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退休教师袁金华和他的“悟园”(图)

作者:袁金泉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利用自家庭院,自费110万元耗时13年建设“孝文化长廊”“法治教育园”,亲手雕刻园内碑石,磨坏刻刀10余把、磨头1000多只,建成由168块碑石、22块匾额对联组成的200多米文化长廊,并作为义务讲解员,接待访客4万多人次。

退休教师袁金华和他的“悟园”

  ■本报通讯员 袁金泉

  立师魂,培育精神家园

  如东县丰利镇有着千年历史,2004年初,袁金华从丰利中学副校长的岗位退休后,产生了要为继承和发扬丰利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传统文化做点实事的想法。

  于是,他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叠石造景,制作树桩和盆景。同时,在院墙边修筑了一条长廊,用以展示明代石刻和名人题跋。这个工程耗时1年,用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初步建成了“悟园”。“取名‘悟园’,目的就在于让年轻人能感悟人生的真谛。”袁金华说。

  2005年初有家长说,你这园子做得很精巧,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还缺少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句话提醒了袁金华,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年,他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他的爱人和嫂子天天服侍在侧,从无怨言。她们的孝行让袁金华非常感动,他决定在悟园开辟一个“孝文化”主题长廊,凸显教育性。

  2015年,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如东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来访,谈及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时提出,希望能有一些专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地。和家人商量后,袁金华决定把废沟塘填平,拓建一个新院子,搞一个“法治教育主题园”。

  儿子和儿媳妇得知后,劝他不要把过日子的钱都用来建园子。听了孩子们的劝阻,袁金华辗转反侧,一夜无眠。过了几天,儿子和儿媳妇交给袁金华一个存折,说:“爸爸,你和妈妈做了一辈子老师,现在退休了,你还在为教育事业操劳,我们也是人民教师,我们支持你!”那一刻,袁金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2016年,“悟园”3期工程中的法治长廊如期开工。为节约支出,袁金华把自己当作一个壮劳力,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干活儿。一天,他在干活时扭伤了左腿,一直疼了7个月才恢复。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休息一天,愣是拖着伤痛的腿,完成了法治文化长廊的后续工程。

  守清贫,雕刻信念之碑

  “您这粗糙的双手,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老师的手!”如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余晶在与袁金华握手时,不由得惊叹道。是的,这是一双被雕刻刀磨得全是老茧的手。园内168块碑石上的图文都是他一刀一凿雕刻出来的。

  为了节约成本,更为了充分表达雕刻主题的内涵,袁金华自学雕刻。在大理石上雕刻字画,可谓是“细活儿”,最小的字长宽不足1厘米,且人像的线条弯弯曲曲,很难把握。一次在雕刻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图时,袁金华手指不慎划伤,鲜血直流。他只用随时放在身边的创可贴贴上,忍着疼痛继续雕刻。“刻刀划破手指是常事,所以我索性买一大包创可贴备用。”袁金华笑着说。

  雕刻所用的蒙古黑大理石特别坚硬,光雕刻用的吊磨机前后就换了3台,磨头用去1000多只,雕刻刀坏了10余把,手上的血泡起了又消,消了又起。雕刻时,为了手指灵活,袁金华干脆不戴手套,冬天寒风凛冽,手冻得发红。雕刻的粉尘四处飞扬,夏天酷暑炎炎,他又不得不套上外套、戴上口罩和眼罩遮挡粉尘。

  “最难熬的是寂寞。”袁金华说。由于爱人在县城陪孙子读书,家里就他一个人,没人说话,从早到晚10多个小时,袁金华面对的是黑黑的大理石和飞扬的粉尘。隆隆的雕刻声中,偶尔传来他养的小狗的叫声,此刻他才想起自己饭还没吃。而所谓的吃饭,也是煮一顿吃三餐,过着清贫的生活。

  为省下费用,“悟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是袁金华亲自培育的;地面上的地砖都是他从拆迁户家买来一块块铺上的;院子里的油漆也是他一下下刷上去的。

  2018年5月23日上午,袁金华在搬运建园石头时,不慎被石头砸伤了腿,股四头肌腱全部砸断,经过2位麻醉师和4位医生2个多小时的手术,用钢丝固定,断的肌腱才接上。

  为了不影响《丰利文化丛书》编写工作,术后第2天他就在病床上开始整理《悟园古丰》和《翰墨古丰》的书稿,术后45天就拄着拐杖接待从北京来的参观者。

  甘奉献,“悟园”成“教园”

  从2004年开建,2017年完工,“悟园”一边建设,一边接待参观。开始时,袁金华邀请丰利小学的老师前来做讲解员,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袁金华就自己担任讲解员,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加,袁金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他开始走出去,进机关、村居、社区,到学校、企业、敬老院等地,甚至深入海边渔船,作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律知识和书法、园艺等专业知识讲座。据不完全统计,袁金华先后举办宣讲200多场次,近2万人受益。他也由此成为如东县“文明实践在行动”宣讲团成员,以71岁高龄跻身“名嘴”行列。

  如今,“悟园”不仅成为丰利古镇一景,也成为省、市、县相关部门挂牌的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如东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如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袁金华本人被评为最美如东人、 如东县首届十大文化名人;南通市十大法治人物、南通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和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江苏好人。

  2014年以来,先后有南通、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县内外中小学(幼儿园)师生近2000批次、4万多人次前来参访“悟园”。

  “悟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了很多英雄人物,懂得了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的道理,我要向袁爷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少小学生在作文中如是写道。

  随着“悟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目前,袁金华正在筹集资金,争取早日建成悟园展览馆,将藏品向社会展示,他表示要将这一事业一直做下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袁金华修剪盆景

袁金华向学生讲解

 

 

袁金华与参观师生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陈路

退休教师袁金华和他的“悟园”(图)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利用自家庭院,自费110万元耗时13年建设“孝文化长廊”“法治教育园”,亲手雕刻园内碑石,磨坏刻刀10余把、磨头1000多只,建成由168块碑石、22块匾额对联组成的200多米文化长廊,并作为义务讲解员,接待访客4万多人次。

退休教师袁金华和他的“悟园”

  ■本报通讯员 袁金泉

  立师魂,培育精神家园

  如东县丰利镇有着千年历史,2004年初,袁金华从丰利中学副校长的岗位退休后,产生了要为继承和发扬丰利这座千年古镇的历史传统文化做点实事的想法。

  于是,他开始在自家院子里叠石造景,制作树桩和盆景。同时,在院墙边修筑了一条长廊,用以展示明代石刻和名人题跋。这个工程耗时1年,用光了他所有的积蓄,初步建成了“悟园”。“取名‘悟园’,目的就在于让年轻人能感悟人生的真谛。”袁金华说。

  2005年初有家长说,你这园子做得很精巧,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还缺少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句话提醒了袁金华,他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年,他母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他的爱人和嫂子天天服侍在侧,从无怨言。她们的孝行让袁金华非常感动,他决定在悟园开辟一个“孝文化”主题长廊,凸显教育性。

  2015年,南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如东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来访,谈及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时提出,希望能有一些专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基地。和家人商量后,袁金华决定把废沟塘填平,拓建一个新院子,搞一个“法治教育主题园”。

  儿子和儿媳妇得知后,劝他不要把过日子的钱都用来建园子。听了孩子们的劝阻,袁金华辗转反侧,一夜无眠。过了几天,儿子和儿媳妇交给袁金华一个存折,说:“爸爸,你和妈妈做了一辈子老师,现在退休了,你还在为教育事业操劳,我们也是人民教师,我们支持你!”那一刻,袁金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2016年,“悟园”3期工程中的法治长廊如期开工。为节约支出,袁金华把自己当作一个壮劳力,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干活儿。一天,他在干活时扭伤了左腿,一直疼了7个月才恢复。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休息一天,愣是拖着伤痛的腿,完成了法治文化长廊的后续工程。

  守清贫,雕刻信念之碑

  “您这粗糙的双手,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老师的手!”如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余晶在与袁金华握手时,不由得惊叹道。是的,这是一双被雕刻刀磨得全是老茧的手。园内168块碑石上的图文都是他一刀一凿雕刻出来的。

  为了节约成本,更为了充分表达雕刻主题的内涵,袁金华自学雕刻。在大理石上雕刻字画,可谓是“细活儿”,最小的字长宽不足1厘米,且人像的线条弯弯曲曲,很难把握。一次在雕刻二十四孝《虞舜孝感动天》图时,袁金华手指不慎划伤,鲜血直流。他只用随时放在身边的创可贴贴上,忍着疼痛继续雕刻。“刻刀划破手指是常事,所以我索性买一大包创可贴备用。”袁金华笑着说。

  雕刻所用的蒙古黑大理石特别坚硬,光雕刻用的吊磨机前后就换了3台,磨头用去1000多只,雕刻刀坏了10余把,手上的血泡起了又消,消了又起。雕刻时,为了手指灵活,袁金华干脆不戴手套,冬天寒风凛冽,手冻得发红。雕刻的粉尘四处飞扬,夏天酷暑炎炎,他又不得不套上外套、戴上口罩和眼罩遮挡粉尘。

  “最难熬的是寂寞。”袁金华说。由于爱人在县城陪孙子读书,家里就他一个人,没人说话,从早到晚10多个小时,袁金华面对的是黑黑的大理石和飞扬的粉尘。隆隆的雕刻声中,偶尔传来他养的小狗的叫声,此刻他才想起自己饭还没吃。而所谓的吃饭,也是煮一顿吃三餐,过着清贫的生活。

  为省下费用,“悟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是袁金华亲自培育的;地面上的地砖都是他从拆迁户家买来一块块铺上的;院子里的油漆也是他一下下刷上去的。

  2018年5月23日上午,袁金华在搬运建园石头时,不慎被石头砸伤了腿,股四头肌腱全部砸断,经过2位麻醉师和4位医生2个多小时的手术,用钢丝固定,断的肌腱才接上。

  为了不影响《丰利文化丛书》编写工作,术后第2天他就在病床上开始整理《悟园古丰》和《翰墨古丰》的书稿,术后45天就拄着拐杖接待从北京来的参观者。

  甘奉献,“悟园”成“教园”

  从2004年开建,2017年完工,“悟园”一边建设,一边接待参观。开始时,袁金华邀请丰利小学的老师前来做讲解员,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袁金华就自己担任讲解员,随着讲解次数的增加,袁金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

  他开始走出去,进机关、村居、社区,到学校、企业、敬老院等地,甚至深入海边渔船,作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法律知识和书法、园艺等专业知识讲座。据不完全统计,袁金华先后举办宣讲200多场次,近2万人受益。他也由此成为如东县“文明实践在行动”宣讲团成员,以71岁高龄跻身“名嘴”行列。

  如今,“悟园”不仅成为丰利古镇一景,也成为省、市、县相关部门挂牌的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如东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基地、南通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通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如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袁金华本人被评为最美如东人、 如东县首届十大文化名人;南通市十大法治人物、南通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和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江苏好人。

  2014年以来,先后有南通、苏州、杭州、南京、上海、北京等地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县内外中小学(幼儿园)师生近2000批次、4万多人次前来参访“悟园”。

  “悟园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了很多英雄人物,懂得了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好孩子的道理,我要向袁爷爷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少小学生在作文中如是写道。

  随着“悟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学习。目前,袁金华正在筹集资金,争取早日建成悟园展览馆,将藏品向社会展示,他表示要将这一事业一直做下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袁金华修剪盆景

袁金华向学生讲解

 

 

袁金华与参观师生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