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双线”培养“双向”建构

——南通市通州区新教师“启航”工程的创新实践

作者:丁 华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华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力量,是教育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教体局以打造区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结合新教师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等,创新推进“基于‘双线’(线上线下融合并举)培养、力求 ‘双向’(理论实践知行合一)建构”的“启航”工程,提升新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程。

  针对需求,设置多维进阶课程。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区域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立体诊断和精准定位新教师专业技能层级和发展需求,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设置“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四个维度的师范类基础课程和“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维度的非师范类补偿课程;依据有无1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分别设置入门学习课程、调整适应课程、突破成长课程。线上培训课程以菜单形式呈现,包括30%的通识类课程和70%的学科类课程。线下课程分两级:一是区级培训课程,由区教师发展中心规划实施;二是校级岗位实践课程,由学校、导师和新教师商定后实施。多维进阶的课程设置,既关注新教师的共性需求,又满足个性需要;既有教育理论的实践化阐释,又有岗位技能的持续历练。新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明确不同的阶段成长目标,自主选用各种资源,适时调整培训课程和进度,既能保障自己迅速进入岗位角色,还能促使自己尽早脱颖而出。

  联动引领,提供多元体验路径。新教师成长需要多方联动,合力引领,实施全景式浸润。区教体局制定《基于“双线”培养模式的新教师“启航”工程实施方案》。区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各科室职能分工和研训员研究专长,构建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线上线下项目研修活动,融阅读、研讨、实践、反思、写作于一体,通过真实情境模拟、现场主题沙龙、教学实战操练等形式,让新教师全员卷入、全情投入、全程体验。对于表现突出或有特殊需求的新教师,则量身定制定向培养策略。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印发系列指导文件,明确学校管理职责、导师和新教师任务清单,对具体培养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各校密切关注新教师线上培训目标、内容和进程,即时对接延承线上培训成果,组织跟进式岗位技能磨炼,实现“双线”对接、“双向”建构。部分学校还利用导师或学科特色资源,尝试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为新教师搭建更多成长平台和广阔展示舞台。

  建立标准,促进多措并举评价。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蓝本,结合学科特点,优选并具化部分关键性指标,构建《新教师专业素养层级评价标准》。该《标准》既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又是自我评定的标尺,旨在引领他们明确成长方向,确定发展坐标系和行走路线,新教师是研修主体,也是评价主体。除开展新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导师点评、专家引评外,各学校还尝试推行丰富多样的特色评价,如“积分制”个人评价、“星级制”层级评价、“师徒式”结对评价、“团队式”整体评价等。区级层面的评价分鉴评和综评。鉴评关注新教师的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动态跟踪评价;综评则凝聚各方智慧,共同完成“启航”工程中新教师知识技能的前测、后测,对实证性信息资料系统梳理分析,形成项目报告。

  新教师“启航”工程是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和中年(成熟型)教师“远航”工程、名优(骨干)教师“领航”工程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化发展体系,为构筑“朝向未来”的教师培养工程积淀“通州智慧”,提供“通州方案”。

责任编辑:陈路

“双线”培养“双向”建构
——南通市通州区新教师“启航”工程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2-04-27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丁 华

  ■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丁华

  新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力量,是教育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教体局以打造区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结合新教师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等,创新推进“基于‘双线’(线上线下融合并举)培养、力求 ‘双向’(理论实践知行合一)建构”的“启航”工程,提升新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程。

  针对需求,设置多维进阶课程。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区域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经历和实践经验,立体诊断和精准定位新教师专业技能层级和发展需求,依据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遵循教师成长规律,设置“职业领悟与师德践行”“教学常规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反思与教研基础”四个维度的师范类基础课程和“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维度的非师范类补偿课程;依据有无1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分别设置入门学习课程、调整适应课程、突破成长课程。线上培训课程以菜单形式呈现,包括30%的通识类课程和70%的学科类课程。线下课程分两级:一是区级培训课程,由区教师发展中心规划实施;二是校级岗位实践课程,由学校、导师和新教师商定后实施。多维进阶的课程设置,既关注新教师的共性需求,又满足个性需要;既有教育理论的实践化阐释,又有岗位技能的持续历练。新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明确不同的阶段成长目标,自主选用各种资源,适时调整培训课程和进度,既能保障自己迅速进入岗位角色,还能促使自己尽早脱颖而出。

  联动引领,提供多元体验路径。新教师成长需要多方联动,合力引领,实施全景式浸润。区教体局制定《基于“双线”培养模式的新教师“启航”工程实施方案》。区教师发展中心根据各科室职能分工和研训员研究专长,构建教研、科研、培训、电教一体化培养培训体系,组织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线上线下项目研修活动,融阅读、研讨、实践、反思、写作于一体,通过真实情境模拟、现场主题沙龙、教学实战操练等形式,让新教师全员卷入、全情投入、全程体验。对于表现突出或有特殊需求的新教师,则量身定制定向培养策略。同时,区教师发展中心印发系列指导文件,明确学校管理职责、导师和新教师任务清单,对具体培养工作进行详细部署。各校密切关注新教师线上培训目标、内容和进程,即时对接延承线上培训成果,组织跟进式岗位技能磨炼,实现“双线”对接、“双向”建构。部分学校还利用导师或学科特色资源,尝试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优势互补、互相促进,为新教师搭建更多成长平台和广阔展示舞台。

  建立标准,促进多措并举评价。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蓝本,结合学科特点,优选并具化部分关键性指标,构建《新教师专业素养层级评价标准》。该《标准》既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又是自我评定的标尺,旨在引领他们明确成长方向,确定发展坐标系和行走路线,新教师是研修主体,也是评价主体。除开展新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导师点评、专家引评外,各学校还尝试推行丰富多样的特色评价,如“积分制”个人评价、“星级制”层级评价、“师徒式”结对评价、“团队式”整体评价等。区级层面的评价分鉴评和综评。鉴评关注新教师的个体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动态跟踪评价;综评则凝聚各方智慧,共同完成“启航”工程中新教师知识技能的前测、后测,对实证性信息资料系统梳理分析,形成项目报告。

  新教师“启航”工程是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和中年(成熟型)教师“远航”工程、名优(骨干)教师“领航”工程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立体化发展体系,为构筑“朝向未来”的教师培养工程积淀“通州智慧”,提供“通州方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