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共论新时代的新德育

作者: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新时代呼唤怎样的“新德育”?新教育实验如何让“新德育”在校园落地生根?近日,全国500余名新教育人士聚首盐城大丰——

共论新时代的新德育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10月24日、25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20届研讨会在盐城市大丰区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新时代 新德育”为主题,吸引全国500余名新教育实验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新教育研究专家、实验学校校长及教师与会。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全国新教育实验者以主题报告、教育叙事、专家点评、现场考察等形式,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德育”的成长面貌。

  内涵探究:新时代呼唤新德育

  “‘新德育’的使命,就是追求和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说,始于1999年的新教育实验是一场德育的进阶之旅。历经20年探索,新教育实验以十大行动为推广路径,目前在全国已拥有162个实验区,5571所学校、615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新时代的德育,应当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有人类关怀精神、国际理解意识、本土文化情怀、专业知识技能的公民。”朱永新指出,“‘新德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活动。”

  “五育并举绝不是五育并列,而是坚持德育为先。”国家督学成尚荣认为,在提倡五育并举的时代,德育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下一代的重要抓手,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小做起,“德育是实实在在的,要落细落实做好”。

  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视角,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德育主任刘玉平分享了该校学生参加“红领巾志愿队”的故事。“十多年来,我校老师坚持带领孩子走进学校周边的颐和园、圆明园等景点,开展双语讲解。”刘玉平说,责任担当是当今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从小处着眼,就是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景区志愿者服务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立足实践:德育走进学生生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专门化”问题也随之产生。“我们从来不会单独吃盐,盐是要作为调剂放进菜里的。”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将德育比作盐,阐述了德育应有的存在方式。新教育实验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入德育之“盐”,德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块。

  “培养卓越口才是新德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组织辩论,让孩子们在自由的语境下、言语的交锋处、认知的矛盾中经历价值澄清的过程,提升道德认知和判断。”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副校长姜东英说,学校自2011年起践行新教育“十大行动”,开展“每月一事”演讲辩论。“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哪个重要”……一个个来源于生活的辩题让学生在锻炼口才、提高自信的同时,也在认知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积极的道德判断力。

  融合课程、亲子互动、促进阅读、鼓励思考……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的行知互动剧场一直处于创作表演“进行时”。该校电教处主任宣龙华介绍说,行知互动剧场以课本内容、日常生活等为素材来源,并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助力学生独立思考、表现自我,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

  文化建设:创新载体描画底色

  德育是融入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细工程”,也是追求立德树人目标的“大工程”,校园文化同样要有“德育味”。朱永新说,学校文化建设的本义是寻求教育的真精神,追寻春风化雨、静待生长,是要帮孩子们“描画好人生底色”。

  “那年冬天,我在教学楼里看到上行的右侧楼梯是一串踏雪而来的脚印,而左侧竟干干净净,仿佛看到规则的种子在孩子们生命中扎根生长。”山东省日照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张辉介绍,学校将规则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以“我们会走路”为主题建设规则文化。“主题启动前,我们研发校本教材;结合晨诵午读,我们开发规则主题阅读课程;孩子们的童谣作品也刊登在校刊上。”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规则意识慢慢在孩子们心底扎根生长,规则文化也在校园里站住了脚。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唐靖霞分享了该校“儿童微社会”的建设经验。“我们引入多元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将学校视为一个模拟小社会,有农场、机场、银行、典当行等。”孩子们在这个微社会中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呈现出自我管理、共同生活的成长状态,规则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习惯。“这个儿童微社会由学生自主管理,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无限潜力。”唐靖霞说,“儿童微社会”基于儿童自由学习、自主生活的空间,为每个儿童提供自由成长、个性张扬的舞台。

  “在新德育文化的浸润下,我们希望看到行为规范、举止优雅、心灵自由、勇于批判、善于创造的学生。”朱永新表示,以新教育实验为代表的许多教育人,不断推进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呈现出“新德育”蓬勃成长的新景观。

责任编辑:陈路

共论新时代的新德育
发布时间:2020-10-2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新时代呼唤怎样的“新德育”?新教育实验如何让“新德育”在校园落地生根?近日,全国500余名新教育人士聚首盐城大丰——

共论新时代的新德育

  ■本报见习记者 阿妮尔

  10月24日、25日,全国新教育实验第20届研讨会在盐城市大丰区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新时代 新德育”为主题,吸引全国500余名新教育实验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新教育研究专家、实验学校校长及教师与会。在为期2天的会议中,全国新教育实验者以主题报告、教育叙事、专家点评、现场考察等形式,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德育”的成长面貌。

  内涵探究:新时代呼唤新德育

  “‘新德育’的使命,就是追求和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说,始于1999年的新教育实验是一场德育的进阶之旅。历经20年探索,新教育实验以十大行动为推广路径,目前在全国已拥有162个实验区,5571所学校、615万名师生参与其中。

  “新时代的德育,应当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有人类关怀精神、国际理解意识、本土文化情怀、专业知识技能的公民。”朱永新指出,“‘新德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具有中国精神、世界胸怀的公民为目标,基于‘私德、公德和大德’三个维度,以新教育道德人格图式为指导,以‘十大行动’为路径,引领师生明德至善,过一种幸福完整教育生活的活动。”

  “五育并举绝不是五育并列,而是坚持德育为先。”国家督学成尚荣认为,在提倡五育并举的时代,德育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下一代的重要抓手,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小做起,“德育是实实在在的,要落细落实做好”。

  从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的视角,北京市海淀区西苑小学德育主任刘玉平分享了该校学生参加“红领巾志愿队”的故事。“十多年来,我校老师坚持带领孩子走进学校周边的颐和园、圆明园等景点,开展双语讲解。”刘玉平说,责任担当是当今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从小处着眼,就是要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和社会服务。“景区志愿者服务在让孩子们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立足实践:德育走进学生生活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专门化”问题也随之产生。“我们从来不会单独吃盐,盐是要作为调剂放进菜里的。”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将德育比作盐,阐述了德育应有的存在方式。新教育实验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入德育之“盐”,德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块。

  “培养卓越口才是新德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组织辩论,让孩子们在自由的语境下、言语的交锋处、认知的矛盾中经历价值澄清的过程,提升道德认知和判断。”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副校长姜东英说,学校自2011年起践行新教育“十大行动”,开展“每月一事”演讲辩论。“游戏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哪个重要”……一个个来源于生活的辩题让学生在锻炼口才、提高自信的同时,也在认知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积极的道德判断力。

  融合课程、亲子互动、促进阅读、鼓励思考……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小学的行知互动剧场一直处于创作表演“进行时”。该校电教处主任宣龙华介绍说,行知互动剧场以课本内容、日常生活等为素材来源,并作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不仅助力学生独立思考、表现自我,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美丑。

  文化建设:创新载体描画底色

  德育是融入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的“细工程”,也是追求立德树人目标的“大工程”,校园文化同样要有“德育味”。朱永新说,学校文化建设的本义是寻求教育的真精神,追寻春风化雨、静待生长,是要帮孩子们“描画好人生底色”。

  “那年冬天,我在教学楼里看到上行的右侧楼梯是一串踏雪而来的脚印,而左侧竟干干净净,仿佛看到规则的种子在孩子们生命中扎根生长。”山东省日照市第四实验小学教师张辉介绍,学校将规则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以“我们会走路”为主题建设规则文化。“主题启动前,我们研发校本教材;结合晨诵午读,我们开发规则主题阅读课程;孩子们的童谣作品也刊登在校刊上。”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规则意识慢慢在孩子们心底扎根生长,规则文化也在校园里站住了脚。

  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唐靖霞分享了该校“儿童微社会”的建设经验。“我们引入多元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生活,将学校视为一个模拟小社会,有农场、机场、银行、典当行等。”孩子们在这个微社会中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呈现出自我管理、共同生活的成长状态,规则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习惯。“这个儿童微社会由学生自主管理,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无限潜力。”唐靖霞说,“儿童微社会”基于儿童自由学习、自主生活的空间,为每个儿童提供自由成长、个性张扬的舞台。

  “在新德育文化的浸润下,我们希望看到行为规范、举止优雅、心灵自由、勇于批判、善于创造的学生。”朱永新表示,以新教育实验为代表的许多教育人,不断推进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呈现出“新德育”蓬勃成长的新景观。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