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常州市

张羽丰:匠心守初心,笃行以致远

——江苏省溧阳中学教师张羽丰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2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张羽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常州市师德标兵、常州市“十佳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班主任等。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扎根课堂 

  张羽丰始终坚信“要让学生拥有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让自己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好讲台”再到“站稳讲台”。 

  2002年,也就是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张羽丰第一次将教学随笔投递参加江苏省历史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了省二等奖,那时他的心情异常激动。既有感激评委对自己“小作”的认可,更有对自己未来写作的美好憧憬与期盼。2005年,第一篇文章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录用;2019年,《初中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被北大核心期刊《历史教学》录用。有人说论文写作对课堂教学的意义聊胜于无,只有经历过“码字”的老师才有体会:论文写作是对教学研究的升华,是对知识逻辑的再辨析,是对历史事实的再探究,对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再考证。正是这种论文写作的精神鼓励着张羽丰在课堂上追求精益求精,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稳步提升。 

  2004年,一个对课题格式都不太清楚的青年教师想申报溧阳市级课题,难度可想而知,张羽丰迎难而上,不断向组内的资深教师请教,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成功立项,喜悦之情不言而喻。通过2年的课题研究,张羽丰摸索出课题研究的路径、方法等。在溧阳市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张羽丰又成功申报了常州市级青年教师“减负增效”专项课题,通过两轮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拾级而上,2018年,张羽丰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步一个脚印,在2019年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多维探究历史课程基地,在研究过程中,张羽丰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评价方式等进行深入思考。2021年,张羽丰主持的《多维探究:中学历史用教材教的行动研究》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他参加唐琴老师主持的《时代性价值指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来源于教学,又反哺于教学。历年来,张羽丰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业成就一直位居同类型班级前茅,广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誉。2022年,张羽丰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以务实忘我的精神携众前行 

  一个人走,可以走的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的更远。2020年领衔溧阳市名师成长工作室以来,张羽丰与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高考,工作室团队在北大核心期刊《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表文章20余篇,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宣传报道。近年来,张羽丰先后在延安、珠海、新疆、南京、镇江、宿迁等地讲学二十余次,他对新教材的研究成果受到业界广大一线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高度肯定。 

  教育扶贫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教育人的历史使命。张羽丰一直秉承以教育帮教育,先后响应政府、教育局的号召,与教育欠发达地区结成帮扶对象。 

  对口支援陕西白河。2022年,响应溧阳市教育局支援陕西省白河县教育的号召,张羽丰与陕西白河高级中学历史组结成结对帮扶,针对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内容,每月开展一次线上培训活动,为白河高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长期的指导。 

  对口支援新疆。2023年3月,张羽丰应邀参加江苏省唐琴名师工作室,远赴新疆可克达拉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对口支援工作。他在该校开设5节示范课、2次专题讲座,将江苏省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理念在可克达拉高级中学进行宣讲。看到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目光,看到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时,张羽丰的内心热情澎湃。他下定决心,如果教育局给我一次援疆的机会,我一定义不容辞,只为边疆那一面面红色的面孔。 

  对口支援滨海。2022年,根据溧阳市教育局与滨海市教育局的帮扶协议,张羽丰在江苏省滨海中学设立“张羽丰名师工作室”,针对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内容,每月开展一次线上培训活动,为滨海中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长期指导。 

  支援薄弱乡村学校。2022年积极响应常州教育局组织“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结对合作”,牵手溧阳市竹箦中学,每月到该校进行示范课或讲座,帮助竹箦中学教师提高专业能力,该校李益东老师在2022年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023年被评为溧阳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帮助薄弱乡村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教育人的使命,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十二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张羽丰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博大无私的精神终将伴随着张羽丰的一生    

责任编辑:朱璐

张羽丰:匠心守初心,笃行以致远
——江苏省溧阳中学教师张羽丰事迹
发布时间:2023-06-28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张羽丰,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常州市突出贡献人才、常州市师德标兵、常州市“十佳教师”、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优秀班主任等。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扎根课堂 

  张羽丰始终坚信“要让学生拥有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拼搏、积极进取,让自己实现从“站上讲台”到“站好讲台”再到“站稳讲台”。 

  2002年,也就是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张羽丰第一次将教学随笔投递参加江苏省历史年会论文评比,获得了省二等奖,那时他的心情异常激动。既有感激评委对自己“小作”的认可,更有对自己未来写作的美好憧憬与期盼。2005年,第一篇文章被《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录用;2019年,《初中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被北大核心期刊《历史教学》录用。有人说论文写作对课堂教学的意义聊胜于无,只有经历过“码字”的老师才有体会:论文写作是对教学研究的升华,是对知识逻辑的再辨析,是对历史事实的再探究,对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再考证。正是这种论文写作的精神鼓励着张羽丰在课堂上追求精益求精,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稳步提升。 

  2004年,一个对课题格式都不太清楚的青年教师想申报溧阳市级课题,难度可想而知,张羽丰迎难而上,不断向组内的资深教师请教,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成功立项,喜悦之情不言而喻。通过2年的课题研究,张羽丰摸索出课题研究的路径、方法等。在溧阳市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2009年,张羽丰又成功申报了常州市级青年教师“减负增效”专项课题,通过两轮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拾级而上,2018年,张羽丰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步一个脚印,在2019年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多维探究历史课程基地,在研究过程中,张羽丰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评价方式等进行深入思考。2021年,张羽丰主持的《多维探究:中学历史用教材教的行动研究》项目,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他参加唐琴老师主持的《时代性价值指向的高中历史教学建构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研究来源于教学,又反哺于教学。历年来,张羽丰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业成就一直位居同类型班级前茅,广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誉。2022年,张羽丰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以务实忘我的精神携众前行 

  一个人走,可以走的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的更远。2020年领衔溧阳市名师成长工作室以来,张羽丰与工作室成员一起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高考,工作室团队在北大核心期刊《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表文章20余篇,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先后在《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杂志宣传报道。近年来,张羽丰先后在延安、珠海、新疆、南京、镇江、宿迁等地讲学二十余次,他对新教材的研究成果受到业界广大一线教师、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高度肯定。 

  教育扶贫是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教育人的历史使命。张羽丰一直秉承以教育帮教育,先后响应政府、教育局的号召,与教育欠发达地区结成帮扶对象。 

  对口支援陕西白河。2022年,响应溧阳市教育局支援陕西省白河县教育的号召,张羽丰与陕西白河高级中学历史组结成结对帮扶,针对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内容,每月开展一次线上培训活动,为白河高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长期的指导。 

  对口支援新疆。2023年3月,张羽丰应邀参加江苏省唐琴名师工作室,远赴新疆可克达拉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对口支援工作。他在该校开设5节示范课、2次专题讲座,将江苏省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和教育理念在可克达拉高级中学进行宣讲。看到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目光,看到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时,张羽丰的内心热情澎湃。他下定决心,如果教育局给我一次援疆的机会,我一定义不容辞,只为边疆那一面面红色的面孔。 

  对口支援滨海。2022年,根据溧阳市教育局与滨海市教育局的帮扶协议,张羽丰在江苏省滨海中学设立“张羽丰名师工作室”,针对教材分析、课堂教学、论文撰写、课题申报等内容,每月开展一次线上培训活动,为滨海中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长期指导。 

  支援薄弱乡村学校。2022年积极响应常州教育局组织“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结对合作”,牵手溧阳市竹箦中学,每月到该校进行示范课或讲座,帮助竹箦中学教师提高专业能力,该校李益东老师在2022年被评为常州市学科带头人,2023年被评为溧阳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帮助薄弱乡村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教育人的使命,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十二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张羽丰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博大无私的精神终将伴随着张羽丰的一生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