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数“智”转型助力教育“三提升”

作者:王子欣 发布时间:2024-04-0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全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第一期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在泰州市姜堰区举行,各地在建设机制、组织结构、业务开展等方面取得切实进展——

数“智”转型助力教育“三提升”

  ■本报见习记者 王子欣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北校区的图书馆内,学生们正用智慧借阅系统挑选自己想看的书,三年级的薛雯心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这个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我们可以自由搜索和借阅图书,学校还贴心地为不同年级的同学设置了高度不同的机器,阅读变得so esay!”姜堰实小教育集团的智慧借阅系统,代表的是泰州市姜堰区作为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之一,在第一阶段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3月21—22日,全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第一期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在姜堰区举行,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专家指导组全体成员,来自同一建设方向的各培育区域教育局及电教部门负责人等近60人参加活动。与会人员聚焦智慧教育样板区六大建设方向之一的“智慧教学创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区域智慧。

  教育数字化赋能校园建设,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教育数字化的落地平台,智慧校园建设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PAD在数学课上的使用让计算变得更快捷,老师的解法也能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学习效率更高了。”姜堰第二中学高二学生姜鹏程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切换不同颜色对PAD上的题目进行数字标注,这是在该校智慧班级数学课堂《组合数的性质二》上发生的场景。

  “我区从场景、平台、系统三个方面,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数字资源与技术应用平台,为创新开展智慧教学实践提供数字生态环境。”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兵介绍说,近3年该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新增智慧教室39个,更新交互式教学一体机300多套,布点云桌面终端3000多个,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教育城域网,全区90%的中小学校创成省智慧校园。

  数字智能化也为缓解城乡学校之间的资源不均衡提供了解决路径。“通过有序推进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我区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让智慧教育的红利普及到乡村。”连云港市海州区电教装备与信息化中心主任韦有波说。该区投入200万元购买智慧黑板,建成68间互动课堂教室,实现全区中小学、村小、教学点全覆盖,实现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区、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为全区城乡结对互动课堂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各地还通过加强智慧化校园环境建设,打牢数字“基座”。为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无锡市梁溪区积极搭建创客教室,该区积余实验学校利用200多平方米的教室作为建设场地,建成计算机编程教室、机器人航模活动室和创意制作教室,并精心开发设计课程,为师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为国家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储备复合型人才夯实根基。盐城市盐都区致力于打造智慧体育应用场景,在区实验初中投入60万元进行操场及体育教室智能化改造,促进体育训练科学化、体育教学个性化、体育测试规模化、体育中考标准化。

  教育数字化赋能“大教研”,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升

  教育数字化离不开教师的核心作用。作为智慧教育转型的“主讲人”,现代教师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和人机互动能力,才能最大程度激发智慧教育的内生动力。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副局长于德青介绍说,在日常备课中,京口区着力建设具有自主特色的“慧学课堂”系统,为教师提供集体备课、名师直播课、在线听评课、在线磨课等多种教研方式;自动生成课例分析报告、教师周期性画像报告、课程比对报告等教研报告;构建区域优秀教师教学常模,进行教学行为横向对比和深入点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我省各区域还通过开展“名师引领”式的名师工作室活动,推进师资队伍培训。以常州市天宁区为例,在以“智慧教育”为主题的第七批区教师发展工作室遴选中,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晓东教师发展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通过答辩。“我们的目标是要完成一个项目、带好一支团队、积累一批案例、提炼一个成果、打造一个样板。”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管雪沨介绍说。天宁区还实施了“数字新素养”行动,对区域内信息科技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此外,为推动各学科数字化实践,该区组织了覆盖各学科的数字化学习教师团队,以网络为研修载体,开展观课磨课、课题研究、优质资源分享等教研活动,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性作用。

  宿迁市湖滨新区“以赛促训”,常态化开展“魅力教师 激情教学 活力课堂”课堂大赛。全区500余名教师参加比赛,分层次、分学科比拼交流。“通过这项赛事,全区教师数字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为智慧教育的常态化开展奠定了基础。”湖滨新区教育局副局长蔡胜训说。

  教育数字化赋能智慧教学,学生综合素养卓越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学生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全省各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上不断发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教育顶层设计、打造AI进校园和学习平台等,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在无锡市梁溪区积余实验学校的教室里,“电子百拼”社团正在开展活动,七年级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电路板完成线路拼接。“七年级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物理知识,但是‘电子百拼’能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电学的奇妙,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好铺垫。”指导教师谈雪年介绍说。该校以“发展科技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创客社团、机器人社团、无人机社团等多类平台和科技节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规范发展。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邵华强说,该区专题研讨出台了《梁溪区中小学推进AI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方案》,探索具有梁溪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新方案,形成了可推广的经验。

  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南京市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孟杰结合建邺区信息课程校本材料“AI上未来制造者”丛书之《AI在未来小镇》,开展“智能家居”创客课程项目编写,设置了由易到难的“了不起的人工智能”“美妙的智能家居”等十余个子项目,通过编程、机器人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育要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出发点和实践点,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思、思有所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孟杰说。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减负增效,盐城市盐都区推广“智慧作业”应用,为学生搭建智能化学习平台。该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说:“我们正在与科大讯飞公司协商合作,推动‘智慧作业’应用的迭代升级,力求从源头上落实作业减负,实施弹性作业改革,推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完善和应用。”

责任编辑:陈路

数“智”转型助力教育“三提升”
发布时间:2024-04-0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王子欣

全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第一期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在泰州市姜堰区举行,各地在建设机制、组织结构、业务开展等方面取得切实进展——

数“智”转型助力教育“三提升”

  ■本报见习记者 王子欣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北校区的图书馆内,学生们正用智慧借阅系统挑选自己想看的书,三年级的薛雯心很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这个系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我们可以自由搜索和借阅图书,学校还贴心地为不同年级的同学设置了高度不同的机器,阅读变得so esay!”姜堰实小教育集团的智慧借阅系统,代表的是泰州市姜堰区作为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之一,在第一阶段建设中取得的显著成果。

  3月21—22日,全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第一期观摩交流研讨活动在姜堰区举行,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建设专家指导组全体成员,来自同一建设方向的各培育区域教育局及电教部门负责人等近60人参加活动。与会人员聚焦智慧教育样板区六大建设方向之一的“智慧教学创新实践”展开深入交流,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区域智慧。

  教育数字化赋能校园建设,学校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教育数字化的落地平台,智慧校园建设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搭建了桥梁,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PAD在数学课上的使用让计算变得更快捷,老师的解法也能同步到自己的屏幕上,学习效率更高了。”姜堰第二中学高二学生姜鹏程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切换不同颜色对PAD上的题目进行数字标注,这是在该校智慧班级数学课堂《组合数的性质二》上发生的场景。

  “我区从场景、平台、系统三个方面,优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数字资源与技术应用平台,为创新开展智慧教学实践提供数字生态环境。”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兵介绍说,近3年该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新增智慧教室39个,更新交互式教学一体机300多套,布点云桌面终端3000多个,建成了功能完备的教育城域网,全区90%的中小学校创成省智慧校园。

  数字智能化也为缓解城乡学校之间的资源不均衡提供了解决路径。“通过有序推进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我区有效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让智慧教育的红利普及到乡村。”连云港市海州区电教装备与信息化中心主任韦有波说。该区投入200万元购买智慧黑板,建成68间互动课堂教室,实现全区中小学、村小、教学点全覆盖,实现固定宽带网络万兆到区、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为全区城乡结对互动课堂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各地还通过加强智慧化校园环境建设,打牢数字“基座”。为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无锡市梁溪区积极搭建创客教室,该区积余实验学校利用200多平方米的教室作为建设场地,建成计算机编程教室、机器人航模活动室和创意制作教室,并精心开发设计课程,为师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为国家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储备复合型人才夯实根基。盐城市盐都区致力于打造智慧体育应用场景,在区实验初中投入60万元进行操场及体育教室智能化改造,促进体育训练科学化、体育教学个性化、体育测试规模化、体育中考标准化。

  教育数字化赋能“大教研”,教师专业素养明显提升

  教育数字化离不开教师的核心作用。作为智慧教育转型的“主讲人”,现代教师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和人机互动能力,才能最大程度激发智慧教育的内生动力。

  镇江市京口区教育局副局长于德青介绍说,在日常备课中,京口区着力建设具有自主特色的“慧学课堂”系统,为教师提供集体备课、名师直播课、在线听评课、在线磨课等多种教研方式;自动生成课例分析报告、教师周期性画像报告、课程比对报告等教研报告;构建区域优秀教师教学常模,进行教学行为横向对比和深入点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我省各区域还通过开展“名师引领”式的名师工作室活动,推进师资队伍培训。以常州市天宁区为例,在以“智慧教育”为主题的第七批区教师发展工作室遴选中,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晓东教师发展工作室等7个工作室通过答辩。“我们的目标是要完成一个项目、带好一支团队、积累一批案例、提炼一个成果、打造一个样板。”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管雪沨介绍说。天宁区还实施了“数字新素养”行动,对区域内信息科技教师开展为期6天的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此外,为推动各学科数字化实践,该区组织了覆盖各学科的数字化学习教师团队,以网络为研修载体,开展观课磨课、课题研究、优质资源分享等教研活动,切实发挥校本研修的基础性作用。

  宿迁市湖滨新区“以赛促训”,常态化开展“魅力教师 激情教学 活力课堂”课堂大赛。全区500余名教师参加比赛,分层次、分学科比拼交流。“通过这项赛事,全区教师数字应用能力明显提升,为智慧教育的常态化开展奠定了基础。”湖滨新区教育局副局长蔡胜训说。

  教育数字化赋能智慧教学,学生综合素养卓越提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学生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全省各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上不断发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教育顶层设计、打造AI进校园和学习平台等,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在无锡市梁溪区积余实验学校的教室里,“电子百拼”社团正在开展活动,七年级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电路板完成线路拼接。“七年级学生虽然没有系统学习物理知识,但是‘电子百拼’能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电学的奇妙,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好铺垫。”指导教师谈雪年介绍说。该校以“发展科技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创客社团、机器人社团、无人机社团等多类平台和科技节活动,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规范发展。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邵华强说,该区专题研讨出台了《梁溪区中小学推进AI进校园、进课堂创新行动方案》,探索具有梁溪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新方案,形成了可推广的经验。

  人工智能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南京市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孟杰结合建邺区信息课程校本材料“AI上未来制造者”丛书之《AI在未来小镇》,开展“智能家居”创客课程项目编写,设置了由易到难的“了不起的人工智能”“美妙的智能家居”等十余个子项目,通过编程、机器人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育要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出发点和实践点,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思、思有所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孟杰说。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减负增效,盐城市盐都区推广“智慧作业”应用,为学生搭建智能化学习平台。该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建国说:“我们正在与科大讯飞公司协商合作,推动‘智慧作业’应用的迭代升级,力求从源头上落实作业减负,实施弹性作业改革,推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完善和应用。”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