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图片新闻

王博文:心怀家国入主流,扎根基层志愿实践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博文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王博文,男,中共党员,1996年3月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致力于扎根基层,践行志愿。曾为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成员,于楚雄州南华县支教一年,期间担任班主任、语文、地理教师等职务,无私奉献、支援西部,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返校后,疫情期间参与东南大学“关爱计划”志愿服务,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线上辅导3月有余,个人事迹被“团学苏刊”公众号做专题报道。结合自身专业和支教学校需求,推动学院与支教地学校挂牌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报名参加江苏省“苏北计划”项目办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至今已超2000小时。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成绩位列第一,参与国家课题3项,形成案例6篇,校庆优秀论文1篇。个人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东南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团干部”“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正·青年”研究生年度人物、“世茂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志愿行·援西部: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响应总书记号召,本科毕业后,王博文主动报名加入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2018年8月,他和队员一行四人前往“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服务于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接手两个班级,成为初一年级109个孩子的老师和朋友;担任三个角色:1个班的班主任、1个班的语文老师和2个班的地理老师。

  一年间,王博文承担着一周近28节课的教学任务、每日批改200余份作业、一月一次共计8轮的住校值周等多项繁重且辛苦的工作。但作为班主任,他常常自问:“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我要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第一次班会上,看着学生用胆怯而颤抖的声音在讲台上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双腿甚至都在打着抖,他找到了答案。他立志用一年之时,让这群留守孩子们因思考而勇敢,成为“敢于发问、敢于思考、敢于展示”的“好孩子”,而不只是“会听话”的“乖孩子”。于是,他鼓励帮助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班会、引导他们做“小老师”上台讲题演讲、在课堂上进行被学生们称为“魔鬼问答”的随机连续发问。在学习之余,他带领学生一起布置班级文化墙、设计班级作品展,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他所教授的班级和课程成绩均位列年级前3名,学生作为东南大学“至善科技”暑期夏令营学员代表在台上自信地零失误地做演讲、学生表演着自编自导的课本剧而毫不怯场、他们配合默契一同两次参加赛课斩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王博文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他们所蕴藏无限的可能性,在西南的红土地上一株株“小鸡枞”也可以绽放出花样的光彩!

  “南华县支教一年,是我做过最无悔的选择。而那片红土地之于我的,远胜过我带给她的!”那是生日时孩子们送上的贺卡和祝福,是课间孩子们递来的胃药和按时吃药的嘱托,是遇到难处时同事们的“雪中送炭”,是至今保持不断的联系和满满的牵挂,更是荣获南华县“教育工作积极贡献奖”的肯定和激励。

  遇疫情·再出发:云上课堂,坚守志愿

  王博文返校后,志愿服务的脚步并没有停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巨大挑战。面临南京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众多医护人员子女面临课业无人答疑的困境,为解决部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作为青年党员和“支教人”的他迅速响应号召,加入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主力军的“关爱计划”,为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一对一”辅导,保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其中一位叫浩浩的初一男生,是王博文的辅导对象。为了帮助浩浩,他认真备课,精心开展“云课堂”;为保证课程质量,他提纲挈领,用有限时间覆盖最多“干货”;为提升教学成效,他结合浩浩的兴趣爱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小游戏、小故事……这份工作他一做便是三月有余,直至南京市中小学正常复课后方才结束。在此期间,王博文个人事迹也被“团学苏刊”公众号做专题报道,个人获评“东南大学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该项目也先后获评“东南大学2020年‘力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一等奖”和“东南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

  入主流·学担当:扎根基层,躬行实践

  作为社会学专业学子,王博文始终致力于扎根基层、躬行实践。他探访数十个乡村,记录“乡土中国”;探访理发师、农民工、殡葬师等基层行业,团队论文获全国第一届“华政杯”长三角高校调研大赛“一等奖”;组建团队走访南京养老机构,回答社会关切,形成近百页调研报告,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先进个人”;进入安徽电视台实习,深入抗洪一线,个人采编新闻在安徽公共频道晚间新闻播报……但这还远远不够!

  人在东大,却心系南华。回校后,结合支教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缺乏心理专业培训的切实需求,王博文积极沟通学院和支教学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10月成功在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挂牌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一方面,依托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大专业优势,可以为当地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行为矫正,为当地教师提供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师生搭建基层实践平台,以天然“田野”开展课题调研、专业实践,为学科发展、理论构建添砖加瓦;此外,也可以借此基地研究推动南华当地发展之方略,增强南华“软”实力,为其注入不竭的智慧动力。

  “恰建党百年,风华正茂!”建党百年之际,作为青年党员理应入主流、学担当,在志愿实践的路上不断前行。2020年7月,王博文顺利通过面试选拔,光荣地成为江苏团省委“苏北计划”项目办的一名志愿者,服务于江苏省委组织部,为期一年。一年间,他利用专业之所学,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地服务组织建设,协助完成多项重要任务,获得部门领导一致好评。除完成部门日常工作外,他还参与筹办了省青协换届、省十佳志愿者评审会、“两个计划”面试等多场志愿活动。至2021年7月服务结束,志愿服务时长累计已超2000小时,个人也获评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践行志愿的同时,王博文深知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学子的责任担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他刻苦钻研、认真学术,专业成绩位居第一,参与国家课题3项,形成经典案例6篇,个人学术论文1篇获评“东南大学校庆优秀论文”。他始终以思考为底,以文字为力,依托专业学社会,依靠志愿作实践,先后获评东南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正·青年”研究生年度人物、“世茂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2021年6月18日,是王博文的学生们结束中考的日子。在他给学生们的毕业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和我一道努力成为这样一个人:一个有人情味儿且真诚的人!一个敢于尝试但知对错的人!一个能坚持而向往美好的人!一个对得起自己且于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对孩子们的期待,更是对自己的诫勉。在未来,王博文将永葆初心使命、家国情怀,始终秉持东南大学“止于至善”之校训,愿为新时代滚滚“后浪”之一股、太仓之一粟,以“星火之志”厚积而薄发,满怀志愿,躬行实践,追梦新征程!

责任编辑:李朋飞

王博文:心怀家国入主流,扎根基层志愿实践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博文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1-09-07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王博文,男,中共党员,1996年3月生,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致力于扎根基层,践行志愿。曾为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云南分队成员,于楚雄州南华县支教一年,期间担任班主任、语文、地理教师等职务,无私奉献、支援西部,圆满完成支教任务。返校后,疫情期间参与东南大学“关爱计划”志愿服务,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线上辅导3月有余,个人事迹被“团学苏刊”公众号做专题报道。结合自身专业和支教学校需求,推动学院与支教地学校挂牌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报名参加江苏省“苏北计划”项目办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至今已超2000小时。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成绩位列第一,参与国家课题3项,形成案例6篇,校庆优秀论文1篇。个人获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东南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团干部”“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正·青年”研究生年度人物、“世茂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志愿行·援西部: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响应总书记号召,本科毕业后,王博文主动报名加入东南大学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2018年8月,他和队员一行四人前往“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服务于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接手两个班级,成为初一年级109个孩子的老师和朋友;担任三个角色:1个班的班主任、1个班的语文老师和2个班的地理老师。

  一年间,王博文承担着一周近28节课的教学任务、每日批改200余份作业、一月一次共计8轮的住校值周等多项繁重且辛苦的工作。但作为班主任,他常常自问:“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些什么呢?我要让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第一次班会上,看着学生用胆怯而颤抖的声音在讲台上做简单的自我介绍,双腿甚至都在打着抖,他找到了答案。他立志用一年之时,让这群留守孩子们因思考而勇敢,成为“敢于发问、敢于思考、敢于展示”的“好孩子”,而不只是“会听话”的“乖孩子”。于是,他鼓励帮助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班会、引导他们做“小老师”上台讲题演讲、在课堂上进行被学生们称为“魔鬼问答”的随机连续发问。在学习之余,他带领学生一起布置班级文化墙、设计班级作品展,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经过一年的努力,他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他所教授的班级和课程成绩均位列年级前3名,学生作为东南大学“至善科技”暑期夏令营学员代表在台上自信地零失误地做演讲、学生表演着自编自导的课本剧而毫不怯场、他们配合默契一同两次参加赛课斩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王博文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他们所蕴藏无限的可能性,在西南的红土地上一株株“小鸡枞”也可以绽放出花样的光彩!

  “南华县支教一年,是我做过最无悔的选择。而那片红土地之于我的,远胜过我带给她的!”那是生日时孩子们送上的贺卡和祝福,是课间孩子们递来的胃药和按时吃药的嘱托,是遇到难处时同事们的“雪中送炭”,是至今保持不断的联系和满满的牵挂,更是荣获南华县“教育工作积极贡献奖”的肯定和激励。

  遇疫情·再出发:云上课堂,坚守志愿

  王博文返校后,志愿服务的脚步并没有停下。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巨大挑战。面临南京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众多医护人员子女面临课业无人答疑的困境,为解决部分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作为青年党员和“支教人”的他迅速响应号召,加入以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主力军的“关爱计划”,为驰援一线的医护人员子女提供线上“一对一”辅导,保证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其中一位叫浩浩的初一男生,是王博文的辅导对象。为了帮助浩浩,他认真备课,精心开展“云课堂”;为保证课程质量,他提纲挈领,用有限时间覆盖最多“干货”;为提升教学成效,他结合浩浩的兴趣爱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小游戏、小故事……这份工作他一做便是三月有余,直至南京市中小学正常复课后方才结束。在此期间,王博文个人事迹也被“团学苏刊”公众号做专题报道,个人获评“东南大学抗击疫情志愿服务活动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该项目也先后获评“东南大学2020年‘力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一等奖”和“东南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一等奖”。

  入主流·学担当:扎根基层,躬行实践

  作为社会学专业学子,王博文始终致力于扎根基层、躬行实践。他探访数十个乡村,记录“乡土中国”;探访理发师、农民工、殡葬师等基层行业,团队论文获全国第一届“华政杯”长三角高校调研大赛“一等奖”;组建团队走访南京养老机构,回答社会关切,形成近百页调研报告,获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先进个人”;进入安徽电视台实习,深入抗洪一线,个人采编新闻在安徽公共频道晚间新闻播报……但这还远远不够!

  人在东大,却心系南华。回校后,结合支教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缺乏心理专业培训的切实需求,王博文积极沟通学院和支教学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20年10月成功在南华县思源实验学校挂牌成立“社会工作教育参与脱贫攻坚实习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一方面,依托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两大专业优势,可以为当地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行为矫正,为当地教师提供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师生搭建基层实践平台,以天然“田野”开展课题调研、专业实践,为学科发展、理论构建添砖加瓦;此外,也可以借此基地研究推动南华当地发展之方略,增强南华“软”实力,为其注入不竭的智慧动力。

  “恰建党百年,风华正茂!”建党百年之际,作为青年党员理应入主流、学担当,在志愿实践的路上不断前行。2020年7月,王博文顺利通过面试选拔,光荣地成为江苏团省委“苏北计划”项目办的一名志愿者,服务于江苏省委组织部,为期一年。一年间,他利用专业之所学,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地服务组织建设,协助完成多项重要任务,获得部门领导一致好评。除完成部门日常工作外,他还参与筹办了省青协换届、省十佳志愿者评审会、“两个计划”面试等多场志愿活动。至2021年7月服务结束,志愿服务时长累计已超2000小时,个人也获评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践行志愿的同时,王博文深知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学子的责任担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他刻苦钻研、认真学术,专业成绩位居第一,参与国家课题3项,形成经典案例6篇,个人学术论文1篇获评“东南大学校庆优秀论文”。他始终以思考为底,以文字为力,依托专业学社会,依靠志愿作实践,先后获评东南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正·青年”研究生年度人物、“世茂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称号和奖励。

  2021年6月18日,是王博文的学生们结束中考的日子。在他给学生们的毕业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你们和我一道努力成为这样一个人:一个有人情味儿且真诚的人!一个敢于尝试但知对错的人!一个能坚持而向往美好的人!一个对得起自己且于社会有用的人!”这既是对孩子们的期待,更是对自己的诫勉。在未来,王博文将永葆初心使命、家国情怀,始终秉持东南大学“止于至善”之校训,愿为新时代滚滚“后浪”之一股、太仓之一粟,以“星火之志”厚积而薄发,满怀志愿,躬行实践,追梦新征程!

责任编辑:李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