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要闻

“升级版”课后服务更有温度

作者:杨 潇 发布时间:2021-10-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全面开启5+2模式,用丰富课程、贴心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升级版”课后服务更有温度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老师,这株野草长得太壮了,我们三人合力才把它连根拔起。”这是国庆假期前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学生在学校“百草园”和“小农场”劳动的一幕场景,也是该校丰富实践课程、“升级”课后服务的生动写照。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设计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体验课程’融合互补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该校校长戴咏芳告诉记者,该校课后服务实现了从基础性学科辅导到立体化课程建设的“更新迭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目前,该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7273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5.3%。

  体系化建设,课程“活”起来

  9月1日,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开启新学期的课后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团活动的基础上,该校打造了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度与体验感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以答疑辅导、巩固练习、完成课内外作业、提优补弱为主;“拓展课程”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开展实践课程;“体验课程”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开展特色体验性活动。

  在课程总体框架之外,该校根据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实际,提供“菜单式”课程及方案供各年级选择,形成“一年级一策划”“一班一课表”。苍梧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柏业总表示,“菜单式”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定制班级课表,真正让课程“活”起来。

  据了解,升级后的课后服务课程更加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及需求。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阶段,为此,该校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围棋、攀爬、班级小农场等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则立足于“基础课程”,延伸出“少年军校”等体验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沉浸式体验,学生“动”起来

  苍梧小学的国防教育体验园是该校“高人气”活动基地,这里微缩还原了校园外道路的真实路况,斑马线、红绿灯、路牌标识等一应俱全。在“少年警校”活动中,孩子们穿上制服,扮演“小小交警”,模拟交警指挥情境。目前,“少年警校”已成为该校特色课程。该校体育教师季彦丞介绍说,“少年警校”课程专门针对三年级学生设计,每个班级每周开设1次,每学期至少有10节课。“课程和学校一直开展的无作业日活动实现了有效衔接,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我们统筹安排好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活力。”柏业总介绍说,课内,该校基于“尚美”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上线“唱西游”“演西游”等一批特色课程,优化作业设计,设立“弹性无作业日”,从源头上为学生减负,保证学生在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中完成家庭作业。课外,重在凸显学科特色、培养学科素养,如语文学科设置“经典阅读”“日积月累”“书法天地”等板块,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的朗读亭中诵读经典,在校图书馆内查阅新知识,在书法教室里练习书法,多方位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同时,该校还打通校内校外壁垒,充分盘活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革命纪念馆等校外资源,邀请专业人士、社会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学校和市博物馆之间仅800米,课后服务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柏业总说。

  互动式成长,家长“乐”起来

  走进该校的烘焙社团课,记者看到20多名学生戴着高高的厨师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美味面点。揉面、包馅儿、捏形状……不一会儿,教室里充满了刚出炉面点的香气。“我要把亲手做的纸杯蛋糕带回家给妈妈尝尝!”三年级学生王清雅兴奋地表示。

  书法绘画、弹琴下棋、陶艺制作……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让课后的时间成为孩子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课后服务开始前,我们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现在,孩子每天放学都主动跟我说起今天又上了什么有趣的课。”二年级学生家长张正红告诉记者。随着该校课后服务的深入推进,曾让家长头疼的“三点半”难题迎刃而解。而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变化,更让家长们“乐”开了花。

  “我爸爸还给我们上过课呢!”六年级学生王强的父亲是一名消防员,他在“少年警校”课程中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在火灾发生时正确逃生的方法,也让儿子王强倍感自豪。新学期以来,该校开展“家长课堂”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在课后服务中为学生开设趣味课程,在提供多样化知识、完善家校共育的同时,更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成长的平台。

  “未来,我们还计划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走进校园,鼓励家长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家长课堂’内容,让课后服务更加立体多彩。” 戴咏芳说。

责任编辑:陈路

“升级版”课后服务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1-10-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杨 潇

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全面开启5+2模式,用丰富课程、贴心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升级版”课后服务更有温度

  ■本报见习记者  杨潇

  “老师,这株野草长得太壮了,我们三人合力才把它连根拔起。”这是国庆假期前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学生在学校“百草园”和“小农场”劳动的一幕场景,也是该校丰富实践课程、“升级”课后服务的生动写照。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以来,我们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设计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体验课程’融合互补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该校校长戴咏芳告诉记者,该校课后服务实现了从基础性学科辅导到立体化课程建设的“更新迭代”,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目前,该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7273人,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5.3%。

  体系化建设,课程“活”起来

  9月1日,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开启新学期的课后服务工作。在原有社团活动的基础上,该校打造了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度与体验感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以答疑辅导、巩固练习、完成课内外作业、提优补弱为主;“拓展课程”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开展实践课程;“体验课程”则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需要,开展特色体验性活动。

  在课程总体框架之外,该校根据校园内教室、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场所实际,提供“菜单式”课程及方案供各年级选择,形成“一年级一策划”“一班一课表”。苍梧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柏业总表示,“菜单式”课程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定制班级课表,真正让课程“活”起来。

  据了解,升级后的课后服务课程更加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及需求。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的培养阶段,为此,该校设计了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围棋、攀爬、班级小农场等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则立足于“基础课程”,延伸出“少年军校”等体验性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沉浸式体验,学生“动”起来

  苍梧小学的国防教育体验园是该校“高人气”活动基地,这里微缩还原了校园外道路的真实路况,斑马线、红绿灯、路牌标识等一应俱全。在“少年警校”活动中,孩子们穿上制服,扮演“小小交警”,模拟交警指挥情境。目前,“少年警校”已成为该校特色课程。该校体育教师季彦丞介绍说,“少年警校”课程专门针对三年级学生设计,每个班级每周开设1次,每学期至少有10节课。“课程和学校一直开展的无作业日活动实现了有效衔接,也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我们统筹安排好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活力。”柏业总介绍说,课内,该校基于“尚美”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上线“唱西游”“演西游”等一批特色课程,优化作业设计,设立“弹性无作业日”,从源头上为学生减负,保证学生在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中完成家庭作业。课外,重在凸显学科特色、培养学科素养,如语文学科设置“经典阅读”“日积月累”“书法天地”等板块,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的朗读亭中诵读经典,在校图书馆内查阅新知识,在书法教室里练习书法,多方位提升语文学科素养。

  同时,该校还打通校内校外壁垒,充分盘活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美术馆、革命纪念馆等校外资源,邀请专业人士、社会志愿者等参与课后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形式。“学校和市博物馆之间仅800米,课后服务中,我们经常组织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柏业总说。

  互动式成长,家长“乐”起来

  走进该校的烘焙社团课,记者看到20多名学生戴着高高的厨师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美味面点。揉面、包馅儿、捏形状……不一会儿,教室里充满了刚出炉面点的香气。“我要把亲手做的纸杯蛋糕带回家给妈妈尝尝!”三年级学生王清雅兴奋地表示。

  书法绘画、弹琴下棋、陶艺制作……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让课后的时间成为孩子们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课后服务开始前,我们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现在,孩子每天放学都主动跟我说起今天又上了什么有趣的课。”二年级学生家长张正红告诉记者。随着该校课后服务的深入推进,曾让家长头疼的“三点半”难题迎刃而解。而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变化,更让家长们“乐”开了花。

  “我爸爸还给我们上过课呢!”六年级学生王强的父亲是一名消防员,他在“少年警校”课程中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不仅让同学们学习了在火灾发生时正确逃生的方法,也让儿子王强倍感自豪。新学期以来,该校开展“家长课堂”活动,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在课后服务中为学生开设趣味课程,在提供多样化知识、完善家校共育的同时,更为孩子和家长提供共同成长的平台。

  “未来,我们还计划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走进校园,鼓励家长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家长课堂’内容,让课后服务更加立体多彩。” 戴咏芳说。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