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办全国最好的职业教育

作者:缪志聪 王琼 阿尼尔 万娟 发布时间:2020-09-2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缪志聪 王琼 见习记者 阿尼尔 万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2019年上半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江苏是职业教育办得最好的省份,应当为全国提供经验。”

  近年来,围绕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导向,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苏省情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立制度,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校、所、企之间没有围墙,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基础设施、场馆设备、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全部开放共享,作为全国知名的“职教名城”,这种零距离“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独到模式已经在常州科教城坚持了近20年,不断向全国输出产教深度融合的江苏经验。

  “科教城是区域内的‘创新之核’,是常州校企合作机制落地的典范。”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刚介绍说,早在2007年常州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建设实训基地的发展方案。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制度支撑。“注重贴紧靠实经济发展需要,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一直以来,江苏都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着眼制度化推进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走符合江苏省情的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2019年3月,省人大率先通过全国首部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要求推进大中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研制推广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为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一层制度保障。

  自《条例》施行以来,全省持续打造职业教育的全国“高地”,探索现代职教发展的新路。目前,全省重点支持建设高职院校36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项目和14个培养项目,覆盖13个专业大类,涉及江苏20多个产业领域,总投入超过15亿元,同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认定制度,首批已认定81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现代学徒制是《条例》的重点强调内容,在全省得到推广。近年来,苏州市在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学徒制,该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效果良好。目前,苏州已有3个项目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

  “经过多年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从选择性借鉴、本土化实践到标准化构建的探索之路,建设了规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标准体系。”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苏建青告诉记者,在政策支持下,学校逐渐形成学徒制常熟模式,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共建了我国首个英国权威认证机构授权的学徒认证中心“中英现代学徒培训学院”,为全国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围着产业转”,我省还逐年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以2—3年为一个周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提出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策略。

  “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下,我们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指引,为职业院校专业调整建设提供参考,逐步形成了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的格局。”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介绍说,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中,9个都建有职教园区,各市政府与省教育厅密切协作,走出“院校+产业园区”的江苏模式。

  随着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建立围绕新兴产业和核心产业的专业集群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指向。2017年,我省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明确依据全省“1+3”主体功能区部署,打造一批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重点专业集群。今年8月,我省再次在《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围绕产业需求送教上门,至‘十四五’期末,

  在学前教育、护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建成20个左右具五年制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集群。”

  “我校紧密对接江苏8个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一二三产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巫建华说,学院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7个专业群,以满足我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集群发展,对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十分必要。”

  破壁垒,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一直以来,“断头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拦路虎,“学职业技术很难上大学”的观念依然存在。区别于普通高中生参加的普通高考,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选拔其中成绩优秀者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为打通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学历上升“立交桥”,形成了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等多样化、可选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口单招的优势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能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可以说是升学、就业两不误。”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张善平说。

  作为职教大省,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已在我省实行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我省就出现了面向职业学校招生的对口单招考试。经过多年实践,我省已经形成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现代职教体系等3个主渠道。

  2019年,我省出台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揽子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实现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有效接轨,同时将技工学校学生纳入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范畴。全省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达到60%以上,成为我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绿色立交桥基本打通。

  “让职校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享受到高考升学的‘阳光大道’,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刘克勇说。

  如今,随着我省持续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这条“阳光大道”越走越宽。从2019年起,我省在中职阶段实施“领航计划”,在高职阶段继续实施“卓越计划”,打造一批领军型卓越职业院校。去年,“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进入人们视野,江苏共有20所院校入选,入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一。

  今年7月,我省又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江苏高地”,让每一个职教学子都能根据实际选择自己的未来道路。

  同时,我省还选择了10所左右学校开展职业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试点,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个公办本科职业大学,今年7月成功升格并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该校研究员吴学敏表示,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学院主要培养为装备制造服务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升本后,学院将以‘职教本科’的定位,借鉴本科院校的管理特点,保持固有的‘职业’属性不变,探索、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明标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在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列出了7项重点任务、2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了省教育厅、设区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及职业学校重点任务清单,共139项具体工作,全面完善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为全省职教现代化提供了路径。

  “致力于发挥标准在质量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江苏构建现代职教之路的重要经验。”葛道凯多次指出,要坚持标准引领,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在办学基础设施、专业建设、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制订明确的标准。

  通过实施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智慧校园和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创建工程,我省不断加大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省政府先后印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办学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为打造省域特色教学标准,江苏不断完善教学标准,规范职业学校系列教学文件和教师教学行为,与国家教学标准互补融通。”曹玉梅介绍说,截至目前,省级层面新一轮出台106个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建设140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763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覆盖了90%以上专业。

  戴蕴恬是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受益者。今年7月,她从英国伯明翰大学先进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同时被世界500强企业录取。而8年前,她还是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戴蕴恬的成长,得益于学校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溧阳中专校长王云清介绍,学校联合常州工学院和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制订了富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中高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中高紧密衔接的专业基础课程标准8门,一举破除了职教学生一路升学成长的学习障碍。

  为深入推动职业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我省还不断探索独立的评价标准,建立教育行政主导、学校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与,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

  特别是在教师队伍评价标准方面,我省率先实行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正高级讲师评审,不仅大胆将职教教师的评价权下放到学校,还开通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有力推动了全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

  “学校引进的青年博士储建华联合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是全国高职院校第一位项目首席科学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华介绍说,自2010年起,该校联合上市公司等“共聘共用享双薪”智能制造领域博士46名,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到了25%。

  根据我省的评价机制,职业学校还可以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前三名选手、全国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江苏技能状元”和“江苏工匠”,招聘院校自主考核录用即可入编。

  今年秋学期,“00”后江霏作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实训教师,除了授课之外,他还担任2020年国赛团队带训教师,带领参赛学生积极备战国赛,引起社会关注。江霏留校任教,凭借的是“国赛冠军”的奖牌。目前,全省像江霏这样被选聘入校任教的已达453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立足江苏实际,把握前进方向,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杆与旗帜,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各层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葛道凯说,当前江苏就是要以先行先试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提供江苏样本,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陈路

办全国最好的职业教育
——江苏打造现代职业教育高地纪实
发布时间:2020-09-2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本报记者 缪志聪 王琼 见习记者 阿尼尔 万娟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2019年上半年,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江苏是职业教育办得最好的省份,应当为全国提供经验。”

  近年来,围绕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江苏职业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导向,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苏省情的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立制度,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 

  校、所、企之间没有围墙,集聚创新资源、孵化创新企业、引育创新人才,基础设施、场馆设备、实训基地等硬件资源全部开放共享,作为全国知名的“职教名城”,这种零距离“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独到模式已经在常州科教城坚持了近20年,不断向全国输出产教深度融合的江苏经验。

  “科教城是区域内的‘创新之核’,是常州校企合作机制落地的典范。”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华刚介绍说,早在2007年常州市就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建设实训基地的发展方案。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制度支撑。“注重贴紧靠实经济发展需要,是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表示,一直以来,江苏都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着眼制度化推进职业教育与现代产业发展共生共长,走符合江苏省情的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之路。

  2019年3月,省人大率先通过全国首部省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要求推进大中型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国家、省、市三级学徒制试点,研制推广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为全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再添一层制度保障。

  自《条例》施行以来,全省持续打造职业教育的全国“高地”,探索现代职教发展的新路。目前,全省重点支持建设高职院校36个产教融合集成平台项目和14个培养项目,覆盖13个专业大类,涉及江苏20多个产业领域,总投入超过15亿元,同时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遴选认定制度,首批已认定81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

  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现代学徒制是《条例》的重点强调内容,在全省得到推广。近年来,苏州市在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学徒制,该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效果良好。目前,苏州已有3个项目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

  “经过多年现代学徒制探索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从选择性借鉴、本土化实践到标准化构建的探索之路,建设了规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标准体系。”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苏建青告诉记者,在政策支持下,学校逐渐形成学徒制常熟模式,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共建了我国首个英国权威认证机构授权的学徒认证中心“中英现代学徒培训学院”,为全国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迈出关键一步。

  为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围着产业转”,我省还逐年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对接机制。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以2—3年为一个周期发布《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各地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提出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策略。

  “在全省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下,我们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指引,为职业院校专业调整建设提供参考,逐步形成了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的格局。”省教育厅副厅长曹玉梅介绍说,目前全省13个设区市中,9个都建有职教园区,各市政府与省教育厅密切协作,走出“院校+产业园区”的江苏模式。

  随着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建立围绕新兴产业和核心产业的专业集群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指向。2017年,我省印发《江苏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明确依据全省“1+3”主体功能区部署,打造一批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重点专业集群。今年8月,我省再次在《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围绕产业需求送教上门,至‘十四五’期末,

  在学前教育、护理、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建成20个左右具五年制鲜明特色的示范性专业集群。”

  “我校紧密对接江苏8个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一二三产专业融合发展的专业布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巫建华说,学院组建了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7个专业群,以满足我省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专业集群发展,对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专业集群十分必要。”

  破壁垒,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一直以来,“断头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拦路虎,“学职业技术很难上大学”的观念依然存在。区别于普通高中生参加的普通高考,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专门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学生,选拔其中成绩优秀者进入高等院校深造,为国家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为打通职业教育学历“天花板”,我省率先在全国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试点,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学历上升“立交桥”,形成了分段培养、五年一贯制、对口单招等多样化、可选择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口单招的优势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还能考取各类技能证书,可以说是升学、就业两不误。”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张善平说。

  作为职教大省,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已在我省实行多年。20世纪80年代末,我省就出现了面向职业学校招生的对口单招考试。经过多年实践,我省已经形成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现代职教体系等3个主渠道。

  2019年,我省出台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一揽子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的“职教高考”制度,实现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职院校招生考试有效接轨,同时将技工学校学生纳入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范畴。全省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达到60%以上,成为我省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的绿色立交桥基本打通。

  “让职校生和普通高中生一样享受到高考升学的‘阳光大道’,畅通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渠道,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局面。”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刘克勇说。

  如今,随着我省持续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层次结构,这条“阳光大道”越走越宽。从2019年起,我省在中职阶段实施“领航计划”,在高职阶段继续实施“卓越计划”,打造一批领军型卓越职业院校。去年,“双高计划”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进入人们视野,江苏共有20所院校入选,入选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一。

  今年7月,我省又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推进各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全力打造职业教育“江苏高地”,让每一个职教学子都能根据实际选择自己的未来道路。

  同时,我省还选择了10所左右学校开展职业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试点,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个公办本科职业大学,今年7月成功升格并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该校研究员吴学敏表示,职业本科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需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我们学院主要培养为装备制造服务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升本后,学院将以‘职教本科’的定位,借鉴本科院校的管理特点,保持固有的‘职业’属性不变,探索、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明标准,持续推进改革创新

  在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中,列出了7项重点任务、20项具体举措,并明确了省教育厅、设区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及职业学校重点任务清单,共139项具体工作,全面完善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为全省职教现代化提供了路径。

  “致力于发挥标准在质量保障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江苏构建现代职教之路的重要经验。”葛道凯多次指出,要坚持标准引领,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职业学校实际情况,在办学基础设施、专业建设、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和师资队伍建设等环节制订明确的标准。

  通过实施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智慧校园和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创建工程,我省不断加大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省政府先后印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在办学标准、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为打造省域特色教学标准,江苏不断完善教学标准,规范职业学校系列教学文件和教师教学行为,与国家教学标准互补融通。”曹玉梅介绍说,截至目前,省级层面新一轮出台106个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支持建设140个专业技能教学标准、763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覆盖了90%以上专业。

  戴蕴恬是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受益者。今年7月,她从英国伯明翰大学先进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同时被世界500强企业录取。而8年前,她还是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戴蕴恬的成长,得益于学校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索。”溧阳中专校长王云清介绍,学校联合常州工学院和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制订了富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中高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有中高紧密衔接的专业基础课程标准8门,一举破除了职教学生一路升学成长的学习障碍。

  为深入推动职业学校的现代化进程,我省还不断探索独立的评价标准,建立教育行政主导、学校为主体、相关部门指导、第三方有效参与,学校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

  特别是在教师队伍评价标准方面,我省率先实行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正高级讲师评审,不仅大胆将职教教师的评价权下放到学校,还开通职业院校教师引进“绿色通道”,有力推动了全省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70%。

  “学校引进的青年博士储建华联合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是全国高职院校第一位项目首席科学家。”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华介绍说,自2010年起,该校联合上市公司等“共聘共用享双薪”智能制造领域博士46名,专任教师博士占比达到了25%。

  根据我省的评价机制,职业学校还可以引入世界技能大赛前三名选手、全国一类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选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江苏技能状元”和“江苏工匠”,招聘院校自主考核录用即可入编。

  今年秋学期,“00”后江霏作为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实训教师,除了授课之外,他还担任2020年国赛团队带训教师,带领参赛学生积极备战国赛,引起社会关注。江霏留校任教,凭借的是“国赛冠军”的奖牌。目前,全省像江霏这样被选聘入校任教的已达453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立足江苏实际,把握前进方向,树立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标杆与旗帜,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融通的各层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订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标准。”葛道凯说,当前江苏就是要以先行先试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新跨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提供江苏样本,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