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张 睿:谱写青春,砥砺前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刚进入大学时,张睿第一次接触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虽然早就听说过志愿服务这个名词,但是没想到原来它可以那么简单,距离自己那么近。本科阶段,她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深入社区、医院、学校……于是,她青春岁月,拉开了志愿服务的序曲。研究生一入学,她主动加入南京中医药大学贯众硕博医疗团,义诊、导医、支教,将自己所学知识深入实践,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成长。她累计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850余小时,服务人次达5500余人。她从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渐渐成长为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在她的策划组织下,带领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获得2项省级重点立项。与此同时,在她的努力下,与丁家庄社区、南京泰康鼓楼医院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学院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和机制化。获得“江苏省优秀实践团队”“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十佳青年志愿者”等称号。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张睿从未停止脚步,一路向前。

  接过接力棒,奋力向前奔跑

  有人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在校期间,陈晓明学长的支教故事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南中医人,在张睿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为延续志愿服务之路,张睿在毕业的分叉口时,没有丝毫犹豫,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接过学长学姐们手中的接力棒,再次出发,续写南中医的支教故事,共同点亮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她把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初到服务地,通过走访发现,这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学习基础非常薄弱,面对教学瓶颈,她常常思考,支教,支什么?怎么支?支教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支教老师,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更高的分数,还有更好的习惯,更开阔的思维,更自信的表达,让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拥有更遥远的梦想。她走进大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用活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成为孩子们的“眼睛”,带领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她负责五年级语文、科学、音乐,二年级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四年级的英语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向当地老师请教,寻找对策、调整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成长。平均每周24课时,每天满课,“听懂了吗?”已成为了课堂上的口头禅,声音沙哑,从未有过正常的嗓音,深夜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已成为日常,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一句“老师好!”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她不愿放弃任何一个人,因为那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希望;不错过每一个机会,因为那是她来到西部奉献一年的初衷。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凭借着水滴石穿的韧劲,在讲台上激扬青春。她用热情和优异的教学成果,告诉我们耕耘在哪里,收获便在哪里。在她的努力下,她所教授班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在全镇同类学校名列第一。荣获“榕江县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二等奖”“优秀支教老师”的称号。

  除了开展传统教学课堂之外,张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支教团成员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帮助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庆国庆手抄报评比”“手写祝福对联”“侗语告白祖国”等一系列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冬季趣味运动会”巧妙利用学习之余锻炼体魄,强身健体,取得师生一致好评。

  用一身泥土,助力脱贫攻坚

  脚上有泥土,心中才有数。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张睿在支教的同时,积极践行奉献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多渠道为学生筹措物资、经费,助力脱贫攻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观察到学前班学生因午睡压疼胳膊时,看到学生们抱着泛黄的书籍津津有味阅读时,注意到孩子们在寒冬穿着凉鞋和单薄的衣服时,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当地学校解决午睡床和图书馆问题;与凤凰慈善基金取得联系,为学生募捐到2000件冬季衣物,按年级分拣打包成206份包裹,每位学生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专属衣物,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看到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窘境时,她将家访的道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她与支教团成员共同联系母校为家庭困难且学习刻苦、品德端正的同学设立杏仁奖学金、向日葵奖学金和阳柳奖学金,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助力学生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树立坚实后盾。“微心愿”的达成,成为了南中医学子与归柳学生的一座沟通桥梁。作为杏林学子,发挥专业所长,学校医务室的药品她都如数家珍,用点滴行动为全校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中医药的种子。她在给学生们带来知识的同时,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支教的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基层脱贫帮扶工作,走访贫困户、宣讲解读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隔空的爱没有距离,线上云陪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开学节奏,张睿最挂念的还是归柳小学的学生们,支教团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坚守线上教学岗位。她第一时间通过组建微信群和电话通知的方式,确保学生人人知晓“空中黔课”。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网络课程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她均通过手机录屏的方式为学生们一一解决。

  网络教学过程中,山区留守儿童多、智能设备少,学生无法正常按时到课是常事,课程推进进度缓慢。作为支教老师的她,要耐心细致,始终把确保没有学生落下学业为目标,经常一节课需要多次重复上课才能完成。面对线上教学困难,她不断摸索,一一克服。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层次,她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复习课的教学,共计5次,线上批改作业400余份,课后辅导60余人,教学成果显著。支教期间,线上教学云陪伴,隔空的爱没有距离,她用知识传播温暖,守护孩子成长。

  你们在前冲锋,我在后方守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张睿作为一名党员、杏林学子,发挥医学专业所长,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行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外来人口排查、返乡人员登记、测量居民体温、小区卡点执勤等志愿服务工作,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疫情动态,开展社区疫情防控消杀工作,她将爱心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实际行动。每天8小时志愿时间,“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不知说了多少遍,测量体温不知道做了多少次,露天的工作环境,严寒、雨水和寒风,她无不经历,腰酸背痛,嗓子沙哑,皮肤黝黑,手掌皲裂,期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毫无怨言,丝毫没有影响她抗疫工作的激情。疫情期间她用真情感染居民,坚守岗位,认真职守。此次抗疫志愿服务让张睿真正感受到在挫折面前不放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同时也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疫情期间,张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80余小时,服务人次达万余,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江苏省红十字会系统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志愿者”。工作事迹受到了省级媒体江苏电视台、荔枝新闻网报道2次,县级报道1次,校级报道3次。在这场战“疫”中,张睿用行动筑起疫情防护墙,重任在肩头,使命在心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偏远山区、社区、医院、学校都有张睿志愿服务的身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除了帮助他人,更是让自己成长为有理想、知国情、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过程,个人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和心灵得到了满足。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志愿者是连接的纽带,连接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

  青春长短用时间计算,青春价值用贡献衡量。从脱贫攻坚到战“疫”一线,从社区到医院、学校,张睿时刻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风貌,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磨砺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

责任编辑:周灵

张 睿:谱写青春,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1-09-1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刚进入大学时,张睿第一次接触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虽然早就听说过志愿服务这个名词,但是没想到原来它可以那么简单,距离自己那么近。本科阶段,她将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自己的第二课堂,深入社区、医院、学校……于是,她青春岁月,拉开了志愿服务的序曲。研究生一入学,她主动加入南京中医药大学贯众硕博医疗团,义诊、导医、支教,将自己所学知识深入实践,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成长。她累计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850余小时,服务人次达5500余人。她从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渐渐成长为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在她的策划组织下,带领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方面取得新突破,获得2项省级重点立项。与此同时,在她的努力下,与丁家庄社区、南京泰康鼓楼医院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学院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和机制化。获得“江苏省优秀实践团队”“江苏省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十佳青年志愿者”等称号。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张睿从未停止脚步,一路向前。

  接过接力棒,奋力向前奔跑

  有人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在校期间,陈晓明学长的支教故事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南中医人,在张睿的心中埋下了一颗支教的种子。为延续志愿服务之路,张睿在毕业的分叉口时,没有丝毫犹豫,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接过学长学姐们手中的接力棒,再次出发,续写南中医的支教故事,共同点亮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她把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带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初到服务地,通过走访发现,这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学习基础非常薄弱,面对教学瓶颈,她常常思考,支教,支什么?怎么支?支教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支教老师,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更高的分数,还有更好的习惯,更开阔的思维,更自信的表达,让西部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相信知识的力量,拥有更遥远的梦想。她走进大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用活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成为孩子们的“眼睛”,带领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她负责五年级语文、科学、音乐,二年级综合实践和信息技术,四年级的英语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向当地老师请教,寻找对策、调整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成长。平均每周24课时,每天满课,“听懂了吗?”已成为了课堂上的口头禅,声音沙哑,从未有过正常的嗓音,深夜伏案备课批改作业已成为日常,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一句“老师好!”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她不愿放弃任何一个人,因为那是一个家庭沉甸甸的希望;不错过每一个机会,因为那是她来到西部奉献一年的初衷。她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凭借着水滴石穿的韧劲,在讲台上激扬青春。她用热情和优异的教学成果,告诉我们耕耘在哪里,收获便在哪里。在她的努力下,她所教授班级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在全镇同类学校名列第一。荣获“榕江县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二等奖”“优秀支教老师”的称号。

  除了开展传统教学课堂之外,张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支教团成员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防震减灾应急演练,帮助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庆国庆手抄报评比”“手写祝福对联”“侗语告白祖国”等一系列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冬季趣味运动会”巧妙利用学习之余锻炼体魄,强身健体,取得师生一致好评。

  用一身泥土,助力脱贫攻坚

  脚上有泥土,心中才有数。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张睿在支教的同时,积极践行奉献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多渠道为学生筹措物资、经费,助力脱贫攻坚,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观察到学前班学生因午睡压疼胳膊时,看到学生们抱着泛黄的书籍津津有味阅读时,注意到孩子们在寒冬穿着凉鞋和单薄的衣服时,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帮助当地学校解决午睡床和图书馆问题;与凤凰慈善基金取得联系,为学生募捐到2000件冬季衣物,按年级分拣打包成206份包裹,每位学生都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专属衣物,让孩子们的冬天不再寒冷。看到学生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窘境时,她将家访的道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她与支教团成员共同联系母校为家庭困难且学习刻苦、品德端正的同学设立杏仁奖学金、向日葵奖学金和阳柳奖学金,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为助力学生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树立坚实后盾。“微心愿”的达成,成为了南中医学子与归柳学生的一座沟通桥梁。作为杏林学子,发挥专业所长,学校医务室的药品她都如数家珍,用点滴行动为全校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中医药的种子。她在给学生们带来知识的同时,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去改变孩子们的生活。支教的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开展基层脱贫帮扶工作,走访贫困户、宣讲解读政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隔空的爱没有距离,线上云陪伴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开学节奏,张睿最挂念的还是归柳小学的学生们,支教团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坚守线上教学岗位。她第一时间通过组建微信群和电话通知的方式,确保学生人人知晓“空中黔课”。对于山区的孩子来说,网络课程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困难,她均通过手机录屏的方式为学生们一一解决。

  网络教学过程中,山区留守儿童多、智能设备少,学生无法正常按时到课是常事,课程推进进度缓慢。作为支教老师的她,要耐心细致,始终把确保没有学生落下学业为目标,经常一节课需要多次重复上课才能完成。面对线上教学困难,她不断摸索,一一克服。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层次,她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线上复习课的教学,共计5次,线上批改作业400余份,课后辅导60余人,教学成果显著。支教期间,线上教学云陪伴,隔空的爱没有距离,她用知识传播温暖,守护孩子成长。

  你们在前冲锋,我在后方守防线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张睿作为一名党员、杏林学子,发挥医学专业所长,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行动,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外来人口排查、返乡人员登记、测量居民体温、小区卡点执勤等志愿服务工作,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疫情动态,开展社区疫情防控消杀工作,她将爱心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实际行动。每天8小时志愿时间,“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不知说了多少遍,测量体温不知道做了多少次,露天的工作环境,严寒、雨水和寒风,她无不经历,腰酸背痛,嗓子沙哑,皮肤黝黑,手掌皲裂,期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毫无怨言,丝毫没有影响她抗疫工作的激情。疫情期间她用真情感染居民,坚守岗位,认真职守。此次抗疫志愿服务让张睿真正感受到在挫折面前不放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同时也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力量”。疫情期间,张睿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80余小时,服务人次达万余,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江苏省红十字会系统抗击新冠疫情优秀志愿者”。工作事迹受到了省级媒体江苏电视台、荔枝新闻网报道2次,县级报道1次,校级报道3次。在这场战“疫”中,张睿用行动筑起疫情防护墙,重任在肩头,使命在心间,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偏远山区、社区、医院、学校都有张睿志愿服务的身影,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除了帮助他人,更是让自己成长为有理想、知国情、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过程,个人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和心灵得到了满足。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志愿者是连接的纽带,连接你我他,汇成心的桥梁。

  青春长短用时间计算,青春价值用贡献衡量。从脱贫攻坚到战“疫”一线,从社区到医院、学校,张睿时刻展现着新时代青年的风貌,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磨砺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烂之花。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