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的行程单,是他跑得比别人快的理由(图)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4-25 来源: 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者按 省教育厅省教育科技工会关于开展推选“江苏教师年度人物”活动的通知发布以来,获得了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联系我们,为心目中的好老师打call。

  “寻找身边的好老师”专栏,将通过记者寻访、教师自荐、学校推荐等途径,择优推送部分教师的先进事迹,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平凡却感人的教育故事。经专栏推送的“好老师”,将被推荐参加“江苏教育年度人物”评选。

  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气象学界的“拼命三郎”——陈海山。

  晚上10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陈海山教授走出了气象楼413室。他刚刚与自己的近30名学生开完组会,会议强度高、节奏快,持续了3个多小时,学生们都疲惫不堪,陈海山却已经习惯了。10多年来,开组会已经成了他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陈海山教授是大家眼中的“科研大牛”。这个“科研大牛”非常“接地气”,时常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生推导公式,坚持亲授《大气科学导论》这门本科新生的专业启蒙课……从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获得者,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诸多光环下的陈海山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既然做了老师,就要对得起这个称谓,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陈海山这份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源于他的研究生导师孙照渤教授。陈海山说:“孙老师一直强调德高身正和学问修为,在他身上我强烈感受到了什么是气象精神,这种精神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气象的种子。”而博士后合作导师、美国两院院士Robert E. Dickinson教授反复提及的“对待科学要严谨、对待问题要执着、对待学生要耐心”更是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他。一路走来,他对人才培养一丝不苟。

  陈海山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完成了本硕博学习,求学时他是大家眼中不折不扣的“学霸”。每每有同学讨教“学习秘籍”,陈海山总是回答:“没有秘籍,想要比别人跑得更快,就要比别人更玩命。”做了老师以后,他用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如何跑得更快:

  7:45 到达教室讲授本科生课程;

  10:00 授课结束召集研究生布置工作;

  10:30 坐车往禄口机场,途中修改1篇学生小论文;

  13:10 乘机飞往挪威并于到达当天下午与卑尔根大学交流研讨;

  次日 抵达奥斯陆挪威大气研究所参加学术会议;

  一天后 乘机飞往北京参加国家重点专项专家论证会;

  同日中午 乘高铁回宁;

  傍晚抵达后 补开落下的组会。

  不休息、不倒时差,这份常人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行程单,对陈海山而言却是家常便饭。谈及休息,陈海山笑称自己这个90年代从云南偏远山区考出来的大学生不敢有周末,因为“平时行政工作很多,周末、节假日和深夜才是我科研的黄金时间”。开山弟子、年轻的俞淼教授这样形容恩师:“陈老师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学术成就,但他却比我们都要努力,4楼亮到最晚的那一盏灯永远来自陈老师办公室。”

  经过20多年的磨砺,陈海山已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并身兼诸多学术职务。但即便如此,亲自操刀修改学生论文、亲自撰写教案制作课件依然是他最看重的工作之一;而一觉醒来收到陈老师凌晨给自己发的邮件也渐渐成为学生眼中不足为奇的事情。他用一言一行感染和熏陶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同事,更是带领学校大气科学学科一路奔跑,蝉联全国第一。

  肯尼亚、尼日利亚、莱索托、巴基斯坦、几内亚……陈海山的师门里,还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留学生:他们大多数来自欠发达国家,不仅科研基础薄弱,还存在一定的语言交流障碍。在繁重的教学、科研、行政工作重压之下,大家对他接下这个活儿很是不解。直到得知他培养的乌干达第一个气象学博士Bob Alex Ogwang,毕业短短几年就成为乌干达国家气象培训学校校长和首席科学家,并致力推进本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时候,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和背后隐藏的气象情怀。“气象无国界,气象研究是国际课题,气候问题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问题。我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一名气象人。为这些国家培养几个实实在在的气象人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更是我作为气象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信大人,陈海山把自己26年的时光和情怀都献给了这所和自己一起成长的学校,献给了热爱的讲台和学生,献给了平凡又不平凡的气象事业。他始终认为,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他还将一如既往地为全人类的气象事业培养更多科研、业务和技术骨干。

原载: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来源:江苏教育报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