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它可以让一个人,二十余载如一日,像一名战士,扎根在特殊教育教学第一线;
它可以让一个人,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全体特教人,深入每一位重残孩子家庭;
它可以让一个人,亲昵地称呼学生“我们的孩子”,眉眼间透着自豪,尽管每天围绕在身边的学生或是自闭症,或是脑瘫,或是唐氏综合征……
真诚,善良,肝胆皆冰雪,表里俱澄澈。
她,就是徐州市鼓楼区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张延珍。
在张延珍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人们都说残障孩子是‘迟开的花朵’,我想,不管这朵花需要付出怎样的辛勤耕耘,我都要帮助她努力绽放!”
“能听到学生清楚说出‘老师’两个字,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玩手指、玩吐沫、原地转圈,拍打、大叫、撕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张延珍说,这是残障孩子在寻求安全感!这些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他们希望表达的东西!此时的他们听觉通道、视觉通道已经全部关闭!
“读懂孩子!”作为残障学生的老师,张延珍时刻告诉自己要成为读懂孩子的专家!
这一读,就是24年。
1994年,张延珍从南京特师毕业后,就在徐州市鼓楼区特殊教育中心(原名牌楼培智学校)扎根教育教学一线。从青春勃发到人到中年,二十多年酸甜苦辣,二十多年风雨历程。
她说,残障孩子可以说每一个都是特例,各有各的症状,各有各的缺陷,各有各的特长。在备课的时候,张延珍就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刚入学的学生口语发展迟缓,还总流口水,张延珍就拉起学生的手放在自己的嘴上、鼻子上、喉咙上,让学生感受发音的气流与声带的震动,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们发音,“能听到学生清楚说出‘老师’两个字,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她热爱特殊教育事业,为帮助残障学生健康成长,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理念先进、风格鲜明、实绩突出,在特教中起引领作用,曾获得“全国特教园丁奖”“徐州市师德模范”“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徐州市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徐州市妇联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在市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人物事迹《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发布于《都市晨报》。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能够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看到一个个家庭的云开雾散,听到了家庭成员的朗朗笑声,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的吗!”张延珍24年的坚持,是因为爱。
“我们的孩子,非常棒”
小雨转来两个多月了,每天手把手地教了上百遍,就是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怎么办?
受到盲文教学的启发,张延珍先将字的笔画用点代替,让小雨连点成字。接着再把字重写轻擦,让学生根据字迹描写,每次小小的成功,哪怕一个笔画、部首写对了,张老师都给她一个奖励,或是一张贴纸,或是一句“加油”,让爱的暖流温暖小雨。
慢慢地,小雨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名字,到学年末,小雨已经会写四五十个简单的汉字。
张延珍说,很多在普通孩子看似太平常的本领,对于他们来说却无比艰难!小步子、多循环,正是这样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授课方法,张延珍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的孩子非常棒,就看近两年,在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作品展评中,我校吕丞煜和宋笑扬的作品获一等奖,孙艺菲、李梓塝、陈妍妍、潘怡均作品获二等奖,许馨艺、董玉琨、甄文露、柴艺作品获三等奖;在‘蜗牛眼中的大美徐州’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我们学校多位孩子获奖。”说起“我们的孩子”,张延珍如数家珍。
“在培智学校这24年,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路有风有雨,有阳光也有挫折,看着孩子们能够自食其力,我比孩子们都高兴。”张延珍眉眼间透着自豪。
坐落于复兴北路87号的徐州市鼓楼区特殊教育中心也许是一个不起眼的所在,但就是在这里,“折翼天使”的明天被再次点亮。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意味着担当起了一份责任”
从班主任、学校管理人员到2016年下半年起开始担任鼓楼区特教中心校长,张延珍一直怀着一颗真心、一份爱心,用真情去温暖学生,用挚爱去激励学生,引领学生努力做残而不废的合格公民。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意味着担当起了一份责任”。张延珍深信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不管对待什么样的残障学生,她从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
在她的带领下,全体特教人秉承“能生存、会生活”的办学理念,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全力打造起以“爱心教育”为核心的特色校园。
黄丽老师的班里有个智力身体多重残疾的孩子,因先天发育不好手脚无力,拿笔写字极为困难。黄丽就拿着孩子的手从最简单的笔画开始练习,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孩子终于能自己写字了,虽然歪歪扭扭,但在老师眼里,这就是最美的书法。
“我班有个学生,爸爸刚去世,妈妈重度智障,奶奶没有智能手机,无法接收学校信息。我就每天和奶奶用电话联系,询问孩子情况,宣传疫情防控知识。”2020年,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日子里,张敏老师最多一天给这位奶奶打了39个电话。
晓晓行动不便,伴有语言发育障碍,无法入校参加集体学习,秦向阳和洪梅两位老师就每周到她家里给她上课。第一次去晓晓家,她看见老师吓得哇哇乱叫,竟然把头藏在被子里……经过老师们一年多专业系统的康复训练,晓晓终于会喊妈妈了。当老师下课准备离开时,突然身后传来晓晓一声呢喃:“妈妈!”送教的两位老师顿时泪如雨下。
近年来,为真正落实“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现教育全覆盖、零拒绝,她坚持带领全体特教人利用周末时间深入每一位重残孩子家庭,送教上门。
“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推进脱贫攻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2019年,鼓楼区特教中心被授予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彭城恩师建设先进集体;2020年被评为鼓楼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被授予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让每个“折翼天使”都能重新拥有一双飞翔的翅膀,是家长的期盼,也是鼓楼特教人的心愿。
爱的力量有多大?张延珍对一件小事记忆犹新。“有一次,我踩上桌椅正准备擦拭灯管,平时班上调皮捣蛋、最令老师头疼的宾宾,从教室后门一路狂奔而来,紧紧抓住我脚下的凳子,反复说道,‘我给你扶着,别摔倒了,老师你小心点……’”
每每谈起这段往事,张延珍的眼角总是湿润的:“他的话语是如此含糊不清,我却听得明明白白。”
“特殊孩子的心是纯真的,笑脸是灿烂的,宽容与悦纳支持着他们不断努力,脚步虽小却依然尽力向前,花香虽微但依旧终会绽放,特殊教育会因你我心中有爱而精彩无限!”这是张延珍的心里话,话中有感谢和感动,而让她感谢和感动的,正是这汇聚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