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追忆“特等功臣”张阿舟的灿烂一生

作者:阿妮尔 王伟 包玉洁 发布时间:2020-10-1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见习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王伟 包玉洁

  前不久,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的张阿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包括12位院士在内的150余名高校院所的领导专家、国内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追忆我国著名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张阿舟,研讨力学学科发展大计与前沿问题。

  张阿舟是心怀“科学救国、航空报国”理想的高材生,是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特等功臣”,也是耕耘讲坛“一门三院士”的“王牌”教授。终其一生,他投身科研,心向祖国航空航天事业。斯人已逝,仍是标杆。

  1920年,张阿舟出生在江苏丹阳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理想。17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航空工程系助教。后来,他参加庚款留学考试,考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生,仍然选择航空工程专业。1949年12月,刚通过博士答辩的张阿舟内心十分激动,亟盼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一年多后,他被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任主任工程师、设计科长。

  厂里接到试制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的任务,张阿舟凭借深厚的航空工程知识,全身心投入该飞机的设计、强度计算及其试验任务。1954年5月,该厂完成了部件和全机静力试验,证明飞机强度合格。两个月后,张阿舟亲自登机参加飞机试飞。“因为是第一架飞机,很多人担心不可靠,但老师不担心,”张阿舟的弟子、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说,“他相信自己的设计。”不久后,国家试飞委员会认定“初教5”符合技术要求,可成批生产供空军训练使用,由此开创了新中国自制飞机的历史。张阿舟也因突出贡献荣获“特等功臣”称号。

  作为教师,张阿舟也是一张“王牌”。“哪门课没人上,张老师就上哪门课。”赵淳生回忆,自1955年到南航大任教以来,张阿舟先后讲过“飞机构造与强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等十几门课程,主编或参与编写《飞机强度计算》《飞行器振动基础》等多本教材,为南航大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张阿舟开始招收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对振动理论和工程应用开展系统研究。1981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多年来,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家科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其中包括赵淳生、胡海岩和向锦武三名院士。

  “人生得一良师,不仅可以终身受益,甚或能够改变命运,张教授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位良师。”胡海岩回忆,张阿舟言传身教,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发展和需求相结合。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张阿舟根据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需要,先后主持制订和编审了飞机及直升机结构强度和振动方面的多种规范、标准和手册,为我国顺利过渡到自行设计飞机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1986年7月30日,有“航空界四君子”美誉的沈元、季文美、张阿舟和胡溪涛联名致书邓小平同志。在《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一文中,他们共同建议国家汇聚力量发展自己的干线飞机。1990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张阿舟为首批杰出高级专家,他也是我国航空系统首批三位杰出专家之一。

  与此同时,张阿舟还先后开创了结构动力学、机械振动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科学研究。1985年,南航大把振动研究室扩建成振动工程研究所,张阿舟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一级学会花落南航大——这是当时除北京以外唯一一家一级学会挂靠单位。2017年,南航大力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系列。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说,“‘科学救国,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贯穿了张阿舟先生的一生,也将在后辈科研工作者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陈路

追忆“特等功臣”张阿舟的灿烂一生
发布时间:2020-10-1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见习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王伟 包玉洁

  前不久,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的张阿舟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包括12位院士在内的150余名高校院所的领导专家、国内力学领域的知名学者共同追忆我国著名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张阿舟,研讨力学学科发展大计与前沿问题。

  张阿舟是心怀“科学救国、航空报国”理想的高材生,是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特等功臣”,也是耕耘讲坛“一门三院士”的“王牌”教授。终其一生,他投身科研,心向祖国航空航天事业。斯人已逝,仍是标杆。

  1920年,张阿舟出生在江苏丹阳的书香门第,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理想。17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航空工程系助教。后来,他参加庚款留学考试,考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生,仍然选择航空工程专业。1949年12月,刚通过博士答辩的张阿舟内心十分激动,亟盼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一年多后,他被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任主任工程师、设计科长。

  厂里接到试制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教5”的任务,张阿舟凭借深厚的航空工程知识,全身心投入该飞机的设计、强度计算及其试验任务。1954年5月,该厂完成了部件和全机静力试验,证明飞机强度合格。两个月后,张阿舟亲自登机参加飞机试飞。“因为是第一架飞机,很多人担心不可靠,但老师不担心,”张阿舟的弟子、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说,“他相信自己的设计。”不久后,国家试飞委员会认定“初教5”符合技术要求,可成批生产供空军训练使用,由此开创了新中国自制飞机的历史。张阿舟也因突出贡献荣获“特等功臣”称号。

  作为教师,张阿舟也是一张“王牌”。“哪门课没人上,张老师就上哪门课。”赵淳生回忆,自1955年到南航大任教以来,张阿舟先后讲过“飞机构造与强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等十几门课程,主编或参与编写《飞机强度计算》《飞行器振动基础》等多本教材,为南航大的教学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张阿舟开始招收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对振动理论和工程应用开展系统研究。1981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多年来,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许多人已成为国家科技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其中包括赵淳生、胡海岩和向锦武三名院士。

  “人生得一良师,不仅可以终身受益,甚或能够改变命运,张教授对我而言就是这样一位良师。”胡海岩回忆,张阿舟言传身教,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发展和需求相结合。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张阿舟根据航空工业打基础上水平的需要,先后主持制订和编审了飞机及直升机结构强度和振动方面的多种规范、标准和手册,为我国顺利过渡到自行设计飞机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1986年7月30日,有“航空界四君子”美誉的沈元、季文美、张阿舟和胡溪涛联名致书邓小平同志。在《千方百计尽早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一文中,他们共同建议国家汇聚力量发展自己的干线飞机。1990年,国家人事部批准张阿舟为首批杰出高级专家,他也是我国航空系统首批三位杰出专家之一。

  与此同时,张阿舟还先后开创了结构动力学、机械振动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科学研究。1985年,南航大把振动研究室扩建成振动工程研究所,张阿舟担任首任所长。在他的努力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一级学会花落南航大——这是当时除北京以外唯一一家一级学会挂靠单位。2017年,南航大力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系列。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岱宁说,“‘科学救国,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贯穿了张阿舟先生的一生,也将在后辈科研工作者中一代代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