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南京市

孙振坤:用青春陪孩子走过青春

——南京市竹山中学教师孙振坤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孙振坤,南京市竹山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教师报》专版报道人物,“国家国培计划”特聘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培训专家,全国著名班主任,南京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从教二十年来,孙振坤老师始终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信念,在教学一线深情奉献,从教不改赤子心。 

  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是劳模与“斯霞”精神的典范。曾先后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斯霞奖”“南京市学科带人”“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南京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先进个人”等称号。 

  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受师生、家长的绝佳好评。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园丁”“感动南京教育人物”“南京市最受欢迎的班主任”等荣誉。他钻研教学,多次参加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类竞赛均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内外讲座600余场,现为“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亦趣亦美:以劳模精神落实双减政策 

  从教20年来,孙振坤老师始终坚守一线,力求打造亦趣亦美的课堂。他坚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他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寻师生同乐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情趣思交融”的课堂教学特色:他的课堂“生趣”,教学形式不断创新,语言生动幽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语文学习成果显著;他的课堂“生活”,课堂融于生活情境,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有较高的语文学习素养;他的课堂“生思”,致力打造适应学生思维力生长的适性课堂,学生思维之花在多样的活动中得以绽放。 

  他的公开课《学会抒情》《表达要得体》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诫子书》获“青蓝杯”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曹刿论战》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名优示范课一等奖。 

  近年来“双减”政策实施,孙振坤作为校长深刻领会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他围绕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目标要求,坚持以先进理念为指引,以扎实措施做保障,创新开展“三个一”工作法,通过家校协作不断推动了竹山中学“双减”工作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一部手机,家校云端交流,共同守护成长。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孙振坤老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家校协作做好“双减”的后半篇文章,“双减”才能在落地的同时真正取得实效,而这后半篇文章,恰恰需要家庭教育的及时补位。为此,他带领老师们实行“一部手机一个微信群”云端交流模式,每个年级都由年级部建立一个特定微信群,各科老师和家长都加入该群之中,每天级部都会在群里不定时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各种状况,并配上文字,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学校“双减”工作贯彻情况,为家校协作提供了有益的土壤。 

  一个电台,构建家长课堂,提升家长素养。“双减”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额外负担,减的更是家长的焦虑情绪。为了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双减”,更明确地知道在“双减”大背景下该如何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孙振坤老师带领团队开发了电台系统,对家长进行德育教学等常规知识的宣传,让家长更深刻地明白在家里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消除“双减”后家长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为做好学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一份报纸,享受亲子时光,践行幸福教育。“双减”实施以来,孙振坤老师始终秉承着“办幸福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为此,每周五,他亲自制作关于家校共育的报纸,报纸里会广泛分享如何做合格的好爸爸好妈妈等内容,由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学校还要求家长和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深入交流,并把交流后的感悟和心得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这个本子名字即为“亲子时光”。通过这种方式,家长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为“双减”下的“幸福教育”提供了保障。 

  善思笃行:以创新视野引领教学方向 

  从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再到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一路前行,一路探索,一路收获,由他所主持的多项课题不仅被立项为南京市和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还被纳入了教育部“十四五”教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国家级课题《初中语文群文教学模式探究》也最终评为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教科研探索之路上,他笔耕不缀,致力于做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始终保持高质量高产量的输出状态。他把自己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分享,在《中学语文教学》《上海教科研》《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世界》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60余篇文章,20余篇写作及阅读教学类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引领示范:以赤子之心帮扶乡村教育 

  作为教育人,他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引领帮扶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做教坛引路人。曾开设省市区级以上教学示范课、公开课或讲座100多次。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孙老师曾多次受各省市邀请,将其独到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分享给众多教师、家长。他的讲座培训生动风趣、鲜活实用,对各受教地都有较大影响,在各类报道评论中都获极佳好评。 

  身为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他常常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与年轻教师们分享。除了担任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外,孙振坤老师还是“南京市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和“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此外,他还担任江宁区许多高校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指导老师,经常给来自南京市各区的教师进修团队讲课,获广泛好评。近三年,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举办活动30余次,工作室有多人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工作室也荣获“南京市工人先锋号”。 

  丹心化雨润桃李,孙振坤老师专业、敬业、乐业,他博爱治学,时刻关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积极投身下乡支教建设,致力于将工作室及个人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辐射到更多农村地区。他曾30余次到陕西洛南、贵州、四川绵阳、特克斯等地义务支教,近年来送教下乡近10余次,长期扎根于农村学校,努力将知识传播给每一个需要的孩子。2020年获“感动南京教育人物”称号,2021年获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优秀教师志愿者”称号,2022年被评为“南京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先进个人”…… 

  真情育人:以奇思妙想温暖学生心田 

  2022年,孙振坤完成了一个常人而言几乎不可能的挑战,担任五个班的班主任。他几乎舍弃了所有可以休息的时光,竟成功地利用一部手机串起五个班、串起300个家庭。他自信地说:“我一定要让老师幸福,一定要让学生得到成长,一定要让家长放心。” 

  一盏孤灯漂白了四壁,几个不眠之夜,他手写了两万余字的五个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将儒家理念贯彻到级部管理之中,提出了“三目标”“十品质”“十四班规”,确立了儒家班名。独创性地打破了传统的学生会及班级班干构成制,变为部委分管制,学习部、纪律部、生活部、纪检部。每一个岗位职责他都亲手执笔,写满了30页纸,共四万字;他亲自培训每一类班干,共计600余次。 

  学生们或许是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打动,又或许是他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带来的是——整齐的队伍、靠右行的礼节、安静地读书、相互的关爱、礼貌与诚信。这样的管理模式成长了多少小小少年,就连班级里的学生都说:“孙老师,即使你不在班级,现在的我们也能自己管理好班级。” 

  创新管理:以合二为一融合农村教育 

  2020年11,江宁区教育局将原天景山中学(农村学校)合并到竹山中学,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从此,竹山中学有了两个校区:竹山路校区、湖东路校区。2022年,孙振坤老师全面负责两校区的融合发展。 

  孙振坤老师每天耕耘于“两校区”,早晨6:30的校门口总能看到孙振坤的身影,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竹山中学两校区的发展和建设,通过优质带动、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孙振坤老师在行政管理中践行“扁融定”管理。扁平化管理有决策,有执行,有落实,有反馈,让处室、级部信息更准确,落实更快捷;融通式管理中两校区校办、德育处、教务处专人专岗,避免重复,提优增效;定岗式管理是管理事务的分工细化,是“闭环、反馈”的落脚点。 

  孙振坤老师对两校区95个班同时进行了“微信朋友圈的管理、部委分管制的构建、学生会区域值日、班会课程的开发与践行”等,这些体系的构建都是孙振坤亲自执笔完成的,他也亲自带队参加此类培训。 

  孙振坤老师让校长室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两校区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了“提高备课的效率、丰富备课组活动维度、增加备课组研究厚度、搭建展示的平台、助推获奖的概率、开挖成长的路径”等智育工作的开展与探索,依托“三班三室”和“师徒结对”让其成为教师成长与教研深化的有力支架,优化提升教师教学和备课组活动的质量。每学期,两校区共承办了省级、市级、区级教研活动共100余次,教师展示近200余次。孙振坤老师说:“通过展示、比赛走向三班三室的美好目标:为学子铺路,为教育蓄力。” 

  回望走过的历程,孙振坤老师有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闯劲;有着奋力奔跑、冲锋陷阵的拼劲;有着克难求进、百折不挠的韧劲。他二十几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难怪《中国教师报》评价他“用青春陪孩子走过青春”。《金陵晚报》这样评价他“用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平凡的老师,不平凡的二十年。” 

责任编辑:朱璐

孙振坤:用青春陪孩子走过青春
——南京市竹山中学教师孙振坤事迹
发布时间:2023-07-03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孙振坤,南京市竹山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教师报》专版报道人物,“国家国培计划”特聘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教材培训专家,全国著名班主任,南京市初中语文中心组成员。从教二十年来,孙振坤老师始终怀揣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与信念,在教学一线深情奉献,从教不改赤子心。 

  他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是劳模与“斯霞”精神的典范。曾先后获得“南京市劳动模范”“斯霞奖”“南京市学科带人”“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南京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先进个人”等称号。 

  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受师生、家长的绝佳好评。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园丁”“感动南京教育人物”“南京市最受欢迎的班主任”等荣誉。他钻研教学,多次参加南京市中考语文命题,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类竞赛均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内外讲座600余场,现为“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 

  亦趣亦美:以劳模精神落实双减政策 

  从教20年来,孙振坤老师始终坚守一线,力求打造亦趣亦美的课堂。他坚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他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寻师生同乐的教学方法,逐渐形成了“情趣思交融”的课堂教学特色:他的课堂“生趣”,教学形式不断创新,语言生动幽默,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语文学习成果显著;他的课堂“生活”,课堂融于生活情境,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表达,有较高的语文学习素养;他的课堂“生思”,致力打造适应学生思维力生长的适性课堂,学生思维之花在多样的活动中得以绽放。 

  他的公开课《学会抒情》《表达要得体》获全国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诫子书》获“青蓝杯”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曹刿论战》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名优示范课一等奖。 

  近年来“双减”政策实施,孙振坤作为校长深刻领会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他围绕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目标要求,坚持以先进理念为指引,以扎实措施做保障,创新开展“三个一”工作法,通过家校协作不断推动了竹山中学“双减”工作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一部手机,家校云端交流,共同守护成长。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同样重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孙振坤老师深刻认识到,只有家校协作做好“双减”的后半篇文章,“双减”才能在落地的同时真正取得实效,而这后半篇文章,恰恰需要家庭教育的及时补位。为此,他带领老师们实行“一部手机一个微信群”云端交流模式,每个年级都由年级部建立一个特定微信群,各科老师和家长都加入该群之中,每天级部都会在群里不定时更新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各种状况,并配上文字,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状况,了解学校“双减”工作贯彻情况,为家校协作提供了有益的土壤。 

  一个电台,构建家长课堂,提升家长素养。“双减”减的不仅仅是学生的额外负担,减的更是家长的焦虑情绪。为了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双减”,更明确地知道在“双减”大背景下该如何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孙振坤老师带领团队开发了电台系统,对家长进行德育教学等常规知识的宣传,让家长更深刻地明白在家里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消除“双减”后家长的焦虑情绪,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养,为做好学校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一份报纸,享受亲子时光,践行幸福教育。“双减”实施以来,孙振坤老师始终秉承着“办幸福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路径。为此,每周五,他亲自制作关于家校共育的报纸,报纸里会广泛分享如何做合格的好爸爸好妈妈等内容,由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学校还要求家长和学生在阅读后进行深入交流,并把交流后的感悟和心得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这个本子名字即为“亲子时光”。通过这种方式,家长通过学习,加深了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为“双减”下的“幸福教育”提供了保障。 

  善思笃行:以创新视野引领教学方向 

  从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再到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一路前行,一路探索,一路收获,由他所主持的多项课题不仅被立项为南京市和江苏省教育规划课题,还被纳入了教育部“十四五”教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国家级课题《初中语文群文教学模式探究》也最终评为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教科研探索之路上,他笔耕不缀,致力于做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始终保持高质量高产量的输出状态。他把自己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予以分享,在《中学语文教学》《上海教科研》《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世界》等国家级、省市级刊物上发表60余篇文章,20余篇写作及阅读教学类论文获国家级、省市级优秀教科研论文一等奖。 

  引领示范:以赤子之心帮扶乡村教育 

  作为教育人,他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引领帮扶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做教坛引路人。曾开设省市区级以上教学示范课、公开课或讲座100多次。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孙老师曾多次受各省市邀请,将其独到的教学理念与经验分享给众多教师、家长。他的讲座培训生动风趣、鲜活实用,对各受教地都有较大影响,在各类报道评论中都获极佳好评。 

  身为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他常常毫无保留地将经验与年轻教师们分享。除了担任班主任与语文老师外,孙振坤老师还是“南京市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和“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此外,他还担任江宁区许多高校实习生的教学实践指导老师,经常给来自南京市各区的教师进修团队讲课,获广泛好评。近三年,孙振坤创新劳模工作室举办活动30余次,工作室有多人获得“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工作室也荣获“南京市工人先锋号”。 

  丹心化雨润桃李,孙振坤老师专业、敬业、乐业,他博爱治学,时刻关注农村学校的教育问题,积极投身下乡支教建设,致力于将工作室及个人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辐射到更多农村地区。他曾30余次到陕西洛南、贵州、四川绵阳、特克斯等地义务支教,近年来送教下乡近10余次,长期扎根于农村学校,努力将知识传播给每一个需要的孩子。2020年获“感动南京教育人物”称号,2021年获南京教师志愿者联盟“优秀教师志愿者”称号,2022年被评为“南京市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荣使命先进个人”…… 

  真情育人:以奇思妙想温暖学生心田 

  2022年,孙振坤完成了一个常人而言几乎不可能的挑战,担任五个班的班主任。他几乎舍弃了所有可以休息的时光,竟成功地利用一部手机串起五个班、串起300个家庭。他自信地说:“我一定要让老师幸福,一定要让学生得到成长,一定要让家长放心。” 

  一盏孤灯漂白了四壁,几个不眠之夜,他手写了两万余字的五个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将儒家理念贯彻到级部管理之中,提出了“三目标”“十品质”“十四班规”,确立了儒家班名。独创性地打破了传统的学生会及班级班干构成制,变为部委分管制,学习部、纪律部、生活部、纪检部。每一个岗位职责他都亲手执笔,写满了30页纸,共四万字;他亲自培训每一类班干,共计600余次。 

  学生们或许是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打动,又或许是他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带来的是——整齐的队伍、靠右行的礼节、安静地读书、相互的关爱、礼貌与诚信。这样的管理模式成长了多少小小少年,就连班级里的学生都说:“孙老师,即使你不在班级,现在的我们也能自己管理好班级。” 

  创新管理:以合二为一融合农村教育 

  2020年11,江宁区教育局将原天景山中学(农村学校)合并到竹山中学,实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从此,竹山中学有了两个校区:竹山路校区、湖东路校区。2022年,孙振坤老师全面负责两校区的融合发展。 

  孙振坤老师每天耕耘于“两校区”,早晨6:30的校门口总能看到孙振坤的身影,他舍己为人,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竹山中学两校区的发展和建设,通过优质带动、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孙振坤老师在行政管理中践行“扁融定”管理。扁平化管理有决策,有执行,有落实,有反馈,让处室、级部信息更准确,落实更快捷;融通式管理中两校区校办、德育处、教务处专人专岗,避免重复,提优增效;定岗式管理是管理事务的分工细化,是“闭环、反馈”的落脚点。 

  孙振坤老师对两校区95个班同时进行了“微信朋友圈的管理、部委分管制的构建、学生会区域值日、班会课程的开发与践行”等,这些体系的构建都是孙振坤亲自执笔完成的,他也亲自带队参加此类培训。 

  孙振坤老师让校长室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两校区的教研组、备课组进行了“提高备课的效率、丰富备课组活动维度、增加备课组研究厚度、搭建展示的平台、助推获奖的概率、开挖成长的路径”等智育工作的开展与探索,依托“三班三室”和“师徒结对”让其成为教师成长与教研深化的有力支架,优化提升教师教学和备课组活动的质量。每学期,两校区共承办了省级、市级、区级教研活动共100余次,教师展示近200余次。孙振坤老师说:“通过展示、比赛走向三班三室的美好目标:为学子铺路,为教育蓄力。” 

  回望走过的历程,孙振坤老师有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闯劲;有着奋力奔跑、冲锋陷阵的拼劲;有着克难求进、百折不挠的韧劲。他二十几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难怪《中国教师报》评价他“用青春陪孩子走过青春”。《金陵晚报》这样评价他“用伟大的心做细小的事,平凡的老师,不平凡的二十年。” 

责任编辑:朱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