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轻装上阵,让素质教育走得更远

作者:汤文清 发布时间:2021-05-1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围绕“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提出10项要求——

轻装上阵,让素质教育走得更远

  ■本报见习记者 汤文清

  多年来,希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社会呼声一直持续,教育部门也从未停下“减负增质”的脚步。提高作业质量、分学段管理家庭作业、小学生家庭作业不出校园……从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到3月的全国“两会”,“作业管理”一词被反复提及和强调。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等10条要求。

  此次针对作业管理的“再加码”,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作业管理究竟有何特殊意义?作业管理到底难在哪里?江苏教育界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减负增效,指向素质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表示,《通知》中的10条作业管理相关要求,对于各地区和基层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减负增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最终为了什么?就是指向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李明新说,《通知》中要求有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以及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正是体现了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副校长黄健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学校都缺乏系统的作业管理机制,也没有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等相关制度,部分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仍把“增加作业量”和“提高教学成绩”挂钩。“此次《通知》中将作业管理各项要求具体化,比如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等,无疑给学校规范办学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校内减负的落实。”

  “家庭作业任务太重,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徐州市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教师赵留英认为,加强作业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减少作业量,还在于提高作业质量。“提高作业质量的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系统管理,加强科学设计

  “作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管理、设计、布置、批改、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校长叶斌告诉记者,多年来该校积极探索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建立了一整套作业管理机制。“我们在学期初就对作业进行全面规划,对作业总量和质量定期把关,坚决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作业量平均不超60分钟。此外,各学科组还鼓励教师结合校情、学情,自创自编作业,把作业融入闯关游戏,让作业评价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李明新认为,作业管理难在对作业的科学设计,既不能一味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也不能把作业看成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减”了之。“这就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尊重教学规律,也要尊重教育常识,既要减少数量,更要提升质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娄庄中心小学在作业设计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该校每学期组织师生作业设计大赛,每年开展“作业——温故知新,探究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的自主学习氛围。

  “设计作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学生差异。”娄庄中心小学教师金射武说,班级内部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不同,感兴趣的知识点也不同。对此,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该校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一般分为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探究性作业3个层面,作业量分层要求,作业难度分层设计,因材施教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协同发力,推动工作落地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心理教师郭文红认为,作业管理绝非孤立的问题,落实作业管理,切实减负增效,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力。

  “《通知》划定了红线,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但这不等于家长放弃对孩子学习的监护责任。学校和家庭协同对于作业管理的落实意义重大。”郭文红说,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家长仍然需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作业管理不仅对学校和家长提出要求,还对培训机构提出了要求。《通知》提出,要坚决防止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把禁止留作业作为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黄健认为,学生作业负担重,与家长给孩子参加各种学科类补习班,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大量布置作业有密切关系。“校内校外协同进行作业管理,能有效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有利于健康教育生态的恢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作业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开始正视教师作业命题能力的提高。2017年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就专门提到,“提高教师育德能力以及本体性知识、作业命题、实验、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切实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作业管理还需要教研部门协同。”李明新说,教研部门要把教学研究的视角延伸到作业领域,同时对广大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学会合理地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责任编辑:陈路

轻装上阵,让素质教育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1-05-1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围绕“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提出10项要求——

轻装上阵,让素质教育走得更远

  ■本报见习记者 汤文清

  多年来,希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社会呼声一直持续,教育部门也从未停下“减负增质”的脚步。提高作业质量、分学段管理家庭作业、小学生家庭作业不出校园……从年初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到3月的全国“两会”,“作业管理”一词被反复提及和强调。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等10条要求。

  此次针对作业管理的“再加码”,引发了社会广泛讨论。作业管理究竟有何特殊意义?作业管理到底难在哪里?江苏教育界又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减负增效,指向素质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表示,《通知》中的10条作业管理相关要求,对于各地区和基层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减负增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最终为了什么?就是指向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李明新说,《通知》中要求有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作业,以及探索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正是体现了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副校长黄健认为,很长一段时间,不少学校都缺乏系统的作业管理机制,也没有建立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等相关制度,部分教师的观念尚未转变,仍把“增加作业量”和“提高教学成绩”挂钩。“此次《通知》中将作业管理各项要求具体化,比如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等,无疑给学校规范办学指明了正确方向,也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校内减负的落实。”

  “家庭作业任务太重,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徐州市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教师赵留英认为,加强作业管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减少作业量,还在于提高作业质量。“提高作业质量的落脚点,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系统管理,加强科学设计

  “作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管理、设计、布置、批改、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徐州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校长叶斌告诉记者,多年来该校积极探索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建立了一整套作业管理机制。“我们在学期初就对作业进行全面规划,对作业总量和质量定期把关,坚决做到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作业量平均不超60分钟。此外,各学科组还鼓励教师结合校情、学情,自创自编作业,把作业融入闯关游戏,让作业评价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李明新认为,作业管理难在对作业的科学设计,既不能一味强调作业的重要性,也不能把作业看成可有可无的内容,一“减”了之。“这就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尊重教学规律,也要尊重教育常识,既要减少数量,更要提升质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娄庄中心小学在作业设计方面作出一系列探索。该校每学期组织师生作业设计大赛,每年开展“作业——温故知新,探究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的自主学习氛围。

  “设计作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尊重学生差异。”娄庄中心小学教师金射武说,班级内部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速度不同,感兴趣的知识点也不同。对此,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该校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一般分为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探究性作业3个层面,作业量分层要求,作业难度分层设计,因材施教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协同发力,推动工作落地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心理教师郭文红认为,作业管理绝非孤立的问题,落实作业管理,切实减负增效,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协同发力。

  “《通知》划定了红线,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但这不等于家长放弃对孩子学习的监护责任。学校和家庭协同对于作业管理的落实意义重大。”郭文红说,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家长仍然需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家校协同育人。

  作业管理不仅对学校和家长提出要求,还对培训机构提出了要求。《通知》提出,要坚决防止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把禁止留作业作为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

  黄健认为,学生作业负担重,与家长给孩子参加各种学科类补习班,以及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大量布置作业有密切关系。“校内校外协同进行作业管理,能有效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有利于健康教育生态的恢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作业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门开始正视教师作业命题能力的提高。2017年的《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专业(专项)能力提升计划》就专门提到,“提高教师育德能力以及本体性知识、作业命题、实验、信息技术、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切实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作业管理还需要教研部门协同。”李明新说,教研部门要把教学研究的视角延伸到作业领域,同时对广大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他们学会合理地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