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组织、协调和推动全校研究生从事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组织,在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和研究生部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立足本校,为全校师生服务,面向社会,为社会公益贡献力量。自2012年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框架,具备了较高素质的骨干力量,每周都会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环保、盲校爱心辅导、敬老院等爱心志愿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变更及完善,到目前为止,志愿者团队分为一团(主席团)四部(办公室、实践部、宣传部、策划部),作为服务队统筹调度机构。

  在创办青协初期,每年的3月,研究生青协开展 “雷锋月”系列活动,包括“我是你的眼”盲人电影讲解公益活动、夕阳无限美丽——关爱老人和上方山“百花节”踏青环保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大家学雷锋的热情,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是你的眼”——盲人电影讲解系列公益活动是研究生青协与苏州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多次合作的公益活动。青协成员主要负责盲人们的接站引导和爱心陪护,电影场所的布置,以及观看过程中的服务工作。工作并不难,但却能唤起同学们对盲人群体的关注,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夕阳无限美丽——关爱老人”是3月26日在平江街道老年公寓开展的另一个学雷锋活动。青协的成员与老人亲切聊天,表演歌唱、舞蹈以及讲故事等节目,给老人们带来欢声笑语,消除寂寞,增添生活乐趣,以此呼吁更多人对老人的关怀和对家中父母的孝敬。

  上方山“百花节”踏青环保活动是包含团队拓展和环保宣传的活动,通过干部的组织,大家一起烧烤、游戏,亲身实践、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建立了彼此的信任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最后的收拾和清扫垃圾活动中,也为环保踏青做出了表率。

  6月,到了毕业季,青协与苏州寒山寺慈善中心开展毕业捐赠的“温暖行动”,通过将同学们自助捐赠的衣物、生活用品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寒山寺慈善中心捐赠给山西的贫困家庭。

  暑假期间,青协为苏州寒山寺、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和合·国学儿童夏令营”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各位志愿者各自分工,不辞劳苦,悉心照料参加夏令营的儿童,不仅得到了主办方的大力肯定,也收到了下届公益夏令营活动的盛情邀约。

  在一项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小红帽义工协会的引荐下,与苏州市盲聋学校接触,拓展了新的志愿活动项目——盲人爱心辅导志愿活动。盲人爱心辅导是针对盲校初二学生的一项长期的活动,开展难度较大。但看到学校老师的期待和盲人学生的渴望之后,我们还是决心办下去。由于盲人学生主要靠听说交流,所用教材都是靠手摸的盲文,所以辅导方式很不相同。因此我们通过几次交流、调查、研究确定了辅导方法,并通过试讲、正式辅导、反馈改进的过程不断推进。我们在实践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一是在辅导方式和注意事项上对参加的志愿者进行了培训;二是建立了相对固定的二对一的轮流辅导分组安排,并确定了主要辅导科目英语和数学的负责人;三是在辅导内容上做了备课,辅导时间上做了规划,辅导方式上做了交流;四是对辅导进度和人员参与做了记录。几轮盲校辅导活动开展下来,青协的志愿者们为盲校学生解决课程难题、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考试技巧提供了很多帮助,学生们也有了很大提高。盲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对青协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多次表示感谢。同时盲人学生的积极与好学也让我们感动,我们也决心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并且在第二年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形式、提高效率,为他们未来的成长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在2015年的5月,我们与苏州市盲聋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并正式确立为本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近来我们还会根据具体节日来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盲校红歌、党建宣传、端午民俗等等,促进与小朋友们的感情交流,增加信任基础。

  在主体活动的框架下,我们还顺应政策和社会号召,参与并组织敬老院、火车站疫情防控、环境保卫者等活动,感谢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苏州红十字会、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团队等组织邀请我们参与到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团队所有的志愿工作都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同学们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乐己”。我们作为新时代志愿者,深刻践行着这个信念,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奉献着来自青春的光和热。

  研究生青协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很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精品化公益活动,所有成员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足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志愿者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

  

 

责任编辑:李月昭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发布时间:2021-09-0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组织、协调和推动全校研究生从事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组织,在校党委领导下,校团委和研究生部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立足本校,为全校师生服务,面向社会,为社会公益贡献力量。自2012年成立以来,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框架,具备了较高素质的骨干力量,每周都会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环保、盲校爱心辅导、敬老院等爱心志愿活动。志愿者服务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不断进行自身调整、变更及完善,到目前为止,志愿者团队分为一团(主席团)四部(办公室、实践部、宣传部、策划部),作为服务队统筹调度机构。

  在创办青协初期,每年的3月,研究生青协开展 “雷锋月”系列活动,包括“我是你的眼”盲人电影讲解公益活动、夕阳无限美丽——关爱老人和上方山“百花节”踏青环保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大家学雷锋的热情,将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是你的眼”——盲人电影讲解系列公益活动是研究生青协与苏州小红帽志愿者协会多次合作的公益活动。青协成员主要负责盲人们的接站引导和爱心陪护,电影场所的布置,以及观看过程中的服务工作。工作并不难,但却能唤起同学们对盲人群体的关注,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夕阳无限美丽——关爱老人”是3月26日在平江街道老年公寓开展的另一个学雷锋活动。青协的成员与老人亲切聊天,表演歌唱、舞蹈以及讲故事等节目,给老人们带来欢声笑语,消除寂寞,增添生活乐趣,以此呼吁更多人对老人的关怀和对家中父母的孝敬。

  上方山“百花节”踏青环保活动是包含团队拓展和环保宣传的活动,通过干部的组织,大家一起烧烤、游戏,亲身实践、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感情,建立了彼此的信任感,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最后的收拾和清扫垃圾活动中,也为环保踏青做出了表率。

  6月,到了毕业季,青协与苏州寒山寺慈善中心开展毕业捐赠的“温暖行动”,通过将同学们自助捐赠的衣物、生活用品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寒山寺慈善中心捐赠给山西的贫困家庭。

  暑假期间,青协为苏州寒山寺、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主办的“和合·国学儿童夏令营”提供志愿服务活动。各位志愿者各自分工,不辞劳苦,悉心照料参加夏令营的儿童,不仅得到了主办方的大力肯定,也收到了下届公益夏令营活动的盛情邀约。

  在一项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小红帽义工协会的引荐下,与苏州市盲聋学校接触,拓展了新的志愿活动项目——盲人爱心辅导志愿活动。盲人爱心辅导是针对盲校初二学生的一项长期的活动,开展难度较大。但看到学校老师的期待和盲人学生的渴望之后,我们还是决心办下去。由于盲人学生主要靠听说交流,所用教材都是靠手摸的盲文,所以辅导方式很不相同。因此我们通过几次交流、调查、研究确定了辅导方法,并通过试讲、正式辅导、反馈改进的过程不断推进。我们在实践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一是在辅导方式和注意事项上对参加的志愿者进行了培训;二是建立了相对固定的二对一的轮流辅导分组安排,并确定了主要辅导科目英语和数学的负责人;三是在辅导内容上做了备课,辅导时间上做了规划,辅导方式上做了交流;四是对辅导进度和人员参与做了记录。几轮盲校辅导活动开展下来,青协的志愿者们为盲校学生解决课程难题、提高学习效率、掌握考试技巧提供了很多帮助,学生们也有了很大提高。盲校的学生和老师都对青协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多次表示感谢。同时盲人学生的积极与好学也让我们感动,我们也决心将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并且在第二年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形式、提高效率,为他们未来的成长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在2015年的5月,我们与苏州市盲聋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并正式确立为本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近来我们还会根据具体节日来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盲校红歌、党建宣传、端午民俗等等,促进与小朋友们的感情交流,增加信任基础。

  在主体活动的框架下,我们还顺应政策和社会号召,参与并组织敬老院、火车站疫情防控、环境保卫者等活动,感谢苏州青年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总队、苏州红十字会、环保宣传志愿者服务团队等组织邀请我们参与到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当中。团队所有的志愿工作都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同学们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乐己”。我们作为新时代志愿者,深刻践行着这个信念,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奉献着来自青春的光和热。

  研究生青协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很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精品化公益活动,所有成员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收获。参与各项志愿者活动足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志愿者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