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改促“蓓蕾”自由绽放

作者:王 琼 发布时间:2018-06-2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近年来,常州市西新桥小学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整合拓展学科课程,创建多元校本课程,探索实施个性化课程——

活力课改促“蓓蕾”自由绽放

  ■本报记者 王琼

  国际象棋、主持与演讲、快乐魔方……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常州市西新桥小学1500名学生纷纷离开自己所在的教室,通过“选课、走班”去上自己感兴趣的课。这是日前记者在西新桥小学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把目光聚焦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尽可能地丰富课程设置,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多选择,是西新桥小学践行“适合的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西小享受充分而又适合的教育,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点,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校长金松武表示。

  学科课程整合拓展

  一年级学生在纸上画出绿草、红花,二年级学生动手制作小蜜蜂、小瓢虫,三年级学生设计和制作风筝……虽然年级不同,学习内容不同,但孩子们的课程都有同一个主题——春天。

  从2014年开始,西小在全校范围内围绕“实践”主题开设“春夏秋冬”四季课程,采用全学科整合方式,为孩子打造有利于实践、体验、感知的季节性课程。西小学科发展部主任赵燕介绍,在“春天课程”中,他们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思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各门学科打通,学生可以在各个课程中吟春、颂春、画春、话春、研春、摄春……“每个季节性的课程开展时间长达一个月,这种丰富、多元的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立体地认识季节,同时也给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赵燕说。

  西小建构课程体系,不仅在学科内部整合,更拓展至课外。学科教师在整合本学科内容的基础上适度增补,丰富课程形式与内涵。以语文为例,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诗词,还有表演、演唱、影视欣赏等内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认知的方式,才是适合的学习方式,才有高质量的学习成效。”金松武告诉记者,西小课程的整合与拓展已成为该校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关键词。

  校本课程趋向多元

  西新桥小学年仅10岁的李文鑫,已是国际象棋棋协大师,也是常州市年龄最小的大师。他是西小以校本课程育人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金松武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和感知,激发和唤醒学生潜在可能,再提供个性化教育,从而体现真正的适合。

  基于此,该校在校本课程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普及+个性”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以棋类课程为例,西小打造普及、提高、精品化3个递进式培养模式。在一、二年级四个学期内,每周安排一节“校棋课”,让学生学习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等。在低年段,将象棋学习与游戏、故事、比赛等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普及基础上,学校开设中级班,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对那些“好苗子”,学校则联系专业棋院教师,给予更专业的指导。

  2017年3月,西小获评省象棋特色学校,获常州市中国象棋小学组团体第一名,40多名学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2016年学生刘震阳获得中国象棋地方大师称号,2018年李文鑫晋升为国际象棋棋协大师。

  10年来,学校逐步开发以葫芦丝为主的艺术课程、以羽毛球篮球为主的体育课程、以国际象棋围棋为主的棋类课程,3大类课程下设8门特色普及课程。如今,“普及+个性”课程得到全校学生的欢迎,参与率达100%,涌现出一批像李文鑫这样的学生,在不同的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

  个性化课程提供选择

  2017年上半年,西新桥小学对学困生和智优生等特殊学生开展调查。调查发现,学生陈弈嘉有非常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三年级的他做四、五年级的数学和英语试卷游刃有余。

  “如果不加大对有灵气学生的培养,他们的灵气就会慢慢消失。”金松武认为。为了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成长需求,西小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支持他们个性成长。学校先后成立国际象棋、烙画、创新实验室等8个高品质俱乐部,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培养。

  进入四年级后,陈弈嘉的数学和英语课在六年级上,其余学科仍在四年级进行。经过一学期跟踪观察、定时测评,教师们发现六年级的内容已无法“喂饱”陈弈嘉。今年,该校再次创新,为陈弈嘉私人定制课程,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和个人潜能评估,为他设置数学、英语、信息课,这些课程既包括广度的延伸,也包含深度的拓展。

  为让李文鑫和陈弈嘉们进一步发展兴趣、展示特长,西小围绕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开发30门个性选修课程,涵盖体育、音乐、美术、制作、文学、科技、劳动、思维等多个领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每学期,学校将课程实施方案印发给教师,一方面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外聘专家,以师带徒培养“本土”教师,保证个性化课程开足开齐、开得有质量。

  “‘适合的教育’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压苗生长,而是要顺应孩子自由成长的天性,给他们创造充足的成长空间,支持每个学生张扬个性。”金松武说。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