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一场持续24年的青春接力

作者:虞璐 沈玉琦 乔云 王小亮 发布时间:2021-04-0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扬州大学有一支红色讲解团,每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为群众义务讲解革命故事,至今已有近万名大学生累计向270万名群众义务讲解——

一场持续24年的青春接力

  ■本报通讯员 虞璐 沈玉琦 乔云 见习记者 王小亮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清明节期间,在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内,一群大学生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祭扫者的注意。

  他们来自一个特殊的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扬州大学红色讲解团。从1998年起,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义务讲解员们在清明时节,准时来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向人们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24年来,近万名大学生累计向270万名群众开展义务讲解。同时,大学生们的精神得到洗礼、信仰得到淬炼,有70%的讲解团成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传承,万名大学生参与红色讲解

  1998年,扬州大学商学院一群学生来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面对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有很多疑问,却一时无法找到讲解员答疑解惑。当时这里只有1名专职讲解员,每到清明便忙得不可开交。回到校园后,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问老师:“我们可以去革命烈士陵园当义务讲解员吗?”

  想法很快得到学院支持。在和革命烈士陵园商量后,16名大学生经培训正式上岗,成为首批义务讲解员。从此,每年清明,扬州大学商学院都会选拔讲解员,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持续3个星期的义务讲解。

  “从1998年到现在,已有近万名学子参与到红色讲解团,累计向270万名群众开展义务讲解。”扬州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王成春说,现在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报名参加红色讲解团,报名人数增多,选拔标准也要提高。“讲解员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传承红色精神的思想觉悟和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

  4月3日,扬州大学大三学生殷诗茜第一次上岗,生动形象、庄重大方的讲解受到祭扫者好评。“上岗之前,我就做足功课了。”殷诗茜告诉记者,除了背熟讲解稿,还要站在镜子前反复演练,在语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等方面力求尽善尽美。“为了多掌握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我还去图书馆翻阅史料,扩充知识面。”

  “本来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对革命事迹不太了解,没想到,这些同学讲得这么好。”烈士陵园内,大家对大学生义务讲解员的赞扬不绝于耳。

  24年来,扬州革命烈士陵园经历多次整改扩建,扬大商学院也经历数次院系调整,学生们走了一批又一批,红色传承却一直在接续。

  扎根,在讲解中坚定信仰

  24年的接力传承,不仅宣扬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也让大学生受到一次次精神的洗礼。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他们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成了大学生淬炼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近万名大学生义务讲解员中,有70%光荣入党。

  黄凯伦曾在2011年担任红色讲解员。那一年,陈德铭烈士的儿子和儿媳前来祭奠父亲,当时黄凯伦并不知情,讲解结束后,陈德铭烈士的儿子作了自我介绍,并专门为黄凯伦讲述了父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段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革命情感。”黄凯伦说。

  红色讲解的历练、红色信仰的升华深入学子心中,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现已在扬州工作的章咪,2009年曾作为红色讲解团的一员参与讲解。这些年,每次来到烈士陵园,她都会感慨万千。“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讲解员开始,红色精神就在我心中牢牢扎根。”章咪说,这段经历对自己的学习乃至后来的工作,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二学生魏悦洋也是红色讲解团成员,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她,早已对这些红色故事熟稔于心。“我的爸爸和爷爷都是军人,从小我就感受着军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精神。我希望把自己了解到的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人,更希望自己和当代大学生们能像革命前辈一样,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开拓,讲解形式不间断创新

  24年,红色讲解团的传承从未间断。如何让这种传承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一届讲解团都在尝试创新,不断更新讲解内容,提升讲解感染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以往用PPT、站在前台宣讲的方式很难吸引人了。”红色讲解团团长汪慧萍说,最近他们想用短剧表演的形式,代替一个人站在台上讲故事。

  “生动的短剧对编排、表演要求很高,如何将短剧简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成了难题。”经过多次调研,红色讲解团成员找到了方向——以讲述为主,但讲述者成为故事中的“我”,再穿插一些剧情动作,将表演与讲故事相结合。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红色讲解团为社区观众带来短剧《我们村的好孩子》。5名大学生轮番上台,分别扮演抗战老兵、老兵的儿子、成功的中年爱国企业家、考上名校的大学生、刚成为少先队员的小学生。他们讲述各自的故事,中间穿插着活泼的对话。表演结束,观众们为讲解团送上热烈的掌声。

  “红色讲解,讲的是故事,更是精神;讲的是历史,更是传承。要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王成春介绍说,2009年起,红色讲解团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让人们在网上追忆历史;2011年,红色讲解团接待外国友人参访,实现全程英文播讲;2016年起,红色讲解团扩大影响,对接企业、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宣讲;2020年抗疫期间,让红色故事以电台故事、小视频等新的传播形式呈现。

  “从红色讲解团成员身上,我看到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传承。红色讲解团会一直为群众服务下去,同学们也将在不断地讲解中领悟红色精神的真谛。”扬州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孙茂庆说。

责任编辑:陈路

一场持续24年的青春接力
发布时间:2021-04-0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扬州大学有一支红色讲解团,每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为群众义务讲解革命故事,至今已有近万名大学生累计向270万名群众义务讲解——

一场持续24年的青春接力

  ■本报通讯员 虞璐 沈玉琦 乔云 见习记者 王小亮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清明节期间,在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内,一群大学生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祭扫者的注意。

  他们来自一个特殊的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扬州大学红色讲解团。从1998年起,一批又一批大学生义务讲解员们在清明时节,准时来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向人们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24年来,近万名大学生累计向270万名群众开展义务讲解。同时,大学生们的精神得到洗礼、信仰得到淬炼,有70%的讲解团成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传承,万名大学生参与红色讲解

  1998年,扬州大学商学院一群学生来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面对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有很多疑问,却一时无法找到讲解员答疑解惑。当时这里只有1名专职讲解员,每到清明便忙得不可开交。回到校园后,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他们问老师:“我们可以去革命烈士陵园当义务讲解员吗?”

  想法很快得到学院支持。在和革命烈士陵园商量后,16名大学生经培训正式上岗,成为首批义务讲解员。从此,每年清明,扬州大学商学院都会选拔讲解员,到扬州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持续3个星期的义务讲解。

  “从1998年到现在,已有近万名学子参与到红色讲解团,累计向270万名群众开展义务讲解。”扬州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王成春说,现在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报名参加红色讲解团,报名人数增多,选拔标准也要提高。“讲解员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传承红色精神的思想觉悟和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

  4月3日,扬州大学大三学生殷诗茜第一次上岗,生动形象、庄重大方的讲解受到祭扫者好评。“上岗之前,我就做足功课了。”殷诗茜告诉记者,除了背熟讲解稿,还要站在镜子前反复演练,在语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等方面力求尽善尽美。“为了多掌握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我还去图书馆翻阅史料,扩充知识面。”

  “本来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对革命事迹不太了解,没想到,这些同学讲得这么好。”烈士陵园内,大家对大学生义务讲解员的赞扬不绝于耳。

  24年来,扬州革命烈士陵园经历多次整改扩建,扬大商学院也经历数次院系调整,学生们走了一批又一批,红色传承却一直在接续。

  扎根,在讲解中坚定信仰

  24年的接力传承,不仅宣扬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也让大学生受到一次次精神的洗礼。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他们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成了大学生淬炼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近万名大学生义务讲解员中,有70%光荣入党。

  黄凯伦曾在2011年担任红色讲解员。那一年,陈德铭烈士的儿子和儿媳前来祭奠父亲,当时黄凯伦并不知情,讲解结束后,陈德铭烈士的儿子作了自我介绍,并专门为黄凯伦讲述了父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段经历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是革命情感。”黄凯伦说。

  红色讲解的历练、红色信仰的升华深入学子心中,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现已在扬州工作的章咪,2009年曾作为红色讲解团的一员参与讲解。这些年,每次来到烈士陵园,她都会感慨万千。“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讲解员开始,红色精神就在我心中牢牢扎根。”章咪说,这段经历对自己的学习乃至后来的工作,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大二学生魏悦洋也是红色讲解团成员,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她,早已对这些红色故事熟稔于心。“我的爸爸和爷爷都是军人,从小我就感受着军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精神。我希望把自己了解到的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人,更希望自己和当代大学生们能像革命前辈一样,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开拓,讲解形式不间断创新

  24年,红色讲解团的传承从未间断。如何让这种传承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一届讲解团都在尝试创新,不断更新讲解内容,提升讲解感染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以往用PPT、站在前台宣讲的方式很难吸引人了。”红色讲解团团长汪慧萍说,最近他们想用短剧表演的形式,代替一个人站在台上讲故事。

  “生动的短剧对编排、表演要求很高,如何将短剧简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成了难题。”经过多次调研,红色讲解团成员找到了方向——以讲述为主,但讲述者成为故事中的“我”,再穿插一些剧情动作,将表演与讲故事相结合。

  在一次社区活动中,红色讲解团为社区观众带来短剧《我们村的好孩子》。5名大学生轮番上台,分别扮演抗战老兵、老兵的儿子、成功的中年爱国企业家、考上名校的大学生、刚成为少先队员的小学生。他们讲述各自的故事,中间穿插着活泼的对话。表演结束,观众们为讲解团送上热烈的掌声。

  “红色讲解,讲的是故事,更是精神;讲的是历史,更是传承。要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王成春介绍说,2009年起,红色讲解团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让人们在网上追忆历史;2011年,红色讲解团接待外国友人参访,实现全程英文播讲;2016年起,红色讲解团扩大影响,对接企业、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宣讲;2020年抗疫期间,让红色故事以电台故事、小视频等新的传播形式呈现。

  “从红色讲解团成员身上,我看到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传承。红色讲解团会一直为群众服务下去,同学们也将在不断地讲解中领悟红色精神的真谛。”扬州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孙茂庆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