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神圣的,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想绽放全部的美丽;哪怕是一棵受伤的小树,也想傲然挺立。自从2007年,我如愿成为一名特教老师,我就尝试着用爱心、细心、恒心、静心来呵护这些神圣的小生命,让他们绽放生命的精彩,傲然挺立在人世间。
用爱心去奋斗
秀,是一个有智力、言语障碍的孩子。记得她初来学校时,满眼都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大伯离开学校的瞬间,她哭得撕心裂肺。我紧紧搂着她纤小的身体,想用我温暖的怀抱化解她的戒备,然而,陌生的环境加上陌生的我,强行的拥抱或许更加激起她内心的恐惧,人性的本能驱使她全面反抗,拳头如雨点般砸在我的胸口。打累了,便换双脚在我身上胡乱踢腾。好好的一条长裙,被她的脚印染成了“迷彩”裙。或许是她无力反抗了,情绪渐渐平复下来,唯有一双警惕的眼睛盯着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牵着她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教室见证过我陪她一起学习的日子,食堂听到过我对她一遍遍的轻声叮咛,宿舍见证了我一次次为她盖上被子。我乐意每天帮她擦干净脏兮兮的小脸,乐意帮她梳顺乱蓬蓬的头发,乐意帮她整理好衣服鞋袜,带领她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每一个初升的太阳。
在十多年的特教生涯中,我连续多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带着一个个像秀一样的“小毛孩”,成了同事们口中的“孩子王”。新入学的聋哑学生听不到声音,看不懂手语,为了快速帮他们走出那个无声的世界,我一遍遍地重复自己的肢体动作,一次次举起手中的实物图片,一次次画出实物图形……在锲而不舍的反复演示中,为他们搭建起这个与世界沟通的桥梁。面对自控能力弱、生活技能差的培智学生,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钉”在班上,他们在一遍遍的提醒中懂得了自制,在一轮轮的反复中学会了自理,时间在慢慢流淌,他们在慢慢融入这个世界。
真心付出的爱,如同山涧潺潺流淌的溪水,不仅滋养了山间的万物,也抚平了坚硬无比的顽石。我记得那是一个初冬的早晨,我和往常一样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不知是灿烂的阳光,还是她睫毛上的雾水,让秀的眼眸看上去不再那么寒冷。秀走到我的面前,突然停住了,小心而又郑重地从口袋里捧出一朵怒放的小金菊,轻轻地放在我的手心。我低下头,正好对上她扬起的笑脸。在金菊的衬托下,那张笑脸沁出淡淡的红晕,如霞如虹,烫在我的心头。我确定,这笑脸是世界上最纯净的美玉。
选择了特教,就是选择了爱,就是选择了坚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爱铸造师魂,用坚守铸就学生梦想。
送教上门
用细心去工作
特教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为明显,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化训练,这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的训练项目是给患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做语言康复训练。
瑶瑶是一个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我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对她进行语言训练。为了让她感受到发音的气息,我们一起玩吹蜡烛、吹青蛙、吹纸片等游戏。发音不光需要气息还要配合声带的振动,为了让她感受发音时声带的振动,我每次都把她的小手放在我的声带处,让她感受我发音时声带的振动幅度。课堂、食堂、宿舍、操场,到处都是我们的训练场,校园里的一景一物都是我们语言交流的内容。
听力障碍的学生听不到声音,没有语感。为了帮助他们学发音、发准音,我把每一个音节的口型都尽可能夸张放大;我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差别,感受气流的大小;我让孩子把小手放在我的脸颊边、鼻子旁、喉结上,让他们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我需要不停地重复,十几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语训工作漫长而又枯燥,但在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生命中留下了印记。记得有一天,瑶瑶妈兴奋地跟我说,瑶瑶放学回家跟邻居家的孩子玩过家家时,常常骄傲地向小伙伴们强调:“请叫我顾老师!”当她说起孩子时,眼里闪动着泪珠。
特教工作是什么?就是用细心雕琢自立自强,让他们走向社会,有尊严地生活。
用恒心去交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挂在嘴上是苍白无力的,只有落实到行动上,才会点亮孩子们的心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公平”的政策,让患有重度残疾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相同的教育,我校开展了“送教上门”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率先响应。
荣宝,是我送教的一个学生,他是“唐宝宝”,活泼好动,注意力却总是不能集中。通过观察,我发现荣宝对拼插玩具很感兴趣,于是我手把手地教小荣宝画上一个小图形,然后抓着荣宝的手,指导他按照图形摆上拼插玩具,一次不对就两次,两次不对就三次。经过长期不懈的训练,荣宝终于可以正确摆放玩具。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爱才能融化爱。每次去荣宝家,他总是指着身边的凳子让我坐下,每次互动他总是“姐姐、姐姐”地叫个不停。听他妈妈说,我很像他大姐,总是耐心陪着他画画、玩耍。所以,他从来不叫我老师,只是“姐姐、姐姐”地叫着。
五年的送教路,我经历过风雨,也经历过危险。有一次,我去姜戴村的一个孩子家里送教,赶上那个村子修路,原本唯一通向村里的小桥被拆除了。为了能按时去给孩子上课,之前从未撑过船的我只能照着村民的指点,颤颤巍巍地撑着竹竿摆渡过河。只因为姜戴村里有一个腼腆的男孩,每次我离开,都会跑到村口追着问:“老师,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
我坚信,终有一天,那微不足道的光,也能照亮这些孩子的人生!
用静心去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多年无悔的付出,让我收获了学生、家长、同事和上级领导的认可。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时刻不忘作为党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学习,潜心钻研。我撰写的论文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参加省、市级各项基本功大赛亦多次获奖,因负责的各项工作成绩突出而多次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个人”,并有幸荣获由教育部颁发的“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泰州市委颁发的“新泰州建设功臣”奖章,先后被评为兴化市教育系统“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模范共产党员”。
爱在特教,15年来,我用爱为纽带,并将爱延展成一条洒满阳光的长河,让孩子们畅游其中。我坚信,只要永葆特教事业的初心,用“四心”守护,静待教育的奇迹,定能让孩子们绽放人生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