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形成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江苏新范式”

作者:杨 潇 发布时间:2023-04-19 来源: 江苏教育报

4月13日至14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在丹阳市举行。与会者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主题,建言献策,共商方案,凝练经验——

形成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江苏新范式”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4月13日至14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在丹阳市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人、创建与申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和省级评估认定的42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吕玉刚表示,江苏适时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精神的具体行动。记者参会跟访发现,与会领导专家、管理者和一线办学者,围绕“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主题,聚焦难点、堵点、痛点,共商方法路径,凝练“江苏经验”,促进省域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上新台阶。

  发挥县域力量,聚焦主要问题

  从199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江苏基础教育始终走在前列,对推进新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江苏经验与范式。

  会上,丹阳市、南京市建邺区、江阴市、徐州市鼓楼区、张家港市、如皋市、扬中市等7个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分别交流各地落实政策要求、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策,研讨“城乡一体化”施行思路。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县级政府坚持强化城乡教育一体化主体责任,突出全力保障,把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张家港市政府副市长梁曦表示,该市将“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大格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等发展机遇,高标准提出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首要目标的教育发展新愿景。

  徐州市鼓楼区将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等指标均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市(区)重点工程”。2022年,全区监测指标率达90.6%,比2021年增长12.5%。目前,该区正积极申报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点评专家、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琴指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以人为核心,更加突出精细化、精准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据悉,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我省县域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水平均大幅提升。比如,2019年江阴市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27.51亿元,2022年为35.10亿元。如皋市政府副市长顾凡说,教师是教育的“本源”。近3年来,该市招聘新教师1489名,其中142人有研究生学历。目前,该市已创成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

  顾月华强调,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演进,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聚焦主要问题。县(市、区)政府要扛起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发挥优质均衡发展保障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排查内涵发展问题,强化落实整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与服务,加强科研引领支撑,努力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中树立江苏“县区样本”。

  创新实践范式,凝练特色经验

  学一学、搓一搓、捏一捏……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丹阳市马相伯小学、荆林学校、丹凤实验小学和吴塘实验学校。记者在丹凤实小看到,孩子们在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符国俊指导下,有模有样学捏面塑。该校全面升级社团活动,组建了44个班级社团和32个校级社团,充分满足学生们个性发展需求。

  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是一所地处该市最南端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该校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实施两轮“县管校聘”。“目前,全市城乡流动到校教师17人,集团内流动教师5人,流动教师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占比40.9%。”该校校长黄长祎介绍说。同时,该校积极开展教师教研,各学科备课组每周定期举行线上和线下集体备课活动。线上活动依托学校所属的华南教育集团优质资源,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校间交流、课堂展示等,让农村教师与城里名师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记者在会上获悉,我省各地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特色经验,形成了地方实践范式。南京市建邺区以标准化建设、均衡化发展为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赢得“弯道超车”的机会。该区在所有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建设人工智能教室,并利用社团选修课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

  无锡新吴区积极探索开展跨区域、跨学段教育合作,先后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锡师附小、梅村高级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形成新吴教育“八大品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建强新吴教育“六大核心圈”。

  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在分析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后,面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出五项发展建议:一是统筹规划配资源,二是城乡一体促均衡,三是依据标准补短板,四是“五育”并举抓课改,五是建好队伍提质量。

  坚持“优”“质”导向,促进内涵提升

  “相比于‘基本均衡’,‘优质均衡’有着更为鲜明的全面发展理念。”吕玉刚在报告中强调,要在“优”和“质”上下功夫。他提出五“化”建议,即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开放引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备均衡化;数字赋能,推进义务教育信息化;帮扶弱势,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

  以内涵发展促进教学提“质”,是我省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之策。江阴市先后实施两轮内涵发展三年行动,在义务教育阶段立项建设高品质示范学校4所、培育项目学校3所,立项建设优质特色学校29所。如今,该市已全面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内涵建设项目机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先后立项省和无锡市级内涵建设项目70余个,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上新台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丹阳市以课堂为抓手,深耕内涵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成长规律,在“活力课堂、智慧课堂”的实践基础上,凝练出“示径课堂”教学改革范式,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路径。丹阳市教育局局长丁叶俊说,该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首批建成16个未来学科中心,为城乡学校转变育人方式、深化学科育人提供了教育科研支持。

  记者了解到,我省不少地区和学校立足“双减”,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提“质”。南京市玄武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规划,加大语文、思品、历史三科课程的教材研究和实践。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介绍说,至2025年,该区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将达到义务教育学校100%覆盖,届时将涌现出一批本土化、原创性、有影响力的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

  徐州市鼓楼区在“双减”要求基础上创新实施科学教育“加法”,开发300余门课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以课程建设丰富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区教育局局长赵智红说。

责任编辑:陈路

形成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江苏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3-04-19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杨 潇

4月13日至14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在丹阳市举行。与会者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主题,建言献策,共商方案,凝练经验——

形成推进优质均衡发展的“江苏新范式”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4月13日至14日,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在丹阳市举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等出席会议并讲话。各设区市教育局负责人、创建与申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和省级评估认定的42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吕玉刚表示,江苏适时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座谈会,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精神的具体行动。记者参会跟访发现,与会领导专家、管理者和一线办学者,围绕“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主题,聚焦难点、堵点、痛点,共商方法路径,凝练“江苏经验”,促进省域层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上新台阶。

  发挥县域力量,聚焦主要问题

  从1996年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江苏基础教育始终走在前列,对推进新时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江苏经验与范式。

  会上,丹阳市、南京市建邺区、江阴市、徐州市鼓楼区、张家港市、如皋市、扬中市等7个县(市、区)分管副县(市、区)长分别交流各地落实政策要求、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策,研讨“城乡一体化”施行思路。

  记者了解到,当前,我省县级政府坚持强化城乡教育一体化主体责任,突出全力保障,把发展义务教育作为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张家港市政府副市长梁曦表示,该市将“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大格局,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沪苏同城化等发展机遇,高标准提出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为首要目标的教育发展新愿景。

  徐州市鼓楼区将创建工作纳入“十四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等指标均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市(区)重点工程”。2022年,全区监测指标率达90.6%,比2021年增长12.5%。目前,该区正积极申报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

  点评专家、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琴指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以人为核心,更加突出精细化、精准化,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据悉,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我省县域政府持续加大投入,教学设施、师资配备水平均大幅提升。比如,2019年江阴市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27.51亿元,2022年为35.10亿元。如皋市政府副市长顾凡说,教师是教育的“本源”。近3年来,该市招聘新教师1489名,其中142人有研究生学历。目前,该市已创成全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

  顾月华强调,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演进,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聚焦主要问题。县(市、区)政府要扛起义务教育主体责任,发挥优质均衡发展保障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排查内涵发展问题,强化落实整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与服务,加强科研引领支撑,努力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中树立江苏“县区样本”。

  创新实践范式,凝练特色经验

  学一学、搓一搓、捏一捏……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丹阳市马相伯小学、荆林学校、丹凤实验小学和吴塘实验学校。记者在丹凤实小看到,孩子们在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符国俊指导下,有模有样学捏面塑。该校全面升级社团活动,组建了44个班级社团和32个校级社团,充分满足学生们个性发展需求。

  丹阳市吴塘实验学校是一所地处该市最南端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该校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实施两轮“县管校聘”。“目前,全市城乡流动到校教师17人,集团内流动教师5人,流动教师中市级以上骨干教师9人,占比40.9%。”该校校长黄长祎介绍说。同时,该校积极开展教师教研,各学科备课组每周定期举行线上和线下集体备课活动。线上活动依托学校所属的华南教育集团优质资源,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进行校间交流、课堂展示等,让农村教师与城里名师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记者在会上获悉,我省各地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不断凝练特色经验,形成了地方实践范式。南京市建邺区以标准化建设、均衡化发展为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赢得“弯道超车”的机会。该区在所有中小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建设人工智能教室,并利用社团选修课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实现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全覆盖。

  无锡新吴区积极探索开展跨区域、跨学段教育合作,先后引进上海世外教育集团、锡师附小、梅村高级中学等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形成新吴教育“八大品牌”,办好群众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建强新吴教育“六大核心圈”。

  省教育学会会长朱卫国在分析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后,面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出五项发展建议:一是统筹规划配资源,二是城乡一体促均衡,三是依据标准补短板,四是“五育”并举抓课改,五是建好队伍提质量。

  坚持“优”“质”导向,促进内涵提升

  “相比于‘基本均衡’,‘优质均衡’有着更为鲜明的全面发展理念。”吕玉刚在报告中强调,要在“优”和“质”上下功夫。他提出五“化”建议,即补齐短板,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开放引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抓住关键,推进师资配备均衡化;数字赋能,推进义务教育信息化;帮扶弱势,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

  以内涵发展促进教学提“质”,是我省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之策。江阴市先后实施两轮内涵发展三年行动,在义务教育阶段立项建设高品质示范学校4所、培育项目学校3所,立项建设优质特色学校29所。如今,该市已全面建立“省、市、县、校”四级内涵建设项目机制,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先后立项省和无锡市级内涵建设项目70余个,助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更上新台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丹阳市以课堂为抓手,深耕内涵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成长规律,在“活力课堂、智慧课堂”的实践基础上,凝练出“示径课堂”教学改革范式,真正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路径。丹阳市教育局局长丁叶俊说,该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首批建成16个未来学科中心,为城乡学校转变育人方式、深化学科育人提供了教育科研支持。

  记者了解到,我省不少地区和学校立足“双减”,积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提“质”。南京市玄武区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规划,加大语文、思品、历史三科课程的教材研究和实践。该区教育局局长张恒柱介绍说,至2025年,该区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将达到义务教育学校100%覆盖,届时将涌现出一批本土化、原创性、有影响力的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果。

  徐州市鼓楼区在“双减”要求基础上创新实施科学教育“加法”,开发300余门课程。“我们将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以课程建设丰富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区教育局局长赵智红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