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志愿者”,我们的新名字

作者:王艳芳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疫情如令,有征必出,我省教育系统师生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志愿者”,我们的新名字

  ■本报记者 王艳芳

  “人民的需要,就是医学生的集结令!”“我是一名临床医学生,我报名!”“我是一名学生党员,我要上!”…… 7月22日,南京医科大学首批220名师生出征,紧急奔赴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协助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另有百余名学生分别通过所在实习医院报名投入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当晚,省教育厅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7月21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召开会议,并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通知,要求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以“五个严格”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疫情就是命令。我省各地、各校闻令而动,迅速部署,集结多支志愿服务队伍,驰援一线疫情防控。

  火速集结,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出现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接到南京市秦淮团区委消息,该区瑞金路街道瑞金北村社区、中山门社区、明故宫苑社区等7个社区急需一批志愿者,协助开展街道居民核酸检测相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南航团委第一时间发出“志愿者征集令”,短短半小时内,186名志愿者集结完毕,赶赴指定地点开展疫情防控服务工作。

  南京市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需要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作为志愿者驰援。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江苏大学立即向该校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及药学院招募志愿者。2小时后,第一批师生志愿者即召集完毕。最终,两批共计611名志愿者分别于7月24日晚8点半和9点整装在该校图书馆广场,连夜出发奔赴南京市雨花台区、鼓楼区支援。

  “厚德惠生,博极医源!请党放心,抗疫有我!”7月25日早上6点,扬州大学江阳路北校区五号楼前的广场上,该校医学院625名师生志愿者准时集结,手持鲜红国旗,高喊抗疫宣言。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师生志愿者们集体登车,奔赴南京市江宁区低风险地区。

  “老师,把我的安排提前吧,让我多参加几场支援活动!”“请让我加入吧!”“第一批第二批都行,我要上!”……7月25、26日两天,南京大学340余名学生迅速集结,分两批支援南京市建邺区6个街道69个核酸检测点。

  “新兵”报到,没有太多的时间适应“战场”,考验的是过硬的本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许多志愿者表示,起初有些摸不着门道,但很快便进入状态。顶着30多度的气温,衣服被汗水浸透,在隔离服里湿了又干,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但“看到大家笑着对我们说‘谢谢’,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原地战斗,守好自己“责任田”

  在南航大,与时间赛跑的携手“战疫”同样火热。南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设在该校明故宫校区体育馆内。这里不仅为南航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还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120名志愿者轮班在南航体育馆连续进行了48小时的志愿服务。火热的夏天,繁忙的采样点,“红马甲”“绿马甲”身影穿梭。采样点小、等候时间长,出现“小摩擦事件”,志愿者们又化身“调解员”,引导居民有序等待,保证采样顺利完成。

  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 7月23日上午8点,南大仙林校区方肇周体育馆门口,等待核酸检测的队伍秩序井然。5人一组,不到10分钟就完成采样。南大校医院信息科连夜开发小程序,引导检测人员通过公众号预约,分时段前往检测点,有效节约了排队时间,避免了扎堆前往。

  7月21日晚,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按要求快速建立了43个校园核酸检测点。各位校(园)长上阵指挥,有序做好后勤服务、布置环境、水电保障工作。同时,742位教师志愿者分三批奔赴各检测点,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全力配合、保障。不做完,我们不撤场!”南外河西一附小校长祝瑞松说。

  集结令吹响后,南京市鼓楼区40余所学校迅速行动起来,连夜搭建检测点帐篷,大批教职工投入志愿服务。

  “查验、指导、登记、通宵电话跟进,我和同伴已连续战斗了4天。”一位教师志愿者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上阵父女兵,女儿也一起加入进来。”

  7月22日下午,在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凤栖苑社区,首批志愿者、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教师黄煌演奏起《我爱你中国》,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致敬:“给大家打气,也给南京人加油。”

  挺身而出,“我们不能总做被保护的人”

  “作为一名校后勤综合门诊部的护士长、副主任医师,我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经验……”7月23日,中国药科大学综合门诊部护士长汪东升“高调”地向学校递交“请战书”。

  “有战召必至”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我省医学院校师生为人民群众负重逆行的承诺。“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老师们身先士卒,把我们挡在身后,”南大医学生志愿者吴梓瑜说:“我们不能总做被保护的人,也应该有一份光发一份热。”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身边人的平安,他感到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油然而生医学生的自豪。

  “其实,刚开始我也有些胆怯,”江苏大学药学院学生志愿者徐杨告诉记者,父母给他打来电话:“有一份能力就有一份责任,武汉疫情时那么多志愿者都站了出来,他们是你的榜样。”“这坚定了我参加志愿服务的脚步,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那句话,‘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扬州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沙耕宇的父亲是一名医生,2020年曾奋战武汉抗疫一线。“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后代,参加南京抗疫志愿服务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接力抗疫使命,沙耕宇毫不犹豫。

  7月22日,连续14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南医大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95后”护士葛莹跳起了“收工舞”。她说:“做一名志愿者,守护一座城,我心里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陈路

“志愿者”,我们的新名字
发布时间:2021-07-2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突发疫情,防控形势骤然紧张。疫情如令,有征必出,我省教育系统师生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

“志愿者”,我们的新名字

  ■本报记者 王艳芳

  “人民的需要,就是医学生的集结令!”“我是一名临床医学生,我报名!”“我是一名学生党员,我要上!”…… 7月22日,南京医科大学首批220名师生出征,紧急奔赴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建邺区和雨花台区,协助一线医护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另有百余名学生分别通过所在实习医院报名投入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当晚,省教育厅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7月21日,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防控组召开会议,并向全省教育系统发出通知,要求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以“五个严格”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疫情就是命令。我省各地、各校闻令而动,迅速部署,集结多支志愿服务队伍,驰援一线疫情防控。

  火速集结,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

  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出现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接到南京市秦淮团区委消息,该区瑞金路街道瑞金北村社区、中山门社区、明故宫苑社区等7个社区急需一批志愿者,协助开展街道居民核酸检测相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南航团委第一时间发出“志愿者征集令”,短短半小时内,186名志愿者集结完毕,赶赴指定地点开展疫情防控服务工作。

  南京市扩大核酸检测范围,需要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作为志愿者驰援。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江苏大学立即向该校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及药学院招募志愿者。2小时后,第一批师生志愿者即召集完毕。最终,两批共计611名志愿者分别于7月24日晚8点半和9点整装在该校图书馆广场,连夜出发奔赴南京市雨花台区、鼓楼区支援。

  “厚德惠生,博极医源!请党放心,抗疫有我!”7月25日早上6点,扬州大学江阳路北校区五号楼前的广场上,该校医学院625名师生志愿者准时集结,手持鲜红国旗,高喊抗疫宣言。简短的出征仪式后,师生志愿者们集体登车,奔赴南京市江宁区低风险地区。

  “老师,把我的安排提前吧,让我多参加几场支援活动!”“请让我加入吧!”“第一批第二批都行,我要上!”……7月25、26日两天,南京大学340余名学生迅速集结,分两批支援南京市建邺区6个街道69个核酸检测点。

  “新兵”报到,没有太多的时间适应“战场”,考验的是过硬的本领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许多志愿者表示,起初有些摸不着门道,但很快便进入状态。顶着30多度的气温,衣服被汗水浸透,在隔离服里湿了又干,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发皱,但“看到大家笑着对我们说‘谢谢’,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原地战斗,守好自己“责任田”

  在南航大,与时间赛跑的携手“战疫”同样火热。南航社区的核酸采样点设在该校明故宫校区体育馆内。这里不仅为南航在校师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还为周边居民提供服务。120名志愿者轮班在南航体育馆连续进行了48小时的志愿服务。火热的夏天,繁忙的采样点,“红马甲”“绿马甲”身影穿梭。采样点小、等候时间长,出现“小摩擦事件”,志愿者们又化身“调解员”,引导居民有序等待,保证采样顺利完成。

  守好“责任田”,护好“一校人”。 7月23日上午8点,南大仙林校区方肇周体育馆门口,等待核酸检测的队伍秩序井然。5人一组,不到10分钟就完成采样。南大校医院信息科连夜开发小程序,引导检测人员通过公众号预约,分时段前往检测点,有效节约了排队时间,避免了扎堆前往。

  7月21日晚,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按要求快速建立了43个校园核酸检测点。各位校(园)长上阵指挥,有序做好后勤服务、布置环境、水电保障工作。同时,742位教师志愿者分三批奔赴各检测点,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全力配合、保障。不做完,我们不撤场!”南外河西一附小校长祝瑞松说。

  集结令吹响后,南京市鼓楼区40余所学校迅速行动起来,连夜搭建检测点帐篷,大批教职工投入志愿服务。

  “查验、指导、登记、通宵电话跟进,我和同伴已连续战斗了4天。”一位教师志愿者在微信“朋友圈”写道,“上阵父女兵,女儿也一起加入进来。”

  7月22日下午,在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凤栖苑社区,首批志愿者、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教师黄煌演奏起《我爱你中国》,向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致敬:“给大家打气,也给南京人加油。”

  挺身而出,“我们不能总做被保护的人”

  “作为一名校后勤综合门诊部的护士长、副主任医师,我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经验……”7月23日,中国药科大学综合门诊部护士长汪东升“高调”地向学校递交“请战书”。

  “有战召必至”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我省医学院校师生为人民群众负重逆行的承诺。“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老师们身先士卒,把我们挡在身后,”南大医学生志愿者吴梓瑜说:“我们不能总做被保护的人,也应该有一份光发一份热。”通过自己的努力,守护身边人的平安,他感到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油然而生医学生的自豪。

  “其实,刚开始我也有些胆怯,”江苏大学药学院学生志愿者徐杨告诉记者,父母给他打来电话:“有一份能力就有一份责任,武汉疫情时那么多志愿者都站了出来,他们是你的榜样。”“这坚定了我参加志愿服务的脚步,我脑海中一直回荡着那句话,‘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扬州大学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沙耕宇的父亲是一名医生,2020年曾奋战武汉抗疫一线。“作为一名医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后代,参加南京抗疫志愿服务是我的责任和义务。”接力抗疫使命,沙耕宇毫不犹豫。

  7月22日,连续14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结束后,南医大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95后”护士葛莹跳起了“收工舞”。她说:“做一名志愿者,守护一座城,我心里充满了希望。”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