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江南大学食品博士科技服务团:二十年铸就济世情怀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7 来源:

  1999年,江南大学成立“食品博士科技团”,坚持秉承“深耕食品”“经国济世”的优良传统,依托“一流学科”优势,推动食品健康知识普及,助力食品学术科研发展。团队连续七年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无锡市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次入选国家级“一带一路”专项实践项目,多次受邀参加江苏省“省级学会、高校科协服务创新创业成果展”“第二届江苏省志愿服务交流会”。 

  胸怀天下:用脚走出“产学研”转化之路 

  从成立时起,食品博士科技就直面中国食品产业一线——数以万计的大中小型食品工厂,运用所学为他们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二十年过去了,博士科技团共走访200余家食品企业,足迹遍布全国12个省15个市县,总里程达16000公里,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70余项。 

  多年风雨兼程”专注技术扶贫 

  1999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次派出博士生利用暑假赴新疆企业走访调研,深入当地6家农业食品类企业的生产车间参观交流。此行博士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包括新疆在内的多数边远食品企业底子单薄、技术落后等共性问题,正面临着产业升级乏力的瓶颈,亟待食品科研力量的帮助。从此之后,每年7~8月,在籍博士生主动组建团队,先后前往河南漯河、四川遂宁、河南兰考、山西平遥等十多个省市,为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食品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20207月,食品博士科技在院党委书记傅莉莉老师、夏文水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赴贵州从江海南、海口等地开展诊断科技服务,成功为他们解决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疾病控制、中餐标准化、智能厨房等关键技术。一名正为“食品加工中有害物质去除困难”而发愁的技术人员说:“我们以往都是带着难题找专家,现在专家们能亲自来企业现场指导,这太难得了!” 

  “万里牵线搭桥”精准对接产学研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关键在于促使先进的“科研成果”与一线工厂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既需要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对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也需要让企业协同科研单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投产应用。食品博士科技用足迹承担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探索出一条食品行业的“产学研”的转化路径。 

  博士科技团先后前往山东济宁、福建龙海、江苏六合等地,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举办食品行业产学研对接交流会。龙海一市就有40多家食品企业参加活动,其中2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合作项目26项,与绿宝集团共建龙海市首家完整理化指标检查实验室。食品学院博士毕业生范明辉毕业后参加博士镇长项目,将“博士团”引进其任职的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镇,与当地乡镇食品企业对接,解决了多起因技术薄弱导致的质量不达标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心系人民:将食品安全带进寻常百姓家 

  食品博士科技团瞄准食品安全弱势群体“独居老人”和“留守幼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开始“食品安全进万家”的惠民志愿项目。8年来共进社区377次、校园63次,累计受益40000余人次。 

  “老人之”,食品安全进社区 

  食品博士科技团坚持依托专业优势,与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社区合作,定期深入社区、深入生活,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居民的饮食生活中去,切实提高老人对食品健康安全的认知水平,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来说,一是加强食品知识宣传。现场分发食品安全宣传手册,向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介绍面粉的种类划分、大米分类定级知识,指导居民从营养学角度选择安全粮油。二是指导居民健康饮食。博士团成员为居民科普饮食新理念,帮助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人群选择合适食物,深受居民们的欢迎。三是警示食品安全问题。现场设置食品农残快速检测台,吸引了过往居民前来检测家中的蔬菜水果,并就大家提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人之”,烘焙课堂进小学 

  据统计,无锡市小学教育阶段外来务工子弟占全市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2.4%。食品博士科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烘焙课堂进小学项目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向留守儿童普及食品安全健康知识。博士团成员为小学生们展示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图片和食品检测的趣味实验。二是暑期陪伴、鼓励留守儿童拥抱世界。与物质生活相比,“飘飞的蒲公英”更需要情感关怀。烘焙课堂进小学的目的正是希望孩子们在烘焙课堂中学会分工合作,收获友谊和乐趣。博士团成员还为孩子们讲解烘焙知识、健康常识,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三是为家长与孩子间搭建一个亲子互动交流平台。

  勇立潮头:用互联网编制“食品科学共同体” 

  顺应互联网+大潮,博士科技201710月实施“食品+科技网络服务计划”,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食品活性成分数据库,食品风险组分数据库,食品添加剂知识库等智慧知识库。创立“食品加”微信公众号,经过一年多时间运营,已累计包括高校教师、博硕士科研者在内的粉丝超过16000人。 

  储备“能源”,建设食品智慧知识库 

  科学数据是科学进步所需的重要基础信息,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但在细分科研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食品科学数据库就是空白之一。 

  食品博士科技目前正在筹备五大食品数据库。一是“中国食品专家数据库”。对国内食品行业的资深专家的技术专长、研究动态、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状况进行持续追踪与分析。二是食品添加剂知识库。收录了世界范围内9,000余种食品添加剂的分子结构、理化属性、使用规范数据。三是食品活性成分和食品危害成分数据库。抓取海量文献和报告中报道的活性成分含量、功能以及潜在危害成分含量、毒性数据。四是市场产品流行元素数据库。第一期将录入5年来的畅销食品1000件,分析其产品包装、形态、风味、成分及目标受众。五是食品安全舆情分析与新品研发决策辅助库。将实现实时的食品安全舆情监测。 

  搭建“桥梁”,打造食品科研信息学术 

  “食品加”公众号旨在用互联网将分散在各地的食品科研者联系起来,打造食品科研学术信息圈。公众号每日推送研究前沿高分文章导读与阅读延伸,SCI文章编译,涉及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内容;对近期行业科技热点、全国食品院校的重要资讯进行盘点。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目前公众号已取得一定成果。  

    多年来,江南大学涌现出一批诸如“博士科技团”“特团支部”“艺术课堂”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品项目。江南大学将继续秉承“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不断继承发扬中国科学家“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勇担使命”的优秀传统,持续推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迈向深入,激发师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和报国之志!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南大学食品博士科技服务团:二十年铸就济世情怀
发布时间:2021-09-17   
来       源:  
作       者:

  1999年,江南大学成立“食品博士科技团”,坚持秉承“深耕食品”“经国济世”的优良传统,依托“一流学科”优势,推动食品健康知识普及,助力食品学术科研发展。团队连续七年获得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无锡市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次入选国家级“一带一路”专项实践项目,多次受邀参加江苏省“省级学会、高校科协服务创新创业成果展”“第二届江苏省志愿服务交流会”。 

  胸怀天下:用脚走出“产学研”转化之路 

  从成立时起,食品博士科技就直面中国食品产业一线——数以万计的大中小型食品工厂,运用所学为他们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二十年过去了,博士科技团共走访200余家食品企业,足迹遍布全国12个省15个市县,总里程达16000公里,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70余项。 

  多年风雨兼程”专注技术扶贫 

  1999年,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首次派出博士生利用暑假赴新疆企业走访调研,深入当地6家农业食品类企业的生产车间参观交流。此行博士生们深刻地认识到,包括新疆在内的多数边远食品企业底子单薄、技术落后等共性问题,正面临着产业升级乏力的瓶颈,亟待食品科研力量的帮助。从此之后,每年7~8月,在籍博士生主动组建团队,先后前往河南漯河、四川遂宁、河南兰考、山西平遥等十多个省市,为中西部地区中小型食品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 

  20207月,食品博士科技在院党委书记傅莉莉老师、夏文水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赴贵州从江海南、海口等地开展诊断科技服务,成功为他们解决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疾病控制、中餐标准化、智能厨房等关键技术。一名正为“食品加工中有害物质去除困难”而发愁的技术人员说:“我们以往都是带着难题找专家,现在专家们能亲自来企业现场指导,这太难得了!” 

  “万里牵线搭桥”精准对接产学研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关键在于促使先进的“科研成果”与一线工厂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这既需要提高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对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的深入了解,也需要让企业协同科研单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投产应用。食品博士科技用足迹承担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探索出一条食品行业的“产学研”的转化路径。 

  博士科技团先后前往山东济宁、福建龙海、江苏六合等地,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举办食品行业产学研对接交流会。龙海一市就有40多家食品企业参加活动,其中22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涉及合作项目26项,与绿宝集团共建龙海市首家完整理化指标检查实验室。食品学院博士毕业生范明辉毕业后参加博士镇长项目,将“博士团”引进其任职的南京市六合区龙袍镇,与当地乡镇食品企业对接,解决了多起因技术薄弱导致的质量不达标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心系人民:将食品安全带进寻常百姓家 

  食品博士科技团瞄准食品安全弱势群体“独居老人”和“留守幼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开始“食品安全进万家”的惠民志愿项目。8年来共进社区377次、校园63次,累计受益40000余人次。 

  “老人之”,食品安全进社区 

  食品博士科技团坚持依托专业优势,与无锡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社区合作,定期深入社区、深入生活,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居民的饮食生活中去,切实提高老人对食品健康安全的认知水平,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体来说,一是加强食品知识宣传。现场分发食品安全宣传手册,向居民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介绍面粉的种类划分、大米分类定级知识,指导居民从营养学角度选择安全粮油。二是指导居民健康饮食。博士团成员为居民科普饮食新理念,帮助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人群选择合适食物,深受居民们的欢迎。三是警示食品安全问题。现场设置食品农残快速检测台,吸引了过往居民前来检测家中的蔬菜水果,并就大家提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

  人之”,烘焙课堂进小学 

  据统计,无锡市小学教育阶段外来务工子弟占全市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2.4%。食品博士科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烘焙课堂进小学项目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向留守儿童普及食品安全健康知识。博士团成员为小学生们展示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图片和食品检测的趣味实验。二是暑期陪伴、鼓励留守儿童拥抱世界。与物质生活相比,“飘飞的蒲公英”更需要情感关怀。烘焙课堂进小学的目的正是希望孩子们在烘焙课堂中学会分工合作,收获友谊和乐趣。博士团成员还为孩子们讲解烘焙知识、健康常识,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唱歌。三是为家长与孩子间搭建一个亲子互动交流平台。

  勇立潮头:用互联网编制“食品科学共同体” 

  顺应互联网+大潮,博士科技201710月实施“食品+科技网络服务计划”,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食品活性成分数据库,食品风险组分数据库,食品添加剂知识库等智慧知识库。创立“食品加”微信公众号,经过一年多时间运营,已累计包括高校教师、博硕士科研者在内的粉丝超过16000人。 

  储备“能源”,建设食品智慧知识库 

  科学数据是科学进步所需的重要基础信息,是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国科研大数据平台建设不断加强,但在细分科研领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食品科学数据库就是空白之一。 

  食品博士科技目前正在筹备五大食品数据库。一是“中国食品专家数据库”。对国内食品行业的资深专家的技术专长、研究动态、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状况进行持续追踪与分析。二是食品添加剂知识库。收录了世界范围内9,000余种食品添加剂的分子结构、理化属性、使用规范数据。三是食品活性成分和食品危害成分数据库。抓取海量文献和报告中报道的活性成分含量、功能以及潜在危害成分含量、毒性数据。四是市场产品流行元素数据库。第一期将录入5年来的畅销食品1000件,分析其产品包装、形态、风味、成分及目标受众。五是食品安全舆情分析与新品研发决策辅助库。将实现实时的食品安全舆情监测。 

  搭建“桥梁”,打造食品科研信息学术 

  “食品加”公众号旨在用互联网将分散在各地的食品科研者联系起来,打造食品科研学术信息圈。公众号每日推送研究前沿高分文章导读与阅读延伸,SCI文章编译,涉及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加工与贮藏、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内容;对近期行业科技热点、全国食品院校的重要资讯进行盘点。经过一年多的运营,目前公众号已取得一定成果。  

    多年来,江南大学涌现出一批诸如“博士科技团”“特团支部”“艺术课堂”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品项目。江南大学将继续秉承“笃学尚行 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不断继承发扬中国科学家“胸怀天下、心系人民、勇担使命”的优秀传统,持续推进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迈向深入,激发师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愿和报国之志! 

责任编辑:耿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