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努力书写教师队伍建设的奋进之笔

作者:殷元松 发布时间:2022-09-1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扬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殷元松

  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肯定了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和投身科教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赞扬了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家国情怀,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扬州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坚持师德引领,教师立德树人动力不断增强。一是强化思政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开展学习宣传,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教师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老师。组织党员教师学党史、悟思想、见行动,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深入挖掘扬州红色资源和运河文化资源,多举措培根筑魂,厚植教师家国情怀,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连续17年开展师德师能“百千万工程”活动,每年围绕不同主题推进队伍建设,活动实现全员化、全覆盖。二是选树师德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边好老师”推评和省年度优秀人物评选为契机,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全市“十佳百优”师德典型评选、“身边的好教师”演讲比赛、“感动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校校有模范,人人学典型”的良好师德氛围。三是严格师德考核,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骨干申报等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查处各种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一票否决,筑牢立德树人底线。

  聚力师能建设,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持续提升。一是以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为主导,持续提升队伍素质。2022年全市师能建设主题是:以“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组织开展百所学校“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特色展示行动,千名骨干教师课堂风采展示行动,万名青年教师启航争优行动。将活动贯穿全年,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成效。二是以名师队伍建设为引领,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实行高端人才重点培养政策,注重名家引领,推动群体共兴。推进“扬州市名师名校长领雁工程暨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省特级教师及以上层次高端名师、名校长。遴选优秀一线教师(班主任)参加高研班培训,培养一批批教育教学高端人才。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着力打造骨干教师团队。三是以考核奖励为抓手,提升骨干教师的获得感。全市形成省特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市教学能手等五级培养梯队。定期开展省、市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工作,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对骨干教师发放奖励津贴。

  强化服务保障,全社会关心教师发展合力日益彰显。一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大力开展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宣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切实减轻教师过重负担,清理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激发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二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缩小县乡、校际、区域之间教师资源的差距。积极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906名教师、80名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其中骨干教师达24%以上。深化教师“备案制”管理改革,有效破解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瓶颈等问题。拓宽教师培养路径。2016年以来,全市招录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近1500名,为乡村学校输入一批批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2018年以来,委托培养高等专科全免费式幼儿教师130人。发挥特级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特级教师牵手乡村教育行动”,每名特级教师结对一所乡村学校教研组,实施精准帮扶;组织特级教师每年到乡村送教支教120人次以上;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和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帮扶作用。三是落实教师保障机制。近3年,市、县两级累计调剂补充教育事业编制1577名,全市教师编制占事业编制总数的近50%。落实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推动各地破解中小学尤其农村学校教职工供需和结构性矛盾。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待遇的政府督导,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实施以师德为先导、实绩为主导、科研为向导的职称评审“三导”模式,积极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责任编辑:陈路

努力书写教师队伍建设的奋进之笔
发布时间:2022-09-1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殷元松

  ■扬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殷元松

  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肯定了留学归国青年学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精神和投身科教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赞扬了青年学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家国情怀,对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扬州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坚持师德引领,教师立德树人动力不断增强。一是强化思政教育,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开展学习宣传,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入脑入心。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教师敬业修德、奉献社会、争做“四有”好老师。组织党员教师学党史、悟思想、见行动,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教育。深入挖掘扬州红色资源和运河文化资源,多举措培根筑魂,厚植教师家国情怀,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连续17年开展师德师能“百千万工程”活动,每年围绕不同主题推进队伍建设,活动实现全员化、全覆盖。二是选树师德典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边好老师”推评和省年度优秀人物评选为契机,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幸福感。创新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全市“十佳百优”师德典型评选、“身边的好教师”演讲比赛、“感动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评选等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校校有模范,人人学典型”的良好师德氛围。三是严格师德考核,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和骨干申报等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查处各种师德师风失范行为,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实行一票否决,筑牢立德树人底线。

  聚力师能建设,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持续提升。一是以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为主导,持续提升队伍素质。2022年全市师能建设主题是:以“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组织开展百所学校“四有”好老师队伍建设特色展示行动,千名骨干教师课堂风采展示行动,万名青年教师启航争优行动。将活动贯穿全年,不断创新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成效。二是以名师队伍建设为引领,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实行高端人才重点培养政策,注重名家引领,推动群体共兴。推进“扬州市名师名校长领雁工程暨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省特级教师及以上层次高端名师、名校长。遴选优秀一线教师(班主任)参加高研班培训,培养一批批教育教学高端人才。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着力打造骨干教师团队。三是以考核奖励为抓手,提升骨干教师的获得感。全市形成省特级教师、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和市教学能手等五级培养梯队。定期开展省、市骨干教师评选和考核工作,每年根据考核结果对骨干教师发放奖励津贴。

  强化服务保障,全社会关心教师发展合力日益彰显。一是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以及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大力开展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宣传,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切实减轻教师过重负担,清理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激发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二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缩小县乡、校际、区域之间教师资源的差距。积极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2021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906名教师、80名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其中骨干教师达24%以上。深化教师“备案制”管理改革,有效破解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瓶颈等问题。拓宽教师培养路径。2016年以来,全市招录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近1500名,为乡村学校输入一批批优质稳定的师资队伍;2018年以来,委托培养高等专科全免费式幼儿教师130人。发挥特级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每年组织“特级教师牵手乡村教育行动”,每名特级教师结对一所乡村学校教研组,实施精准帮扶;组织特级教师每年到乡村送教支教120人次以上;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和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和帮扶作用。三是落实教师保障机制。近3年,市、县两级累计调剂补充教育事业编制1577名,全市教师编制占事业编制总数的近50%。落实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推动各地破解中小学尤其农村学校教职工供需和结构性矛盾。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待遇的政府督导,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实施以师德为先导、实绩为主导、科研为向导的职称评审“三导”模式,积极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