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以育人初心 守乡村故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年前,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18岁青年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放弃“诗和远方”,怀着“从教报家乡”的初心回到故乡泗洪县四河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如今,他依然活跃在乡村教学一线,是孩子们信服的好老师、“爱心爸爸”,也是同事们称道的好兄弟。

  他叫侯磊,是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乡村教师,我们都在默默奉献,在平凡中坚守。”来自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正是侯磊的生动写照。“孩子们淳朴,乡亲们热情,在这里,我既踏实又愉快。”20年来,侯磊践行着自己的从教初心,即使乡镇条件艰苦、自己近年身体抱恙,也从未动摇。

  返乡扎根,执鞭从教报家乡

  早在童年时期,“当老师”这颗种子就在侯磊心中深深埋下。“小时候觉得学校的老师们特别神气,”侯磊说,为了成为自己心中最“神气”的教师,他放弃了升高中的机会,以当时四河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沭阳师范学校学习。

  2000年,刚毕业的侯磊曾有机会留在城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家乡四河缺教师的现状又让他纠结是否回乡从教。最终,侯磊回到家乡,在四河乡大庄小学迈出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步。

  四河乡位于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地处苏皖交界,经济欠发达,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我希望通过自己、通过教育为家乡脱贫作贡献。”侯磊说。“他刚来那会儿,床就是木框担着几块木片,连席子都是芦苇编的。”侯磊的同事王宜刚回忆,16年前他与侯磊初识,这个嘴里总是挂着“没什么,也挺好”的“农村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从教技能,在不断备课、磨课之余,侯磊挤出大量时间向老教师取经。工作一年后,还是“新人”的侯磊获评四河乡“优秀教师”。

  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大庄小学,侯磊一待就是3年,后又到乡镇中学任教。“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侯磊说,这些孩子怯怯的眼神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把孩子们带好”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坚持。

  “夜深人静时,如果学校还有一盏灯亮着,八成是磊子,有时候我备课,他也会陪我一起。”四河实验学校校长、同为语文教师的王春说,当年侯磊因教学质量优异被调至四河实验学校担任初中语文教师时,生怕自己知识不够用,总是在日常教研工作结束后挑灯夜读。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让侯磊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把好手。现在,他已经是泗洪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侯磊坚守乡村教学一线的情怀和高质量的教育实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很多孩子告诉他:“以后学成,要像侯老师一样回到四河,为家乡作贡献。”

  倾情奉献,守望乡村孩子未来

  “结婚这么多年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肯定不如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长。”说起侯磊对学生的用心,妻子包玉兰理解之余忍不住“吐槽”。

  “侯老师的语文课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四河实验学校2013届毕业生宋桂青告诉记者,当年的自己不善表达,上课回答问题都会结巴,侯磊便有意从简单问题开始引导他回答,循序渐进,直至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我还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上拿过二等奖呢!”现在已是四河乡一名村干部的宋桂青感慨,侯磊的课堂让他感受到语文不仅是一门课,更是必不可少的提高生活技能的途径。

  四河实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语文基础薄弱,很多孩子的书写和表达等基本技能亟待提升。为此,侯磊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语文的魅力,侯磊还时常利用周末带孩子们在镇上读广告牌,找错别字,潜移默化地传授基础知识。

  “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好。”谈自己,侯磊总是低调又紧张,但说起孩子,他便一下子健谈起来,眼中满是温柔的光。侯磊给予孩子们的不光是精心准备的语文“大餐”,更有生活和心理上的呵护,是很多留守孩子的“爱心爸爸”。

  几年前,缺少家庭关爱,成绩也不好的小赵来到侯磊班上。“他英语不好,我就帮他买学习资料,找英语老师给他补课,还经常和他聊天,让他感受到老师、学校的关心和关注。”回忆起小赵,侯磊不禁感慨教师对孩子的巨大影响。“这个孩子后来中考全校第一,现在考上了南京财经大学。”学生有了进步,就是侯磊最幸福的时刻。

  多年来,在侯磊的精心呵护下,256名留守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其中71人还考上了大学。

  抱病坚守,不舍讲台不辍耕耘

  “一路前行,风雪兼程。”这是2018年1月侯磊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句话,也是他这些年生活的写照。

  2017年底,侯磊感到乏力不适,后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确诊时,学校还未放假,侯磊隐瞒病情,带着那一届初三学生冲刺到期末结束,才略放下心做了手术。术后一个月,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他又回到了讲台。家人都劝侯磊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但他却念着毕业班的学生,一刻也放心不下。“这届学生我带了两年多,临近中考换老师,孩子们会不适应。”

  “不管自己境遇如何,我都要对学生负责。”怀着这样的信念,尽管侯磊在术后两年中三度住院,却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得知他的病情,学校本想让他暂时放下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转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但他坚决不同意,“我没事的,我可以轻声慢语地讲。” 侯磊的同事兼“发小”宋磊告诉记者,两年间,侯磊语调平缓,嗓音沙哑,“学生只知道侯老师嗓子不舒服,并不知道他还在与癌症斗争。”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心里舒坦。”侯磊说,在学校忙碌,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许多。“他总是和我说,换班主任的话学生是不会答应的,”王春特别心疼这个好兄弟,但劝侯磊调换工作的话总是被他一句句“我没事,你放心好了”“我多休息就是了”噎回去。“他心里装着学生,更装着四河乡几万老百姓。”每每说起,王春的眼眶都微微发红。

  2018年,四河留守儿童驿站成立,病中的侯磊毫不犹豫地当起了志愿者,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开展作业辅导和心理帮扶。“他总是很忙,总是和人家说‘我能帮得上忙吗’?”包玉兰说,丈夫热心又有爱心,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

  “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看着他们茁壮成长,所有的苦和累都会烟消云散。”侯磊说。

责任编辑:陈路

以育人初心 守乡村故土
——记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教师侯磊
发布时间:2020-10-0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20年前,一个师范学校毕业的18岁青年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放弃“诗和远方”,怀着“从教报家乡”的初心回到故乡泗洪县四河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如今,他依然活跃在乡村教学一线,是孩子们信服的好老师、“爱心爸爸”,也是同事们称道的好兄弟。

  他叫侯磊,是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作为乡村教师,我们都在默默奉献,在平凡中坚守。”来自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正是侯磊的生动写照。“孩子们淳朴,乡亲们热情,在这里,我既踏实又愉快。”20年来,侯磊践行着自己的从教初心,即使乡镇条件艰苦、自己近年身体抱恙,也从未动摇。

  返乡扎根,执鞭从教报家乡

  早在童年时期,“当老师”这颗种子就在侯磊心中深深埋下。“小时候觉得学校的老师们特别神气,”侯磊说,为了成为自己心中最“神气”的教师,他放弃了升高中的机会,以当时四河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沭阳师范学校学习。

  2000年,刚毕业的侯磊曾有机会留在城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家乡四河缺教师的现状又让他纠结是否回乡从教。最终,侯磊回到家乡,在四河乡大庄小学迈出自己教师生涯的第一步。

  四河乡位于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地处苏皖交界,经济欠发达,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我希望通过自己、通过教育为家乡脱贫作贡献。”侯磊说。“他刚来那会儿,床就是木框担着几块木片,连席子都是芦苇编的。”侯磊的同事王宜刚回忆,16年前他与侯磊初识,这个嘴里总是挂着“没什么,也挺好”的“农村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了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高从教技能,在不断备课、磨课之余,侯磊挤出大量时间向老教师取经。工作一年后,还是“新人”的侯磊获评四河乡“优秀教师”。

  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大庄小学,侯磊一待就是3年,后又到乡镇中学任教。“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侯磊说,这些孩子怯怯的眼神中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把孩子们带好”这样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坚持。

  “夜深人静时,如果学校还有一盏灯亮着,八成是磊子,有时候我备课,他也会陪我一起。”四河实验学校校长、同为语文教师的王春说,当年侯磊因教学质量优异被调至四河实验学校担任初中语文教师时,生怕自己知识不够用,总是在日常教研工作结束后挑灯夜读。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让侯磊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把好手。现在,他已经是泗洪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侯磊坚守乡村教学一线的情怀和高质量的教育实践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很多孩子告诉他:“以后学成,要像侯老师一样回到四河,为家乡作贡献。”

  倾情奉献,守望乡村孩子未来

  “结婚这么多年了,他和我在一起的时间肯定不如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时间长。”说起侯磊对学生的用心,妻子包玉兰理解之余忍不住“吐槽”。

  “侯老师的语文课在注重基础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四河实验学校2013届毕业生宋桂青告诉记者,当年的自己不善表达,上课回答问题都会结巴,侯磊便有意从简单问题开始引导他回答,循序渐进,直至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我还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上拿过二等奖呢!”现在已是四河乡一名村干部的宋桂青感慨,侯磊的课堂让他感受到语文不仅是一门课,更是必不可少的提高生活技能的途径。

  四河实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语文基础薄弱,很多孩子的书写和表达等基本技能亟待提升。为此,侯磊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了解语文的魅力,侯磊还时常利用周末带孩子们在镇上读广告牌,找错别字,潜移默化地传授基础知识。

  “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好。”谈自己,侯磊总是低调又紧张,但说起孩子,他便一下子健谈起来,眼中满是温柔的光。侯磊给予孩子们的不光是精心准备的语文“大餐”,更有生活和心理上的呵护,是很多留守孩子的“爱心爸爸”。

  几年前,缺少家庭关爱,成绩也不好的小赵来到侯磊班上。“他英语不好,我就帮他买学习资料,找英语老师给他补课,还经常和他聊天,让他感受到老师、学校的关心和关注。”回忆起小赵,侯磊不禁感慨教师对孩子的巨大影响。“这个孩子后来中考全校第一,现在考上了南京财经大学。”学生有了进步,就是侯磊最幸福的时刻。

  多年来,在侯磊的精心呵护下,256名留守学生进入重点高中,其中71人还考上了大学。

  抱病坚守,不舍讲台不辍耕耘

  “一路前行,风雪兼程。”这是2018年1月侯磊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句话,也是他这些年生活的写照。

  2017年底,侯磊感到乏力不适,后被确诊为甲状腺癌。确诊时,学校还未放假,侯磊隐瞒病情,带着那一届初三学生冲刺到期末结束,才略放下心做了手术。术后一个月,身体还未完全恢复的他又回到了讲台。家人都劝侯磊放下工作,好好休息,但他却念着毕业班的学生,一刻也放心不下。“这届学生我带了两年多,临近中考换老师,孩子们会不适应。”

  “不管自己境遇如何,我都要对学生负责。”怀着这样的信念,尽管侯磊在术后两年中三度住院,却仍坚守在教学一线。得知他的病情,学校本想让他暂时放下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转到相对轻松的岗位,但他坚决不同意,“我没事的,我可以轻声慢语地讲。” 侯磊的同事兼“发小”宋磊告诉记者,两年间,侯磊语调平缓,嗓音沙哑,“学生只知道侯老师嗓子不舒服,并不知道他还在与癌症斗争。”

  “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心里舒坦。”侯磊说,在学校忙碌,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许多。“他总是和我说,换班主任的话学生是不会答应的,”王春特别心疼这个好兄弟,但劝侯磊调换工作的话总是被他一句句“我没事,你放心好了”“我多休息就是了”噎回去。“他心里装着学生,更装着四河乡几万老百姓。”每每说起,王春的眼眶都微微发红。

  2018年,四河留守儿童驿站成立,病中的侯磊毫不犹豫地当起了志愿者,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开展作业辅导和心理帮扶。“他总是很忙,总是和人家说‘我能帮得上忙吗’?”包玉兰说,丈夫热心又有爱心,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

  “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看着他们茁壮成长,所有的苦和累都会烟消云散。”侯磊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