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万绘:用“信念”与“坚守”诠释师爱

作者:王小亮 发布时间:2022-09-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从被“逼”着做教师,到心甘情愿付出,为了一颗初心,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教师万绘——

用“信念”与“坚守”诠释师爱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亮

  秋学期伊始,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语文教师万绘又一次开启家访之旅。家访的主要内容是统计本镇各校留守儿童人数以及家庭情况,以便后续扎实做好帮扶工作。这样的家访始于1985年,已整整坚持了38年。

  38年间,她扎根乡村潜心育人,累计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专业论文和教学设计;成立“乡村留守儿童工作室”“龙之情爱心协会”,先后资助109个困难家庭,为813名困境留守儿童捐赠助学款,个人累计捐款近37万元。她曾登上“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前不久,她又获评江苏“最美教师”。

  从不情愿到坚守

  夏集镇有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支书。老支书一心为民,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走村串户慰问生活困难的乡邻,退休后依然用做手工活赚的钱帮助村里贫困户。这位老支书就是万绘的父亲,他的善举感动着乡邻,也影响着女儿万绘。

  对于做教师,万绘起初有些抵触。那是1985年,万绘刚高中毕业。父亲为了锻炼她,把她送到离家20多里外的一所小学任教。万绘哭闹着不肯去,父亲便找来堂叔,硬把她“押”上了拖拉机。刚到学校门口,天空就下起大雨,三个人拿着行李一路小跑。远处有个人影向他们匆匆走来,那人手上拿着一把旧雨伞,腋下夹着一块塑料布,原来是校长迎接他们来了。看着头发花白、衣衫湿透的校长,万绘有所触动——教师是一份有爱的职业。

  当时班上有一个叫小俊的学生,和其他孩子相比,小俊智力水平较低,甚至分不清男女厕所。为了帮助他,万绘总是利用课后时间对他进行个别化教育,用苹果和糖教他数数。3个月后,小俊能从1数到6了。接着,万绘又教他如何区分性别:长头发的、穿花衣服的是女生,短头发的、声音粗的是男生。一个学期后,小俊终于能分清男女了。

  那时,学校里还有不少和小俊相似的孩子。“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万绘说,小俊的变化,让她更加坚定了做一个乡村教师的信念。

  爱是最好的教育

  夏集镇中心小学设有少先队活动辅导站,兼管镇里各村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从1986年到1995年,万绘兼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美术和思想品德课外,万绘还要带领七八所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开展活动。由于工作出色,她被评为扬州市十佳辅导员。

  在万绘看来,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除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多年来,她用心陪伴并关爱学生,帮学生理发、剪手指甲是她每周必做的事。同事们笑称她“万好人”,孩子们则喊她“万妈妈”。

  万绘至今珍藏着一件特殊的礼物——来自一名叫王飞的学生自编的手串。王飞一出生就右手乏力,右腿也不方便。于是,遇到有校会或者集体活动时,万绘总是提前背他下楼。万绘还特意为王飞布置可以“说”的作业。冬天,王飞的手冻破了,万绘就给他擦冻疮膏,还买来棉衣棉鞋给他穿。

  一天,王飞悄悄送给万绘一份礼物,是一串用黄豆和青豆串起来的手串,上面刻着“万老师我爱你”。“我怎么也想不出,天那么冷,一个连写字都吃力的孩子,是怎样将一粒粒又小又滑的黄豆钻孔、穿线并刻上字的。”时隔多年,她讲起这个故事,眼圈依旧泛红。如今,王飞已成家立业,在宝应县城开了家五金店,每次看到万绘,总亲热地喊声“万老师”。

  将爱心传递下去

  “我一个人的能量只能温暖一个角落,一群人的能量则像一个小太阳,可以温暖更多的人。”万绘说。

  2014年1月,宝应县总工会在万绘所在学校挂牌建立“乡村留守儿童工作室”。大家策划开展“乡村爱心流动书架活动”,为贫困学生捐赠书籍12000多本。举办爱心助学助教活动,免费提供书法、绘画、手工、器乐演奏等公益辅导。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工作室还开设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女童和青少年自我保护、阅读与兴趣作文微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困难家庭的孩子很多,工作室的力量远远不够。在多方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万绘将工作室孵化为“龙之情爱心协会”,吸引了众多教师、医生和学生的加入。协会成员走遍全县乡村学校,走访数百个困难家庭,为全县813名困境留守儿童捐赠助学款260多万元,为乡村学校捐赠53万元教学设备。

  从物质资助到心理抚慰,从个人帮扶到带动社会参与,万绘践行着一名乡村教师的教育初心。她负责创建和打理的“夏集镇儿童之家”是省标准化示范化儿童“关爱之家”,在全省615家儿童之家中脱颖而出,受到省市县民政部门一致好评。

  “我一直坚信一个词——执念,我也喜欢一个字——爱。事实证明,两者合力,能出惊喜。”万绘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帮扶队伍,会员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人,不少当地党政负责人和知名企业家也加入进来。

责任编辑:陈路

万绘:用“信念”与“坚守”诠释师爱
发布时间:2022-09-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小亮

从被“逼”着做教师,到心甘情愿付出,为了一颗初心,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教师万绘——

用“信念”与“坚守”诠释师爱

  ■本报见习记者 王小亮

  秋学期伊始,宝应县夏集镇郭桥小学语文教师万绘又一次开启家访之旅。家访的主要内容是统计本镇各校留守儿童人数以及家庭情况,以便后续扎实做好帮扶工作。这样的家访始于1985年,已整整坚持了38年。

  38年间,她扎根乡村潜心育人,累计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专业论文和教学设计;成立“乡村留守儿童工作室”“龙之情爱心协会”,先后资助109个困难家庭,为813名困境留守儿童捐赠助学款,个人累计捐款近37万元。她曾登上“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前不久,她又获评江苏“最美教师”。

  从不情愿到坚守

  夏集镇有一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支书。老支书一心为民,每逢过年过节,都会走村串户慰问生活困难的乡邻,退休后依然用做手工活赚的钱帮助村里贫困户。这位老支书就是万绘的父亲,他的善举感动着乡邻,也影响着女儿万绘。

  对于做教师,万绘起初有些抵触。那是1985年,万绘刚高中毕业。父亲为了锻炼她,把她送到离家20多里外的一所小学任教。万绘哭闹着不肯去,父亲便找来堂叔,硬把她“押”上了拖拉机。刚到学校门口,天空就下起大雨,三个人拿着行李一路小跑。远处有个人影向他们匆匆走来,那人手上拿着一把旧雨伞,腋下夹着一块塑料布,原来是校长迎接他们来了。看着头发花白、衣衫湿透的校长,万绘有所触动——教师是一份有爱的职业。

  当时班上有一个叫小俊的学生,和其他孩子相比,小俊智力水平较低,甚至分不清男女厕所。为了帮助他,万绘总是利用课后时间对他进行个别化教育,用苹果和糖教他数数。3个月后,小俊能从1数到6了。接着,万绘又教他如何区分性别:长头发的、穿花衣服的是女生,短头发的、声音粗的是男生。一个学期后,小俊终于能分清男女了。

  那时,学校里还有不少和小俊相似的孩子。“这些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我要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万绘说,小俊的变化,让她更加坚定了做一个乡村教师的信念。

  爱是最好的教育

  夏集镇中心小学设有少先队活动辅导站,兼管镇里各村小学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从1986年到1995年,万绘兼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教授学生语文、美术和思想品德课外,万绘还要带领七八所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开展活动。由于工作出色,她被评为扬州市十佳辅导员。

  在万绘看来,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除了要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温暖。多年来,她用心陪伴并关爱学生,帮学生理发、剪手指甲是她每周必做的事。同事们笑称她“万好人”,孩子们则喊她“万妈妈”。

  万绘至今珍藏着一件特殊的礼物——来自一名叫王飞的学生自编的手串。王飞一出生就右手乏力,右腿也不方便。于是,遇到有校会或者集体活动时,万绘总是提前背他下楼。万绘还特意为王飞布置可以“说”的作业。冬天,王飞的手冻破了,万绘就给他擦冻疮膏,还买来棉衣棉鞋给他穿。

  一天,王飞悄悄送给万绘一份礼物,是一串用黄豆和青豆串起来的手串,上面刻着“万老师我爱你”。“我怎么也想不出,天那么冷,一个连写字都吃力的孩子,是怎样将一粒粒又小又滑的黄豆钻孔、穿线并刻上字的。”时隔多年,她讲起这个故事,眼圈依旧泛红。如今,王飞已成家立业,在宝应县城开了家五金店,每次看到万绘,总亲热地喊声“万老师”。

  将爱心传递下去

  “我一个人的能量只能温暖一个角落,一群人的能量则像一个小太阳,可以温暖更多的人。”万绘说。

  2014年1月,宝应县总工会在万绘所在学校挂牌建立“乡村留守儿童工作室”。大家策划开展“乡村爱心流动书架活动”,为贫困学生捐赠书籍12000多本。举办爱心助学助教活动,免费提供书法、绘画、手工、器乐演奏等公益辅导。针对乡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工作室还开设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女童和青少年自我保护、阅读与兴趣作文微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困难家庭的孩子很多,工作室的力量远远不够。在多方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万绘将工作室孵化为“龙之情爱心协会”,吸引了众多教师、医生和学生的加入。协会成员走遍全县乡村学校,走访数百个困难家庭,为全县813名困境留守儿童捐赠助学款260多万元,为乡村学校捐赠53万元教学设备。

  从物质资助到心理抚慰,从个人帮扶到带动社会参与,万绘践行着一名乡村教师的教育初心。她负责创建和打理的“夏集镇儿童之家”是省标准化示范化儿童“关爱之家”,在全省615家儿童之家中脱颖而出,受到省市县民政部门一致好评。

  “我一直坚信一个词——执念,我也喜欢一个字——爱。事实证明,两者合力,能出惊喜。”万绘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帮扶队伍,会员数量从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300多人,不少当地党政负责人和知名企业家也加入进来。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