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洪宗礼:为钟爱的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

作者:李 享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自1960年登上讲台,洪宗礼深深扎根教育事业,在语文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科研领域树立了三座丰碑。他说,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就是——

为钟爱的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

  人物简介:

  洪宗礼,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曾担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
  从教60余年,洪宗礼在长期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语文教育“链”的理论,主张把“知识—引导—历练—能力—习惯—素养”编织成网状科学系统,探索高效语文教学之路,总结了“五说”语文教育观和“双引”教学法,逐步探索形成了“洪氏语文”教学体系;主编的语文教材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个县(市、区)使用,印发1.6亿册;出版《洪宗礼与母语教育》等专著24部、文集8卷,发表论文数百篇。

  ■本报记者 李享 

  “60年的语文教学人生,40年编写教材,20年研究母语。”这是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教研组原组长、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张本良对洪宗礼教育生涯的概括。“先生对课堂教学的执着、对教材编撰的痴迷、对母语教育研究的热忱、对教育事业的一往情深,令后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张本良说。

  1937年,洪宗礼出生于江苏镇江。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北师专(今扬州大学)毕业,来到江苏省泰州中学,怀揣着“一定要当一名好教师”的理想,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

  想到就要登上讲台,洪宗礼雄心勃勃——学生时代优异的成绩,以及在学生干部工作中练出的“一张铁嘴、一口普通话、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一个班的班主任岂非“绰绰有余”?哪知“登堂”并不意味着“入室”,站上讲台容易,站稳却不易。

  登上讲台后不久,洪宗礼执教公开课《小橘灯》。为了上好这堂课,他足足准备了三天三夜。课上,他使出浑身解数,把大学时写剧本、作演讲、出板报的所有本领全用上了。然而洋洋洒洒的一节课下来,评课教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堂课虽然精彩,却忘了学生。”虽然公开课的结果并不理想,却让洪宗礼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寻觅到了自己语文教学生涯的拐点。此后,他无数次解剖这堂公开课,并由此开始了“练口——锤炼准确而生动的教学语言,练手——锻炼科学而美观的板书,练情——培养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感情,练心——形成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练文——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练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全方位“讲台练功”历程。

  洪宗礼始终认为,语文教师应是个杂家。所谓杂家,就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原副所长、海陵区教育局原副局长丁翌平告诉记者:“洪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穿着从不考究,衣服旧点可以凑合,但看书学习从不懈怠。不论在他的宿舍还是办公室,他的专用书橱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据张本良介绍,洪宗礼曾深情地告诫后辈:“每个成熟的教师,都离不开讲台的修炼,都需要在讲台上‘摔打’;一个教师如果离开讲台,就如安泰俄斯离开大地,终将一事无成。”三尺讲台是洪宗礼的练功台,50平方米的教室是他自我提高的练功房。一堂课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50平方米的课堂,空间是有限的,洪宗礼却凭借自身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出了教育的无限创造力。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洪宗礼逐渐意识到,教材是教学之根本,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抱着书本上好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探索高效语文教学之路为己任,寻找到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捷径”。于是,1983年,已经做了23年中学语文教师、年近半百的洪宗礼,用一本油印语文教材,踏上了语文教育和教材改革的漫漫征程。人员配备、经费来源、课文选取……每一个环节,洪宗礼都事必躬亲、费尽心力。

  “洪老师打电话堪称一绝,要么不打,一打就是半小时、一小时!除了教材还是教材!”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曹勇军在2001年加入洪宗礼的教材编写团队,常常通过电话与洪宗礼交流教材编写问题。

  洪宗礼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泰州市设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母语教材研究”领域,探寻世界母语教育的规律。“他从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因为他从来没有休息日。他的工作干劲和工作强度,年轻人都无法与其比肩。”张本良说,洪宗礼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即使已至耄耋之年,很多事他还是亲力亲为。

  “凡是接触过洪老师的人,都会为他的教育情怀、执着的追求、忘我的精神、深厚的学养与睿智所感动。”在江苏省泰州中学文科学习体验中心主任徐国庆心中,“大先生”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洪宗礼将母语教育视作一辈子的事业,是当之无愧的受人尊敬的“大先生”。

  “每次在洪老师的办公室,毫不夸张地说,我都像一个久旱逢甘霖的学生,在学识和精神等诸多方面获得陶冶和洗礼。”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原副主任周仕龙说。洪宗礼将一生奉献给语文教育事业,激励着后辈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才是我的幸福与快乐。”洪宗礼曾说。60余年间,他的教学实践不间断,教学研究不间断,教学反思不间断,理论创新不间断,可谓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他对语文教学与研究怀着极大的热心与虔诚,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代教育名家。

  2023年3月4日,洪宗礼因病与世长辞,离开了他钟情一生的语文教育事业,为广大师生留下了数十小时的讲课影像资料、几百个课例、数万字的课堂教学实录。张本良说:“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充分体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就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也必将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

洪宗礼:为钟爱的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
发布时间:2024-05-2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李 享

自1960年登上讲台,洪宗礼深深扎根教育事业,在语文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科研领域树立了三座丰碑。他说,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就是——

为钟爱的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

  人物简介:

  洪宗礼,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曾担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兼职教授。
  从教60余年,洪宗礼在长期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语文教育“链”的理论,主张把“知识—引导—历练—能力—习惯—素养”编织成网状科学系统,探索高效语文教学之路,总结了“五说”语文教育观和“双引”教学法,逐步探索形成了“洪氏语文”教学体系;主编的语文教材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个县(市、区)使用,印发1.6亿册;出版《洪宗礼与母语教育》等专著24部、文集8卷,发表论文数百篇。

  ■本报记者 李享 

  “60年的语文教学人生,40年编写教材,20年研究母语。”这是江苏省泰州中学语文教研组原组长、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张本良对洪宗礼教育生涯的概括。“先生对课堂教学的执着、对教材编撰的痴迷、对母语教育研究的热忱、对教育事业的一往情深,令后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张本良说。

  1937年,洪宗礼出生于江苏镇江。196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北师专(今扬州大学)毕业,来到江苏省泰州中学,怀揣着“一定要当一名好教师”的理想,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从此在这里一干就是一辈子。

  想到就要登上讲台,洪宗礼雄心勃勃——学生时代优异的成绩,以及在学生干部工作中练出的“一张铁嘴、一口普通话、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担任初一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一个班的班主任岂非“绰绰有余”?哪知“登堂”并不意味着“入室”,站上讲台容易,站稳却不易。

  登上讲台后不久,洪宗礼执教公开课《小橘灯》。为了上好这堂课,他足足准备了三天三夜。课上,他使出浑身解数,把大学时写剧本、作演讲、出板报的所有本领全用上了。然而洋洋洒洒的一节课下来,评课教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堂课虽然精彩,却忘了学生。”虽然公开课的结果并不理想,却让洪宗礼重新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寻觅到了自己语文教学生涯的拐点。此后,他无数次解剖这堂公开课,并由此开始了“练口——锤炼准确而生动的教学语言,练手——锻炼科学而美观的板书,练情——培养热爱和尊重学生的感情,练心——形成灵活多变的教育机智,练文——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练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全方位“讲台练功”历程。

  洪宗礼始终认为,语文教师应是个杂家。所谓杂家,就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原副所长、海陵区教育局原副局长丁翌平告诉记者:“洪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穿着从不考究,衣服旧点可以凑合,但看书学习从不懈怠。不论在他的宿舍还是办公室,他的专用书橱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据张本良介绍,洪宗礼曾深情地告诫后辈:“每个成熟的教师,都离不开讲台的修炼,都需要在讲台上‘摔打’;一个教师如果离开讲台,就如安泰俄斯离开大地,终将一事无成。”三尺讲台是洪宗礼的练功台,50平方米的教室是他自我提高的练功房。一堂课45分钟,时间是有限的;50平方米的课堂,空间是有限的,洪宗礼却凭借自身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在有限的时空里发挥出了教育的无限创造力。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洪宗礼逐渐意识到,教材是教学之根本,做一名好教师仅仅抱着书本上好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探索高效语文教学之路为己任,寻找到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捷径”。于是,1983年,已经做了23年中学语文教师、年近半百的洪宗礼,用一本油印语文教材,踏上了语文教育和教材改革的漫漫征程。人员配备、经费来源、课文选取……每一个环节,洪宗礼都事必躬亲、费尽心力。

  “洪老师打电话堪称一绝,要么不打,一打就是半小时、一小时!除了教材还是教材!”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曹勇军在2001年加入洪宗礼的教材编写团队,常常通过电话与洪宗礼交流教材编写问题。

  洪宗礼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道路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迹。泰州市设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母语教材研究”领域,探寻世界母语教育的规律。“他从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因为他从来没有休息日。他的工作干劲和工作强度,年轻人都无法与其比肩。”张本良说,洪宗礼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即使已至耄耋之年,很多事他还是亲力亲为。

  “凡是接触过洪老师的人,都会为他的教育情怀、执着的追求、忘我的精神、深厚的学养与睿智所感动。”在江苏省泰州中学文科学习体验中心主任徐国庆心中,“大先生”是社会对教师的尊重,洪宗礼将母语教育视作一辈子的事业,是当之无愧的受人尊敬的“大先生”。

  “每次在洪老师的办公室,毫不夸张地说,我都像一个久旱逢甘霖的学生,在学识和精神等诸多方面获得陶冶和洗礼。”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原副主任周仕龙说。洪宗礼将一生奉献给语文教育事业,激励着后辈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奋斗到生命尽头,才是我的幸福与快乐。”洪宗礼曾说。60余年间,他的教学实践不间断,教学研究不间断,教学反思不间断,理论创新不间断,可谓生命不息、研究不止。他对语文教学与研究怀着极大的热心与虔诚,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代教育名家。

  2023年3月4日,洪宗礼因病与世长辞,离开了他钟情一生的语文教育事业,为广大师生留下了数十小时的讲课影像资料、几百个课例、数万字的课堂教学实录。张本良说:“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充分体现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这就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体现,也必将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