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病魔抗争的时间里,王强坚持在病榻上指导论文,在治疗中完成书稿,将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延续到生命最后一刻——
用生命点亮信仰
人物简介:
王强,生前系盐城师范学院教授,曾任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主任。2008年被确诊为癌症,2012年病逝。
王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传播作为毕生追求。从教20年,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其专著《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王强是真信、真学、真传播、真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优秀代表,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光明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〇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王强成为中宣部2014年推出的9位全国重大典型之一,被追授“全国优秀教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四届江苏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本报通讯员 徐苏阳 记者 王艳芳
走进盐城师范学院校园,入门左转的第一站便是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这间位于公共教学楼一楼的展厅,是学生日常上课的必经之地,也是该校新教师入职、新生入学教育和党员干部培训“打卡”的第一站。
日前,记者来到盐城师院,在展览室驻足参观,再次感受王强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王强,学生时代已在心里播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种子。1992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扎根高等教育贫瘠的苏北,执起教鞭,承担起全校10多个院系、100多个班级的思政课教学任务。
为了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感染性和实效性,王强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坚持“至少花一周时间,精心准备一节课”,秉承“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说服别人,首先要说服自己”的教学理念,“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努力做到“让每节课都有品位”。
“学院至今还保留着王强老师的手稿,每节课的教案长达数十页,圈圈点点,密密麻麻,写满了眉批、边注。”盐城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荣庆告诉记者,“王强老师关于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探索,正不断内化为学校全体思政课教师的自觉行动。”
“有一种温暖的力量不断感染着我们。”盐城师院法政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高娟介绍说,王强是她大四时的实习指导教师,后来她留校工作,与王强成了同事。“他让我看到了好老师的样子,也激励我成为一名好老师。”亲自下厨,帮助外地学生调整饮食;悄悄给钱给物,给贫困学子送上关爱;时常在节假日给不回家的外地学生备上一桌饭菜,减轻他们的思乡之情……王强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不仅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子,还在每个人心中树起了一座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师德丰碑。
命运的齿轮转动到2008年——这一年,王强被确诊为恶性肿瘤。他自嘲说:现在可以排除干扰,彻底静下心来全力做理论研究了。于是,病房变成了书房,病床变成了书桌。从开始时坐着写,到不能久坐时站着写,最后只能蹲在床边写。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他坚持不用麻醉神经的药物,只用最普通的止痛药。疼痛袭来时,疼得直打滚。
2012年,王强病逝,年仅42岁。病榻上的4年,5次化疗、一次放疗,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一部20余万字的专著,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文章17篇,指导28名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他把从死神手里抢回的4年时光,又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你已离开,却从未远去。”
展览室内,盐城师院大学生讲解员蒋欣告诉记者,“每一次讲述王强老师的故事,我都会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作为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学生,她大一时就加入了王强先进事迹宣讲团,并立志成为像王强老师一样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
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一直是王强生前最为牵挂的事。这一份牵挂,也成了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为之奋斗的方向。
走出展览室,记者来到盐城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顺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敏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满墙的荣誉:连续4次获批全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批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沿着王强未完成的事业,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接续奋斗。
在宋敏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王强所写的《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在这本书中,王强不仅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更为解决当前劳资关系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王强是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的是真问题,做的是真学问。”宋敏说,“他做到了把理论研究与地方发展相结合,也做到了把理论知识传播到基层一线,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具有生命力。”俯下身去做调研,沉下心来做学问——在今年新教师入职培训会上,宋敏将这两句话与学院青年教师们共勉,时刻铭记研究者的初心。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和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家精神的这些特质,在王强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盐城师院党委书记戴斌荣告诉记者,该校早已建立起学习王强精神长效机制,“向王强老师学习”主题活动是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王强班”创建工作持续10年,王强先进事迹展览室累计接待参观者10万余人次……
漫步盐城师院,学校公告栏上,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讲座丰富多彩;图书馆马克思主义书柜前,随处可见学生阅读的身影;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更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早已浸润在该校的方方面面。
“我深深热爱着我们的党、我的研究,我的知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得让它传承和发展。”如今,正如王强生前所期望的那样,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由2012年的10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家,一批又一批研究者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挺拔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