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型之于娄江,是温暖,是真爱,是最美娄江四月天。娄江物型之于昆山,是一座城市的教育美学。
作为首批“物型课程研建基地”,娄江以“开发有生命力的特色资源”为中心,制订了《最美娄江四月天:物型课程行动手册》,通过全方位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建设、教学文化创新,打造娄江物型课程品牌。
娄江物型首先赋予了校园建设更显现的教育创意,以知识和价值的物化型态为载体,以人与物的互动为形式的课程,通过物道文化来以物化人、以人化物。
娄江的地表是让孩子动心的样态。走进娄江的校园就会被眼前的几十种花草所吸引,南天竹、松果菊、水果兰、地涌金莲、熊掌木……每个植物都将有身份牌:学名、别名、产地、科属。让每一种植物都成为知识源。给植物做上标牌,也能对学生起到环保启蒙的作用。学生们可以经常来欣赏这美景、科普知识,置身于自然中学习知识。娄江不断加强廊亭的人文气象,加强学校图书馆、楼内图书室、校园图书亭、班级图书角、过道图书点的建设,校园还有学生自助式流动书架,让学生随时随地能读书,校园到处是三五成群的阅读者,这是学校内涵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正所谓家无石不安,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娄江校园里安置有很多形状各异的石头,如“上善若水 自强不息”校训石,“与善仁,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从善如流”,这些石头充分体现出上善娄江之“大善”。
娄江的空间是化具象为知识的精心营构。内容丰富多彩,各处主题鲜明,有我眼中的家乡、勤学诗歌、中华传统道德、世界地理、画之瑰宝、人杰地灵、师德师风、美丽山河、世界名校等数十个板块。每个班级通过完美教室文化布置,将教室打造成具有书香生态、植物生态、信息生态、科学生态、学科生态的教室,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文化再造。让每个来访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娄江积极打造的厕所文化。学校承办了首届美丽中国厕所文化论坛。做到了厕所处处有厕纸,处处有文明温馨的提示,洁与雅的厕所也有了别样的“书香气”。
娄江的学科是融入了物型美感的世界。文化建设中积极开发丰富而有美感的课程资源,创新建设反映地方乡土特色的课程文化,进一步打造美感课堂。在充满着数学元素的数学王国,在飘逸着中国风的德善书院,在彰显着智慧的未来教室,在徜徉着音符的音乐教室,骨干教师引领着青年教师,致力打造娄江特色美感课堂。
娄江物型更赋予校园建设更显现的课程寓意。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课程的规划来统整,然后将原有的资源重新组合,根据课程建设需要再新建补充,在更多教育体验的课程实施中提升校园品位。
娄江全部的课程研发都是坚持儿童立场、本土立场,与学生、教师、家人的生命、生活紧密相连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让知识拥有温度,让物件拥有情感。围绕核心素养十八条,以“生命、生活、科学、艺术、国学、国际”六个关键词组建了“娄江课程”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原有的学校文化景观、专用教室装备等教育教学设施,通过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形成“一带一路一中心”,组合成一个个课程群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一带”是由通道文化、廊道文化、楼道文化等组构而成的上善娄江学校文化带,比如:中华文明带、世界文明带、传统文化带、乡风乡情带、核心价值观带、综合素养带等。“一路”则是各个通道、各个廊道、各个楼道所呈现的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路,比如:一楼大通道的昆山乡情文化主题,二楼大通道的道德文化教育主题,三楼大通道的中华文明世界文明主题,还有一楼廊道的法律法规文化主题,科技楼道的科技教育主题。
娄江挖掘各个专用教室的功能潜力,建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中心,即“一中心”。通过重组与新建十八个课程中心,最大化地发挥了“物”的作用,让娄江课程的有效实施成为可能。“生命”主题系列的有:融合教育中心(资源教室群)、生态文明中心(标本室)、家校合作中心。“生活”主题系列的有:法治教育中心(模拟法庭)、家政教育中心(烹饪教室)、生活艺术中心(陶艺教室)。“科学”主题系列的有:STEM科创中心、创客实践中心(创客空间)、植物课程中心。“艺术”主题系列的有:昆曲艺术中心(天天演舞台)、舞蹈艺术中心、合唱艺术中心;“国学”主题系列的有:国学文化中心(德善书院)、中华文明中心(历史教室)、农耕文化中心(农耕文明馆)。“国际”主题系列的有:未来学习中心、世界文明中心(地理教室)、击剑运动中心。每组三个中心中,娄江融合教育中心成为生命课程的核心,娄江模拟法庭成为生活教育的核心,娄江STEM中心成为科学课程的核心,娄江昆曲中心成为艺术课程的核心,娄江国学中心成为国学课程的核心,娄江未来学习中心成为国际课程的核心,一个核心专用场馆再加上两个中心,十八个课程中心使娄江课程有了看得见体验得到的课程形态,出现了师生积极参与,家长认可赞誉,上级部门肯定的喜人局面。
娄江物型的美态,生成在校园中、课程中、课堂中、社团中、家庭中、社区中、生活中,正在一树一树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