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典型案例

河海大学:“Love·心旅”系列爱商养成微活动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在新一代大学生人际矛盾频发、社会责任感淡化、人生意义感空虚等社会背景之下,近年来,河海大学进一步改变传统以“我爱我”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将工作理念提炼为从学生生命全程发展出发,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三爱”积极健康新人才。

  “爱自己”侧重于自尊自信、自我关爱、自我滋养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技能;“爱他人”则强调平衡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人际共情和人际沟通能力,并在利他的人际互动中获得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爱世界”聚焦在通过生命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和心怀他人及社会的生命追求。

  “基于生命全程视角的‘三爱’心理育人新模式”于2018年12月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后,自2019年3月以来,就陆续开发“Love·心旅”系列活动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致力于培养在校学生在“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三个层面的爱商。

  恰逢年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感谢有你,温暖同行”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心怀感恩、温暖同行”的理念,正确认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与我们的“三爱”理念互为呼应,高度契合。借此契机,我们在过往两年活动经验的沉淀下,整合调度,重新出发,开展了2021年度“绽放美丽·温暖同行——‘Love·心旅’系列爱商养成微活动”。活动下设公开课、读书坊、艺术田、观影部落、活力营、正念场、诗遇花园、水滴森友会、演讲台等九个板块。

  公开课:举办科普类的、学术性稍强一些的心理健康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嘉宾或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主讲,帮助学生汲取心理知识干货、挖掘心理素养技能,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与关爱。

  读书坊:进行好书推介,组织泛心理类书籍共读,引导学生“坐着椅子去旅行”,在视域的拓宽过程中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更深刻领悟。

  艺术田:以表达性的艺术活动为载体,通过创造外在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感受,舒缓情绪,增进自我觉察,唤起个体创造力。

  观影部落:以观影沙龙的形式带领学生对心理相关主题的电影、纪录片、动画短片等进行赏析与讨论,以替代性的体验获得对生活迷思的澄清、对多样人生的感悟。

  活力营:倡导“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在户外场地以拔河、跳长绳、掷飞镖、撕名牌、竞速寻宝等多种集体运动形式调动身体活力、练习团队协作、增进人际联结。

  正念场:组织多种形式的正念冥想练习,创造一隅“校园慢时空”,慢下来,修正念之心,修仁爱之心,温柔观自己,慈悲待世界。

  诗遇花园:以故事为载体,以诗歌编创为媒介,围绕给定主题,透过个人真实经历的讲述及体悟分享,扩大个体视角、传递心灵力量、寻找与他人的共鸣。

  水滴森友会:提倡面对面社交,通过各类卡牌桌游活动,放松身心,创造人际场域,提供社交机会,帮助学生降低网络社交依赖,扩大校园交往面。

  演讲台:通过迷你辩论、即兴演说、模拟发言等语言类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表达增进自我觉察,舒畅身心,培养自我效能感,通过聆听他人培养多元态度和开放格局。

  每个板块原则上每月开展1-2次活动,并拥有专属的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学研究生作为活动设计顾问团,协助校园学生朋辈心理骨干开展日常活动。

  活动注重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主题来贴近和吸引学生,通过观影、书籍共读、艺术手工制作、诗歌编创、户外素质拓展、正念冥想、卡牌交流会、讲座沙龙等形式,聚焦于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幸福与生命意义探寻等多个议题及“情绪emo”、“内卷”等年度概念热词;注重参与和体验深度,鼓励有兴趣和需要的个体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接待校内班级和社团等团体预约定制参与;注重活动的时间覆盖面,不同板块和场次分布至每周不同时段,努力实现有需求便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防控的限制下,在微活动的“小而美”理念下,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全年活动举办仍然达到52场次,参与学生1420人次。活动日益彰显校园品牌影响力,收获学生广泛好评。

  2021年11月,教育部官网刊发“河海大学探索‘三式三微’工作法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新闻,专题报道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中介绍的“微课堂、微活动、微行动”做法,“微活动”即指“Love·心旅”系列爱商养成微活动。

  通过部分场次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参与者的访问,统计到的有代表性的高频态度如下:在认知上,“思考问题的视角有拓宽”“学习到新的心理健康知识”;身心感受上,“放松”“舒服”“情绪释放”“不那么烦恼了”“更有希望”;自我评价上,“更积极”“变得自信”“自己挺不错的”;人际上,“认识新同学/朋友”“更愿意与人交流”“更能尊重差异”;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上,“增加了校园生活乐趣”“更有干劲和动力了”。

  对部分参与活动的同学共计433人进行了简单的问卷反馈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同学认为“非常有收获”,95.2%的同学有兴趣继续报名参加该系列活动, 83.1%的同学愿意推荐身边其他同学参加该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李月昭

河海大学:“Love·心旅”系列爱商养成微活动
发布时间:2022-03-1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在新一代大学生人际矛盾频发、社会责任感淡化、人生意义感空虚等社会背景之下,近年来,河海大学进一步改变传统以“我爱我”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将工作理念提炼为从学生生命全程发展出发,培养“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的“三爱”积极健康新人才。

  “爱自己”侧重于自尊自信、自我关爱、自我滋养的积极心理品质与技能;“爱他人”则强调平衡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人际共情和人际沟通能力,并在利他的人际互动中获得积极情绪和生命意义感;“爱世界”聚焦在通过生命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和心怀他人及社会的生命追求。

  “基于生命全程视角的‘三爱’心理育人新模式”于2018年12月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立项后,自2019年3月以来,就陆续开发“Love·心旅”系列活动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致力于培养在校学生在“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三个层面的爱商。

  恰逢年初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感谢有你,温暖同行”主题教育活动,倡导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心怀感恩、温暖同行”的理念,正确认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与我们的“三爱”理念互为呼应,高度契合。借此契机,我们在过往两年活动经验的沉淀下,整合调度,重新出发,开展了2021年度“绽放美丽·温暖同行——‘Love·心旅’系列爱商养成微活动”。活动下设公开课、读书坊、艺术田、观影部落、活力营、正念场、诗遇花园、水滴森友会、演讲台等九个板块。

  公开课:举办科普类的、学术性稍强一些的心理健康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作为嘉宾或心理中心专职教师主讲,帮助学生汲取心理知识干货、挖掘心理素养技能,增进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与关爱。

  读书坊:进行好书推介,组织泛心理类书籍共读,引导学生“坐着椅子去旅行”,在视域的拓宽过程中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更深刻领悟。

  艺术田:以表达性的艺术活动为载体,通过创造外在的形式抒发内心的感受,舒缓情绪,增进自我觉察,唤起个体创造力。

  观影部落:以观影沙龙的形式带领学生对心理相关主题的电影、纪录片、动画短片等进行赏析与讨论,以替代性的体验获得对生活迷思的澄清、对多样人生的感悟。

  活力营:倡导“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在户外场地以拔河、跳长绳、掷飞镖、撕名牌、竞速寻宝等多种集体运动形式调动身体活力、练习团队协作、增进人际联结。

  正念场:组织多种形式的正念冥想练习,创造一隅“校园慢时空”,慢下来,修正念之心,修仁爱之心,温柔观自己,慈悲待世界。

  诗遇花园:以故事为载体,以诗歌编创为媒介,围绕给定主题,透过个人真实经历的讲述及体悟分享,扩大个体视角、传递心灵力量、寻找与他人的共鸣。

  水滴森友会:提倡面对面社交,通过各类卡牌桌游活动,放松身心,创造人际场域,提供社交机会,帮助学生降低网络社交依赖,扩大校园交往面。

  演讲台:通过迷你辩论、即兴演说、模拟发言等语言类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表达增进自我觉察,舒畅身心,培养自我效能感,通过聆听他人培养多元态度和开放格局。

  每个板块原则上每月开展1-2次活动,并拥有专属的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学研究生作为活动设计顾问团,协助校园学生朋辈心理骨干开展日常活动。

  活动注重以多样化的形式和主题来贴近和吸引学生,通过观影、书籍共读、艺术手工制作、诗歌编创、户外素质拓展、正念冥想、卡牌交流会、讲座沙龙等形式,聚焦于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幸福与生命意义探寻等多个议题及“情绪emo”、“内卷”等年度概念热词;注重参与和体验深度,鼓励有兴趣和需要的个体学生主动报名参加,接待校内班级和社团等团体预约定制参与;注重活动的时间覆盖面,不同板块和场次分布至每周不同时段,努力实现有需求便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疫情防控的限制下,在微活动的“小而美”理念下,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全年活动举办仍然达到52场次,参与学生1420人次。活动日益彰显校园品牌影响力,收获学生广泛好评。

  2021年11月,教育部官网刊发“河海大学探索‘三式三微’工作法提升心理育人质量”新闻,专题报道河海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中介绍的“微课堂、微活动、微行动”做法,“微活动”即指“Love·心旅”系列爱商养成微活动。

  通过部分场次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参与者的访问,统计到的有代表性的高频态度如下:在认知上,“思考问题的视角有拓宽”“学习到新的心理健康知识”;身心感受上,“放松”“舒服”“情绪释放”“不那么烦恼了”“更有希望”;自我评价上,“更积极”“变得自信”“自己挺不错的”;人际上,“认识新同学/朋友”“更愿意与人交流”“更能尊重差异”;对学习生活的态度上,“增加了校园生活乐趣”“更有干劲和动力了”。

  对部分参与活动的同学共计433人进行了简单的问卷反馈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同学认为“非常有收获”,95.2%的同学有兴趣继续报名参加该系列活动, 83.1%的同学愿意推荐身边其他同学参加该系列活动。

责任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