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十年奋进 一起向未来

作者:董胜 潘玉娇 发布时间:2022-04-2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12年至今,江苏努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顽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十年奋进 一起向未来

  ■本报记者 董胜 潘玉娇

  幼儿园数从3944所增至8116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由90%以上升至98%以上,财政拨款从每年28.72亿元增至每年197.59亿元,专任教师数从8.11万人增加至17.46万人……4月2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作为分会场,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2年至2022年全省学前教育主要数据的变化情况,清晰体现了10年来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和全省教育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追求。

  “10年时间,我们构建并完善了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学前教育领域快速聚集,极大提升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入园难’‘入园贵’等顽疾寻找到了有效的破解之道。”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保“增量”优“存量”,有效缓解“入园难”

  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城市南部,区内高新企业林立,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安家立业,每年新增人口约14万。人口的汇集必然带动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快速上升,江宁区教育局于2017年启动实施投资60亿元的“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区范围内新改扩建幼儿园66所,有效解决了区域内群众“入园难”的问题。

  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正是其中之一。走进这所由东南大学、江宁经济开发区和江宁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幼儿园,仿佛来到色彩斑斓的童话王国。“幼儿园规模为18个班级,解决了东南大学及周边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该园园长陈育勤说,“幼儿园所在的这块地最初规划为商业用地,但政府部门最终变更土地性质,还是留给我们建设了幼儿园。”

  江苏是人口流入大省,全省在园就读的外来随迁子女从2012年15.9万名增长到2021年26.76万名。进一步加大资源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园上”,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将每年新改扩建幼儿园300所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0年累计新改扩建幼儿园5000多所。“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明确将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说,“同时,每年发布资源需求预警报告,推动各地提前布局,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幼儿园配置力度。”

  保障“增量”的同时,优化“存量”刻不容缓。针对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无证园取缔等“老大难”问题,全省各地“对症下药”,截至2020年底,列入治理计划的1122所小区配套园全部转为公办园或者民办惠民园,增加普惠性学位320487个,清理无证幼儿园4700多所。

  丹阳市后巷镇主任科员蒋琴花对此感触颇深。后巷镇是当地工业重镇,全镇近7万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2011年,全镇有公办园2家,无证园29家。“市政府专门召开两次专项会议,把无证园整治纳入政府考核内容,我和同事一家一家跑,一面和他们‘斗智斗勇’,一面争取政府支持,经历3任党委政府,终于把无证园全部取缔。”蒋琴花说,政府后来花1亿元在后巷新建3所公办园,“我和学前教育打交道的10年,正是丹阳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10年。”

  随着一系列幼儿园土地供给政策制度的出台,蒋琴花的经历将彻底成为历史。“江苏近年来清晰架构了幼儿园规划、用地、权属关系等一系列政策,从源头上杜绝了小区配套园治理难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崔娟表示,自然资源和教育部门共同落实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专项规划,公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民办普惠园建设用地属于教育用地,实行单独设宗、单独划拨。划拨土地时明确一系列要求,以及建成后的产权归属、管理使用单位、移交办法等内容。幼儿园建设后,按相关规定交付给教育部门。对于江苏人民群众来说,家门口就能上好园,正逐渐变为现实。

  增投入促普惠,对症破解“入园贵”

  徐州是江苏人口大市,学前教育体量大、底子薄、欠账多。2010年,全市800多万人口,仅有合格幼儿园557所,其中70%以上是农村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仅78所。此后10余年,该市不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9.2亿元支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共计新创建省优质幼儿园622所,较2010年增长近7倍,增长率居全省首位。

  “这几年,政府对幼儿园的支持真的非常大!”徐州市云龙区惠民教育实验幼儿园园长付袁明告诉记者,区里积极调度,零租金提供3000多平方米场地,还投入320余万元,建立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每个教室都拥有独立的活动室、盥洗室和寝室,配有空调、电钢琴、电视机、消毒柜。”

  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立法规定各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应不低于5%,每年对执行情况进行全省通报。10年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由2.88%提升至6.88%,有效扭转了过去“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少,办园靠收费”的局面。

  坐落于长江之中的“岛城”扬中市,10年来坚持构建以公办园为主、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优质园为主,以及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四为主、一统一”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及财政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8%以上,并逐年提高。目前,该市生均完全成本达到1.5万元/学年。

  “政府肯花钱了,民办幼儿园的改变是最明显的。”2014年,殷秀兰刚刚担任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学前教研员时,当地个别民办园的办学条件让她心感苦涩。如今,“桌子板凳没有床,讲台黑板四面墙”的情景再也看不见了。以民办幼儿园月季花幼儿园为例,在和区内优质公办园天津路幼儿园结对后,政府近几年共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幼儿园活动环境,建立“保教合一”育人体系,月季花幼儿园从一所无资质的民办园成长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目前,淮安经开区23所民办园中,省优质园17所,市优质园6所,普惠性幼儿园19所。

  2020年,江苏开始大力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写进当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坦白说,我们当时真觉得‘压力山大’。”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是省会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学前教育学费也水涨船高。但各级教育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出台提高生均补助标准、发放“租金补贴”“装修补贴”等多项务实政策,帮助民办幼儿园顺利“转型”,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此前的60.9%提升至89.2%,提速居全省前列。

  据统计,江苏幼儿园目前月收费标准在600元以下的占72%,超过1000元的占12.6%,超过2000元的占3.9%,困扰多年的“入园贵”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针对疫情期间民办园生存困难,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省银保监局出台文件,加大对民办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全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总额达到20亿元,部分地区还对幼儿园安排了疫情专项补助。

  强师资优配置,事业发展有保障

  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幼儿园地处红色革命老区,以纪念革命烈士李桂五而命名。早年间,该园曾被推向市场给私人办园,一度发展滞后。2010年前后,当地政府加大力度回收民办园,桂五中心幼儿园“乘东风”异地新建,成为全县第一批创建为省优质园的农村幼儿园。

  “除了办园条件的提升,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在于幼儿园教师队伍强大了很多。”园长杨艳告诉记者,10年前该园没有单独的幼儿园编制教师,基本都是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工作,教的内容也和小学相似,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后来,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盱眙县教体局和县编办单独核定了幼儿园编制,并向农村幼儿园倾斜,陆续为幼儿园招聘、补充了16名在编教师。现在,园里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幼师资格,其中有中、高级教师5名,还有多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优秀团队。

  实现“学有优教”,师资是绕不开的话题,“编制”则是学前教育领域师资建设的“关键词”。2013年,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颁布《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10年来,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增长了9.35万名,其中新增在编教师1.5万名左右,专任教师与幼儿比从2012年的23:3提高至2021年的14:46。在此基础上,各地想方设法为非在编幼师提高待遇,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等一批市、县(市、区)探索新型幼儿园教师管理与保障模式,通过备案制、员额制等方式,规范编外教师的准入和管理,实行同工同酬或制订编外教师最低工资福利标准,统一支付。

  2010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试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培养工作,首届免费培养300名。该项目连续推进了7年,共培养免费男幼师3176名,对解决幼儿园教师性别失衡、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顾松辉是如东县丁店幼儿园的一名男幼师。当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全县男幼师仅5名,“感觉我们的团队太单薄了,‘抱团’也未必能取暖”。然而,顾松辉拥有一片成长的沃土。得益于省里的优厚政策和当地政府源源不断的人才引进措施,到2021年底,该县男幼师已达56人。这10年,是顾松辉成长的黄金期。已成为业务园长的他,正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携手推动如东乡村幼儿园迈上新台阶。

  提内涵重成效,“幼有优教”见质量

  前些年,无锡市幼儿园招生主要执行就近入园政策,但因为所谓的“就近”说不清、道不明,每年招生季,家长备受折磨,幼儿园也苦不堪言。同为滨湖区公办园,一桥之隔的育红实验幼儿园和胜利幼儿园,前者常常担心新生报名人数过多、学位供不应求,后者却因为“老破小”而门庭冷落。

  2015年后,无锡市全面实施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服务区制度,为每个有需要的适龄幼儿安排一个公办园或普惠民办园。随后,滨湖区政府、区教育局先后投入270万元,支持胜利幼儿园进行适宜性改造。短短几年,家长眼中的“老弱园”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园。“老大上学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老二就上家门口的胜利幼儿园,保教质量好,我们很放心。”每天来接孩子的“宝妈”王敏告诉记者。目前,全省近7成县(市、区)已实施了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园,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内涵建设的提升。记者在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中心幼儿园采访时看到,沙水区的孩子忙着抽水、挖沙;攀岩区的孩子爬上爬下;小池塘边,“小画家”们安静写生。“从一个教学条件简陋、师资配备不齐的乡镇园,到设备齐全、师资优良的乡镇中心园,我们花了10多年时间。这其中,课程游戏化项目对我们的帮助巨大。”该园园长杨娟说。

  从2014年至今,8年时间里,课程游戏化成为江苏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其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幼有优教”的一大抓手。省教育厅先后调动省内外50余名专家全程参与,从部分薄弱幼儿园入手,以点带面、全域推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目前,江苏共建有省级幼儿园项目219所、县区项目92个,并带动市级项目1200多个、县区级项目800多个,形成了省、市、县(市、区)、园四级联动机制。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不仅很好地起到了填谷增峰、全面提质的作用,还逐步改变了数十年来幼儿园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体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式,让孩子“玩”出兴趣、“玩”出名堂。

  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成长规律,江苏还将科学保教纳入优质幼儿园评估体系,连续10余年实施省、市优质幼儿园达标创建,极大提升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了区域办园水平整体提升。10年来,省优质幼儿园从1887所增至5179所,占比近90%,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此受益。

  2020年起,省残联与省教育厅、卫生健康等部门合作,在全省选择10家具备资质或有融合教育基础的康复机构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探索形式多样的康复合作路径及模式。省财政每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支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全省依托普通幼儿园建成由教育、民政、卫健、残联4部门联合认定的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1227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与教育部门深入合作,修订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规范和幼儿园办学标准,不断加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功能建设,就近就便解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和康复难题。”省残联副理事长杜晓镇说。

  10年,是一段历程的结束,更是新的奋斗的开始。顾月华表示,下一步,江苏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建设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我们要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继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让生活在江苏的每一个幼儿有园上、就近上、上得起、喜欢上。”

责任编辑:陈路

十年奋进 一起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2-04-2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董胜 潘玉娇

2012年至今,江苏努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顽疾,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十年奋进 一起向未来

  ■本报记者 董胜 潘玉娇

  幼儿园数从3944所增至8116所,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由90%以上升至98%以上,财政拨款从每年28.72亿元增至每年197.59亿元,专任教师数从8.11万人增加至17.46万人……4月2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上,作为分会场,江苏省教育厅公布2012年至2022年全省学前教育主要数据的变化情况,清晰体现了10年来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成效和全省教育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追求。

  “10年时间,我们构建并完善了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人、财、物等资源向学前教育领域快速聚集,极大提升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入园难’‘入园贵’等顽疾寻找到了有效的破解之道。”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说。

  保“增量”优“存量”,有效缓解“入园难”

  南京市江宁区位于城市南部,区内高新企业林立,吸引着大批年轻人安家立业,每年新增人口约14万。人口的汇集必然带动适龄入园儿童数量的快速上升,江宁区教育局于2017年启动实施投资60亿元的“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区范围内新改扩建幼儿园66所,有效解决了区域内群众“入园难”的问题。

  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正是其中之一。走进这所由东南大学、江宁经济开发区和江宁区教育局共同举办的幼儿园,仿佛来到色彩斑斓的童话王国。“幼儿园规模为18个班级,解决了东南大学及周边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园问题。”该园园长陈育勤说,“幼儿园所在的这块地最初规划为商业用地,但政府部门最终变更土地性质,还是留给我们建设了幼儿园。”

  江苏是人口流入大省,全省在园就读的外来随迁子女从2012年15.9万名增长到2021年26.76万名。进一步加大资源建设力度,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园上”,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将每年新改扩建幼儿园300所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10年累计新改扩建幼儿园5000多所。“2017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明确将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纳入公共服务范畴。”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说,“同时,每年发布资源需求预警报告,推动各地提前布局,加大投入,不断优化幼儿园配置力度。”

  保障“增量”的同时,优化“存量”刻不容缓。针对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无证园取缔等“老大难”问题,全省各地“对症下药”,截至2020年底,列入治理计划的1122所小区配套园全部转为公办园或者民办惠民园,增加普惠性学位320487个,清理无证幼儿园4700多所。

  丹阳市后巷镇主任科员蒋琴花对此感触颇深。后巷镇是当地工业重镇,全镇近7万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2011年,全镇有公办园2家,无证园29家。“市政府专门召开两次专项会议,把无证园整治纳入政府考核内容,我和同事一家一家跑,一面和他们‘斗智斗勇’,一面争取政府支持,经历3任党委政府,终于把无证园全部取缔。”蒋琴花说,政府后来花1亿元在后巷新建3所公办园,“我和学前教育打交道的10年,正是丹阳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10年。”

  随着一系列幼儿园土地供给政策制度的出台,蒋琴花的经历将彻底成为历史。“江苏近年来清晰架构了幼儿园规划、用地、权属关系等一系列政策,从源头上杜绝了小区配套园治理难题。”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崔娟表示,自然资源和教育部门共同落实学前教育资源布局专项规划,公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民办普惠园建设用地属于教育用地,实行单独设宗、单独划拨。划拨土地时明确一系列要求,以及建成后的产权归属、管理使用单位、移交办法等内容。幼儿园建设后,按相关规定交付给教育部门。对于江苏人民群众来说,家门口就能上好园,正逐渐变为现实。

  增投入促普惠,对症破解“入园贵”

  徐州是江苏人口大市,学前教育体量大、底子薄、欠账多。2010年,全市800多万人口,仅有合格幼儿园557所,其中70%以上是农村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仅78所。此后10余年,该市不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9.2亿元支持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共计新创建省优质幼儿园622所,较2010年增长近7倍,增长率居全省首位。

  “这几年,政府对幼儿园的支持真的非常大!”徐州市云龙区惠民教育实验幼儿园园长付袁明告诉记者,区里积极调度,零租金提供3000多平方米场地,还投入320余万元,建立了完善的生活设施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每个教室都拥有独立的活动室、盥洗室和寝室,配有空调、电钢琴、电视机、消毒柜。”

  2012年,江苏在全国率先颁布《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立法规定各地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应不低于5%,每年对执行情况进行全省通报。10年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由2.88%提升至6.88%,有效扭转了过去“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少,办园靠收费”的局面。

  坐落于长江之中的“岛城”扬中市,10年来坚持构建以公办园为主、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公办教师为主、优质园为主,以及统一由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四为主、一统一”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及财政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十三五”期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8%以上,并逐年提高。目前,该市生均完全成本达到1.5万元/学年。

  “政府肯花钱了,民办幼儿园的改变是最明显的。”2014年,殷秀兰刚刚担任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社会事业局学前教研员时,当地个别民办园的办学条件让她心感苦涩。如今,“桌子板凳没有床,讲台黑板四面墙”的情景再也看不见了。以民办幼儿园月季花幼儿园为例,在和区内优质公办园天津路幼儿园结对后,政府近几年共投入300多万元改善幼儿园活动环境,建立“保教合一”育人体系,月季花幼儿园从一所无资质的民办园成长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目前,淮安经开区23所民办园中,省优质园17所,市优质园6所,普惠性幼儿园19所。

  2020年,江苏开始大力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写进当年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坦白说,我们当时真觉得‘压力山大’。”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是省会城市,居民消费水平高,学前教育学费也水涨船高。但各级教育部门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出台提高生均补助标准、发放“租金补贴”“装修补贴”等多项务实政策,帮助民办幼儿园顺利“转型”,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此前的60.9%提升至89.2%,提速居全省前列。

  据统计,江苏幼儿园目前月收费标准在600元以下的占72%,超过1000元的占12.6%,超过2000元的占3.9%,困扰多年的“入园贵”问题得到妥善解决。针对疫情期间民办园生存困难,省教育厅联合省财政厅、省银保监局出台文件,加大对民办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全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总额达到20亿元,部分地区还对幼儿园安排了疫情专项补助。

  强师资优配置,事业发展有保障

  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幼儿园地处红色革命老区,以纪念革命烈士李桂五而命名。早年间,该园曾被推向市场给私人办园,一度发展滞后。2010年前后,当地政府加大力度回收民办园,桂五中心幼儿园“乘东风”异地新建,成为全县第一批创建为省优质园的农村幼儿园。

  “除了办园条件的提升,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在于幼儿园教师队伍强大了很多。”园长杨艳告诉记者,10年前该园没有单独的幼儿园编制教师,基本都是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工作,教的内容也和小学相似,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后来,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盱眙县教体局和县编办单独核定了幼儿园编制,并向农村幼儿园倾斜,陆续为幼儿园招聘、补充了16名在编教师。现在,园里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具备幼师资格,其中有中、高级教师5名,还有多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是一支名副其实的优秀团队。

  实现“学有优教”,师资是绕不开的话题,“编制”则是学前教育领域师资建设的“关键词”。2013年,省编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颁布《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10年来,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数增长了9.35万名,其中新增在编教师1.5万名左右,专任教师与幼儿比从2012年的23:3提高至2021年的14:46。在此基础上,各地想方设法为非在编幼师提高待遇,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等一批市、县(市、区)探索新型幼儿园教师管理与保障模式,通过备案制、员额制等方式,规范编外教师的准入和管理,实行同工同酬或制订编外教师最低工资福利标准,统一支付。

  2010年起,江苏在全国率先试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培养工作,首届免费培养300名。该项目连续推进了7年,共培养免费男幼师3176名,对解决幼儿园教师性别失衡、培养幼儿刚毅和勇敢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顾松辉是如东县丁店幼儿园的一名男幼师。当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全县男幼师仅5名,“感觉我们的团队太单薄了,‘抱团’也未必能取暖”。然而,顾松辉拥有一片成长的沃土。得益于省里的优厚政策和当地政府源源不断的人才引进措施,到2021年底,该县男幼师已达56人。这10年,是顾松辉成长的黄金期。已成为业务园长的他,正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携手推动如东乡村幼儿园迈上新台阶。

  提内涵重成效,“幼有优教”见质量

  前些年,无锡市幼儿园招生主要执行就近入园政策,但因为所谓的“就近”说不清、道不明,每年招生季,家长备受折磨,幼儿园也苦不堪言。同为滨湖区公办园,一桥之隔的育红实验幼儿园和胜利幼儿园,前者常常担心新生报名人数过多、学位供不应求,后者却因为“老破小”而门庭冷落。

  2015年后,无锡市全面实施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服务区制度,为每个有需要的适龄幼儿安排一个公办园或普惠民办园。随后,滨湖区政府、区教育局先后投入270万元,支持胜利幼儿园进行适宜性改造。短短几年,家长眼中的“老弱园”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园。“老大上学时,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现在老二就上家门口的胜利幼儿园,保教质量好,我们很放心。”每天来接孩子的“宝妈”王敏告诉记者。目前,全省近7成县(市、区)已实施了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园,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内涵建设的提升。记者在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中心幼儿园采访时看到,沙水区的孩子忙着抽水、挖沙;攀岩区的孩子爬上爬下;小池塘边,“小画家”们安静写生。“从一个教学条件简陋、师资配备不齐的乡镇园,到设备齐全、师资优良的乡镇中心园,我们花了10多年时间。这其中,课程游戏化项目对我们的帮助巨大。”该园园长杨娟说。

  从2014年至今,8年时间里,课程游戏化成为江苏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其提升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幼有优教”的一大抓手。省教育厅先后调动省内外50余名专家全程参与,从部分薄弱幼儿园入手,以点带面、全域推动,大大提高了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目前,江苏共建有省级幼儿园项目219所、县区项目92个,并带动市级项目1200多个、县区级项目800多个,形成了省、市、县(市、区)、园四级联动机制。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不仅很好地起到了填谷增峰、全面提质的作用,还逐步改变了数十年来幼儿园以教师为中心、以集体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方式,让孩子“玩”出兴趣、“玩”出名堂。

  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成长规律,江苏还将科学保教纳入优质幼儿园评估体系,连续10余年实施省、市优质幼儿园达标创建,极大提升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了区域办园水平整体提升。10年来,省优质幼儿园从1887所增至5179所,占比近90%,越来越多的孩子因此受益。

  2020年起,省残联与省教育厅、卫生健康等部门合作,在全省选择10家具备资质或有融合教育基础的康复机构开展学前融合教育试点,探索形式多样的康复合作路径及模式。省财政每年投入2500万元用于支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全省依托普通幼儿园建成由教育、民政、卫健、残联4部门联合认定的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1227个,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与教育部门深入合作,修订省残疾儿童基本康复服务规范和幼儿园办学标准,不断加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功能建设,就近就便解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和康复难题。”省残联副理事长杜晓镇说。

  10年,是一段历程的结束,更是新的奋斗的开始。顾月华表示,下一步,江苏学前教育的发展重点是建设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我们要加快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继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让生活在江苏的每一个幼儿有园上、就近上、上得起、喜欢上。”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