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作者:阿妮尔 发布时间:2024-02-21 来源: 江苏教育报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为新一年工作定向布局——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本报记者 阿妮尔

  2月3日,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给江苏教育系统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与江苏省部省会商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回顾总结2023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部省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举措和2024年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与会8家单位作交流发言,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实干奋进:勠力同心共建教育强省

  “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引,以‘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为总定位,以谋划推进部省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和教育强省建设为总抓手,以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总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追求。”江涌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加快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先锋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实验区,提供更加公平共享的教育资源、构建更加全面多样的教育体系、确立更加适合契合的教育理念、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打造更加卓越创新的江苏教育品牌,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适合契合、卓越创新”的教育先行示范高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的第十个年头。会议对2024年全省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指出——

  要把握根本保证,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提质增效,一刻不歇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要回答根本问题,着力完善立德树人良好育人生态。坚持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坚持关心关爱、注重身心健康,将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提高育人成效上,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要坚持根本追求,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制订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体系从“有”到“优”、由“优”向“强”,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打造职业教育新增长极,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需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抓实抓好政策保障、岗位供需、困难帮扶和就业指导等重点环节,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要扛起根本使命,着力增强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攻方向,在人才自主培养上提升新能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新贡献,在教育开放合作上打造新高地。

  要筑牢根本保障,着力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守好安全稳定底线,统筹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自觉培育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用好数字化变量,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效能,更好发挥应用场景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

  赋能增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硬道理

  如何思考与回答“教育强国、江苏何为”的重大课题?如何把握好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会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主要负责人结合区域、学校发展实际交上答卷。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全省教育系统始终学思想、强党性,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上彰显担当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介绍说,该校坚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造就铸魂育人“大先生”。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推进实践教学,加强高水平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牵头推进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大国矿业、能源报国”的理想信念。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惠民的重要举措。“我市在强调条件均衡的同时更注重质量均衡,推进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为指向的‘立学课堂’教学改革。”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成宾说。该市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行“优质校+新校+薄弱校”教育集团建设模式,以资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为纽带,以师资和学科组建设为重点,有力保障办学质量。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交流了常州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实效。该市以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通过构建更高能级的领导体系、更加完备的政策体系和更加有力的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内生动力;聚合政府资源、产业资源和学校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积极贡献力量。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介绍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该校制订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审计专业硕士留学生项目建设,打造留学生人才培养高地。“以‘审计’为窗口,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培养业务骨干、管理骨干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深度聚焦:多措并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谋大局、促发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上奋力探索先行,教育系统责无旁贷。全省教育系统持续强化高质量人才供给,将丰富的科教资源持续转化为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

  “人才强校”是苏州大学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介绍说,学校联合苏州市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会、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等人才工作平台,推动顶尖人才团队共引、校地人才资源共享,重点引进了一批学科发展急需的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并坚持“学术大师+创新团队”模式,提升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深入实施“工科一流、理科卓越、文科提升、交叉培育”四大工程,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该校校长姜斌表示,在努力培育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以有组织科研促进高质量科技供给,切实打通科研成果从“学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通道。

  聚焦产业急需,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是不少高校的发展路子。在南京邮电大学,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的跨学科交叉/多学科相融的创新环境逐步建立。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说,该校以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为导向,整合优化院校、企业、研发单位等多方资源,构建形成多层次复合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体系,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对复合型紧缺人才的需求。

  “我校重点建设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为依托的智慧教学云平台,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万健介绍说,该校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理论+实操”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该校学生取得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以及其他成果均可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多元化成才。

责任编辑:陈路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发布时间:2024-02-21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阿妮尔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为新一年工作定向布局——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本报记者 阿妮尔

  2月3日,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给江苏教育系统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与江苏省部省会商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回顾总结2023年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部省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举措和2024年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与会8家单位作交流发言,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分享经验,建言献策。

  实干奋进:勠力同心共建教育强省

  “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总指引,以‘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为总定位,以谋划推进部省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和教育强省建设为总抓手,以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总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总追求。”江涌强调,全省教育系统要加快建设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先锋区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实验区,提供更加公平共享的教育资源、构建更加全面多样的教育体系、确立更加适合契合的教育理念、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教育生态、打造更加卓越创新的江苏教育品牌,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适合契合、卓越创新”的教育先行示范高地。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擘画“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的第十个年头。会议对2024年全省教育系统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指出——

  要把握根本保证,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之以恒推动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提质增效,一刻不歇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要回答根本问题,着力完善立德树人良好育人生态。坚持铸魂育人、培育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全面发展,坚持关心关爱、注重身心健康,将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提高育人成效上,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要坚持根本追求,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制订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体系从“有”到“优”、由“优”向“强”,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打造职业教育新增长极,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美好需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抓实抓好政策保障、岗位供需、困难帮扶和就业指导等重点环节,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要扛起根本使命,着力增强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主攻方向,在人才自主培养上提升新能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作出新贡献,在教育开放合作上打造新高地。

  要筑牢根本保障,着力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守好安全稳定底线,统筹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完善风险评估和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自觉培育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用好数字化变量,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效能,更好发挥应用场景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作用。

  赋能增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硬道理

  如何思考与回答“教育强国、江苏何为”的重大课题?如何把握好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会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主要负责人结合区域、学校发展实际交上答卷。

  铸魂育人,思政先行。全省教育系统始终学思想、强党性,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上彰显担当作为。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介绍说,该校坚持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实践育人“新范式”,造就铸魂育人“大先生”。持续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推进实践教学,加强高水平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牵头推进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大国矿业、能源报国”的理想信念。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惠民的重要举措。“我市在强调条件均衡的同时更注重质量均衡,推进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为指向的‘立学课堂’教学改革。”南通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成宾说。该市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推行“优质校+新校+薄弱校”教育集团建设模式,以资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为纽带,以师资和学科组建设为重点,有力保障办学质量。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局局长完利梅交流了常州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实效。该市以深化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产教城一体化发展。通过构建更高能级的领导体系、更加完备的政策体系和更加有力的保障体系,为职业教育提供内生动力;聚合政府资源、产业资源和学校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技能型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

  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留学生回信,鼓励他们为深化国家间友谊与合作积极贡献力量。南京审计大学党委书记晏维龙介绍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该校制订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审计专业硕士留学生项目建设,打造留学生人才培养高地。“以‘审计’为窗口,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培养业务骨干、管理骨干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深度聚焦:多措并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谋大局、促发展,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上奋力探索先行,教育系统责无旁贷。全省教育系统持续强化高质量人才供给,将丰富的科教资源持续转化为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

  “人才强校”是苏州大学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苏州大学党委书记张晓宏介绍说,学校联合苏州市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会、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等人才工作平台,推动顶尖人才团队共引、校地人才资源共享,重点引进了一批学科发展急需的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并坚持“学术大师+创新团队”模式,提升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

  深入实施“工科一流、理科卓越、文科提升、交叉培育”四大工程,打造高素质人才方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该校校长姜斌表示,在努力培育行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同时,学校还致力于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以有组织科研促进高质量科技供给,切实打通科研成果从“学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速通道。

  聚焦产业急需,发挥学校特色优势,是不少高校的发展路子。在南京邮电大学,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的跨学科交叉/多学科相融的创新环境逐步建立。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说,该校以现实需求和实际问题为导向,整合优化院校、企业、研发单位等多方资源,构建形成多层次复合应用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体系,满足集成电路产业对复合型紧缺人才的需求。

  “我校重点建设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专业教学资源库等为依托的智慧教学云平台,全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万健介绍说,该校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理论+实操”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该校学生取得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成果以及其他成果均可进行学分认定与转换,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多元化成才。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