舍租金、补贴教师社保、派驻安保人员等方式,推动全市8所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100%通过苏州市标准化建设提档升级工程验收。率先实施新市民子女积分入读公办学校制度,2012年以来,共向新市民子女提供公办学位3.5万个。二是高度重视特殊教育。确保适龄残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2018年,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13577元,远超6000元的国家标准。整合特殊教育资源,近3年建成10个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三是持续加大惠民力度。全面实施阳光午餐等扶贫助学举措,全市每年资助各类困难学生8000多人次,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1.07亿元。早在2017年,市政府就将“四点半学校”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率先实现全市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目前共开设班级538个,两年来共服务学生3.3万名,有效破解了学校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无人接送看管、离校离教的社会难题。

  始终坚持城乡统筹,全面增强队伍素质。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市政府、市教育局分别印发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文件。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评优评先的比例,2018年新评选的骨干教师中,农村教师占35.68%;近两年,从市区优质学校挑选11名优秀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级领导,有效提升了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二是完善流动机制。健全区域流动、跨学段交流、集团内互动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规定城区教师评聘高级职称,需有在农村学校两年以上的任教经历。去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段教师城乡流动比例超过15%。三是拓展招录渠道。创新实施校园招聘,去年成功预签46名硕士研究生及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实施备案制教师管理,首批录用255名幼儿园和职业学校备案制教师,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招聘释放更多空间。从2017年起,率先实施优质师范生签约培养工程,累计成功签约77名本市籍优质师范生培养对象。

  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是突出优质资源共享。启动优质学校建设,成立县级市首家教育智库,为我市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实施联盟化、集团化办学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推出梁丰、暨阳两个系列的品牌学校建设。多所学校与高校开展合作办学,为学校建设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深化课程课堂改革。连续20年举办全市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坚持课程引领,目前全市有省级内涵建设项目5个。在2018年教育成果奖评选中,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有4项成果获奖,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苏州市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三是提升素质育人水平。不断提升阳光体育活动成效,先后有27所义务教育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成功举办两届“贝贝杯”U12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实验小学、塘市小学分别获评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政府保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充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继续保持招聘编制教师每年10%以上的增长;进一步加强城乡联动,对相对薄弱学校特别是民办新市民子女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全方位提升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