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作者:缪志聪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2023年11月4日,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校长仲广群在长期与病魔抗争后,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离开人世,给熟悉他的学生和家长留下无尽怀念,更让他挚爱的亲人悲痛不已。本报本期继续推出通讯《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敬请关注。

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本报记者 缪志聪

  仲广群“离开”后,那个“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笑眼弯弯迎接孩子、相互问好”的身影,成了家长和孩子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感谢您带给每个瑞北小学孩子的温暖,这份温暖给了我太多太多勇气。”“您每天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身影还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们一直都为有您这样的校长而感到幸福自豪。”……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和家长纷纷留言寄托哀思,表达怀念与崇敬。

  三尺讲台,仲广群一站就是36年。他暖如冬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他常说,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让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掌声笑声。

  仲广群曾经的学生储剑伟告诉记者,自己因为“爱上数学”影响了语文学习。仲广群得知后,常在放学后留他在教室,亲自辅导他背诵和默写,“老师当时认真的模样,至今仍激励着我。”

  在仲广群的“搭档”、学校党总支书记刘丽看来,仲广群对学生的爱集中体现在他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让儿童活泼泼地学”是仲广群对学校青年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凡是关于学生的事,都是他最上心的事,他亲自抓学校的体育特色,抓学校的各类社团建设。”刘丽说,这些年,仲广群尤其注重家校共育,2018年,他发起成立了“瑞友联盟”,促进家校共育;2021年,又精心编印了原创带娃指南——《家校共育指南》。在《家校共育指南》序文里,仲广群这样写道:家庭、学校是孩子幸福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足够的空间,使孩子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

  “家长们普遍有个感受,仲校长安排起孩子的事情有条不紊、细致周到,大家都很认可他。”学生家长吕冰告诉记者,学校对体育锻炼特别重视,有的家长担心会因此影响孩子学习,但只要想到这事由仲校长管着,就都能放下心来,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学生家长许爱华是“瑞友联盟”的一员。仲广群经常和许爱华交流关于学校发展的想法,“他总想给孩子们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和更优质的资源,希望用好各类资源来支持学校教育。”许爱华说,经过家校共同努力,瑞北小学与南航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大学校园里的航空馆、御风园,成了瑞北小学学生开展科技研学活动的“后花园”。

  在仲广群的长期坚持下,瑞北小学每个孩子毕业时都能学会至少6项体育技能,全校70多个社团更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2023年11月4日,仲广群“离开”的那天,3名他教过的第一届学生迟到了9分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跪在医院病房门口号啕大哭。“没和老师说上最后一句话,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3人中的王梓在苏州工作,当天他带着同学们的嘱托赶到南京,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

  “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王梓回忆说,小学期间,调皮捣蛋的事自己几乎一件没落下,但仲老师从未责怪过他,总是笑盈盈地对他的父母说:“孩子很聪明的,一定会成才。”

  “有一次我考了满分,仲老师笑得特别开心,我永远也忘不了他那时的笑脸,我也想成为一名这样的老师。”王梓说。一晃30多年过去,王梓如今是常熟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他说:“师爱是传承、是接力,我会把从仲老师身上学到的大爱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坚定而执着地走下去。”

  仲广群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着接触他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影响着他挚爱的家人。

  “父亲常说‘打孩子的手,是家长对教育子女举起的白旗’。在他离世前最后一次为新生家长会准备的稿件里,我又看到了这段论述。”从记事起一路读到博士,仲天驰记忆里父亲的教育方法一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哪怕是最顽皮的时候,也没对自己动过手,这一点父亲也挺自豪的。”

  童年的一件小事,尤其让仲天驰印象深刻。因为顽皮,父亲曾陪自己在班主任办公室“罚站”了十分钟。“回家后,我惴惴不安,父亲却没有生气,他让我给老师写一封道歉信,然后坐在身边拿起一本书自顾自看了起来。”仲天驰回忆说,那天父亲看的是周国平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我写完后听他慢慢读里面的内容,“语调很平稳,也很慈祥。”

  在父亲的影响下,仲天驰最终走上了学术道路,选择了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协作方向进行研究。父子间的聊天内容从读书变成了时事新闻,父亲总是感慨:“你专业上的事我已经不懂了,科研的路只能你自己走。”留学期间看到父亲潜心研究的助学课堂不断开花结果,仲天驰心里逐渐种下了“吃技术饭”的种子,决心读博报国。

  前不久,仲天驰又翻开了那本《守望的距离》,里面有一句话让他念念不忘:“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他回忆起父亲重病最后的那段时间,家人们轮流在医院陪侍,父亲已不能下病床,只能做短时间对话,面对前来探望的教师,嘴里叮嘱的还是学校以后的发展。仲天驰说,如果说人生是门最复杂的交叉学科,“病床上的最后一个月,就是父亲给我的答卷。”

责任编辑:陈路

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发布时间:2024-01-26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缪志聪

  编者按:2023年11月4日,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校长仲广群在长期与病魔抗争后,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离开人世,给熟悉他的学生和家长留下无尽怀念,更让他挚爱的亲人悲痛不已。本报本期继续推出通讯《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敬请关注。

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

  ■本报记者 缪志聪

  仲广群“离开”后,那个“每天早上站在校门口,笑眼弯弯迎接孩子、相互问好”的身影,成了家长和孩子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感谢您带给每个瑞北小学孩子的温暖,这份温暖给了我太多太多勇气。”“您每天早上在校门口迎接孩子们的身影还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们一直都为有您这样的校长而感到幸福自豪。”……在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的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和家长纷纷留言寄托哀思,表达怀念与崇敬。

  三尺讲台,仲广群一站就是36年。他暖如冬阳,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他常说,作为教师,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肯定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每一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让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掌声笑声。

  仲广群曾经的学生储剑伟告诉记者,自己因为“爱上数学”影响了语文学习。仲广群得知后,常在放学后留他在教室,亲自辅导他背诵和默写,“老师当时认真的模样,至今仍激励着我。”

  在仲广群的“搭档”、学校党总支书记刘丽看来,仲广群对学生的爱集中体现在他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的办学理念,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让儿童活泼泼地学”是仲广群对学校青年教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凡是关于学生的事,都是他最上心的事,他亲自抓学校的体育特色,抓学校的各类社团建设。”刘丽说,这些年,仲广群尤其注重家校共育,2018年,他发起成立了“瑞友联盟”,促进家校共育;2021年,又精心编印了原创带娃指南——《家校共育指南》。在《家校共育指南》序文里,仲广群这样写道:家庭、学校是孩子幸福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足够的空间,使孩子获得“幸福”的生命体验。

  “家长们普遍有个感受,仲校长安排起孩子的事情有条不紊、细致周到,大家都很认可他。”学生家长吕冰告诉记者,学校对体育锻炼特别重视,有的家长担心会因此影响孩子学习,但只要想到这事由仲校长管着,就都能放下心来,像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的学生家长许爱华是“瑞友联盟”的一员。仲广群经常和许爱华交流关于学校发展的想法,“他总想给孩子们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和更优质的资源,希望用好各类资源来支持学校教育。”许爱华说,经过家校共同努力,瑞北小学与南航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大学校园里的航空馆、御风园,成了瑞北小学学生开展科技研学活动的“后花园”。

  在仲广群的长期坚持下,瑞北小学每个孩子毕业时都能学会至少6项体育技能,全校70多个社团更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2023年11月4日,仲广群“离开”的那天,3名他教过的第一届学生迟到了9分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跪在医院病房门口号啕大哭。“没和老师说上最后一句话,是我此生最大的遗憾。”3人中的王梓在苏州工作,当天他带着同学们的嘱托赶到南京,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一步。

  “好老师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王梓回忆说,小学期间,调皮捣蛋的事自己几乎一件没落下,但仲老师从未责怪过他,总是笑盈盈地对他的父母说:“孩子很聪明的,一定会成才。”

  “有一次我考了满分,仲老师笑得特别开心,我永远也忘不了他那时的笑脸,我也想成为一名这样的老师。”王梓说。一晃30多年过去,王梓如今是常熟理工学院的一名教师。他说:“师爱是传承、是接力,我会把从仲老师身上学到的大爱精神传递给我的学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坚定而执着地走下去。”

  仲广群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着接触他的每一个学生,也同样影响着他挚爱的家人。

  “父亲常说‘打孩子的手,是家长对教育子女举起的白旗’。在他离世前最后一次为新生家长会准备的稿件里,我又看到了这段论述。”从记事起一路读到博士,仲天驰记忆里父亲的教育方法一直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哪怕是最顽皮的时候,也没对自己动过手,这一点父亲也挺自豪的。”

  童年的一件小事,尤其让仲天驰印象深刻。因为顽皮,父亲曾陪自己在班主任办公室“罚站”了十分钟。“回家后,我惴惴不安,父亲却没有生气,他让我给老师写一封道歉信,然后坐在身边拿起一本书自顾自看了起来。”仲天驰回忆说,那天父亲看的是周国平的散文集《守望的距离》,我写完后听他慢慢读里面的内容,“语调很平稳,也很慈祥。”

  在父亲的影响下,仲天驰最终走上了学术道路,选择了一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协作方向进行研究。父子间的聊天内容从读书变成了时事新闻,父亲总是感慨:“你专业上的事我已经不懂了,科研的路只能你自己走。”留学期间看到父亲潜心研究的助学课堂不断开花结果,仲天驰心里逐渐种下了“吃技术饭”的种子,决心读博报国。

  前不久,仲天驰又翻开了那本《守望的距离》,里面有一句话让他念念不忘:“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他回忆起父亲重病最后的那段时间,家人们轮流在医院陪侍,父亲已不能下病床,只能做短时间对话,面对前来探望的教师,嘴里叮嘱的还是学校以后的发展。仲天驰说,如果说人生是门最复杂的交叉学科,“病床上的最后一个月,就是父亲给我的答卷。”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