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州市

沈海泯:唯美而偕动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教师沈海泯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沈海泯,美术教学26年。获评“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中共苏州市委十一届党代表”“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所带团队获省、市“工人先锋号”。沈老师不仅承担了本校的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还担任苏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名师共同体领衔人,全国高校美术教师基本功评委等工作,承担很多艺术推广和研究工作。教育专家将她的教学风格归纳成——唯美而偕动。沈老师把这种特点加以建构,创新了教学模式;把这种方法加以演绎,生成了教学主张。她的美术课荣获江苏省一等奖,登上《光明日报》等核心报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在长久的教学砥砺中,她潜心立德树人,创新教学模式,以教育实证研究,直面时代之问。

  2022年数字化战略行动下,沈老师继年初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后。面对时代的变革与发展的洪流,她聚焦新时代中学美育创新,以人为本,以想象力建构新方式,通过可选择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科技、教育与生活在美育中实现共融,打造数字支撑下的学科建设新样态。依托“高校+高中”双高协同美育创新人才培养,通过跨学科学习、科艺融合、数字探究,帮助学生找寻到人生前行的意义和快乐,赋予正确对待过程与结果的勇气和信心。将更广泛的美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有示范作用、推广价值的区域性案例。 

       “唯美偕动”潜心立德树人 

       唯美:让学校美育回归教育原点。美育是快乐情感的体验,她与诸育相参、互相促进。 

       偕动:改变以往纯粹的模仿与再现,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美育融合发展。 

       在人与智能共生的环境中,沈老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校美育回归教育原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丰富精神内涵在师生艺术创作中充分呈现。过去一年,她辅导学生创作了《苏州教师抗疫图鉴》《致敬航天追梦人》《农历新年品五育》《二十四节气》等,以贴近生活实际为导向,催生学生鲜活的思考与创作。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苏州教育公众号连载,《图鉴》长卷点击量3.8万+,登上教育部新闻办客户端。《中国中小学美术》头条整版刊载了她立德树人的美育创新故事,“以实招实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美术课堂落地见效,丰富拓展中学美育发展内涵”。《新华日报》、电视台以“从红色美育到思政金课”专题报道,一年两上学习强国。以时代价值认同,构筑起全面赢得未来的美育精神谱系。 

       “唯美偕动”创新教学模式 

       唯美:立足美育创新营建生命成长育人观,变革教学生态,创新教学模式。 

       偕动:在伟大新时代,将多姿多彩的艺术创作与科技迭代、文明发展交织在一起,化作艺术构想的澎湃动力。特色高中迎来内容、形式等多重范畴的美学复兴。 

       2022年11月,沈海泯美育案例《五维突破:AI时代预见未来学校美育创新》,历时3个月初审终审,从全国305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卓越案例”奖(全国仅8例)。人民教育家于漪为活动写来长信,她指出获奖案例的设计者、实践者主动作为的奋斗精神令人感动,以卓有成效的教学变革活动,证明了“创新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底气和积累的支撑”。沈老师代表获奖者在大会主题发言。其后,上海教委邀请她在“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美育交流。《江苏教育研究》“人物”栏目进行主题专访。 

       科学与艺术跨学科主题学习。六中艺术教育30周年,沈海泯写信给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展呈了科艺融合项目建设。希望在科学家精神引领下,在“艺术和科学”的无定性语境中找到可供选择的创新育人方向。不久收到了97岁的李政道先生为六中亲题“李政道科学与艺术教育基地”。师生们以艺术创作为牵引,将科技科普协同融合,印象画派与牛顿的色散实验、毕加索立体主义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彭罗斯三角“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到埃舍尔的混维互悖空间……从物理到数学到艺术,学生在感悟“科学的真”的同时,主题创作表达“艺术之美”。跨科学习培养了学生具备融会贯通、化知成智的信心和能力,拥有了直面现实、综合应用多学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数字技术融入美育核心场景。沈老师深研交互设计,规划建设体现人与人情感链接的“音乐馆”,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校史馆”和多媒体演绎的“美术馆”合而为一建成“科艺融合数字探究中心”课程基地。4个月开发“苏州六中”小程序,从内容排版到功能架构,实现面向社会开放预约、在线观展功能。组织学生围绕天文、农业等科学主题创作,以可听可视的艺术形式,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推广,逐步达到区域全媒体传播。 

       “唯美偕动”引领团队发展 

       唯美:新时代学校美育创新,已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的知行之道。 

       偕动:把师资队伍建设这件事坚持做了二十年。 

       时势正在面向问题而变革,探索、创新已成为时代主题。沈老师前后担任过苏州文化艺术类中心组组长、市兼职美术教研员等很多艺术研究工作。辅导教师连续在省公开课、技能赛中获一等奖,教学团队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获省市“工人先锋号”。2022年,沈海泯领衔市名师工作室、市名师共同体多层级教师队伍,通过智慧资源建设、智研方式探究、情智课堂实践,开发“体验·感悟/建构/表达/创意”四大模块资源,将线上“数字化资源开发”和线下“体验性学习”虚实结合,建成“美育创新”云端一体化平台。2022年12月,相关成果《AI时代中学体验性智学美育的实践创新》获苏州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从AI时代教师的原动力、内生力和反思力着手,积极探寻具备持续学习力、一流实践力、坚定变革力和持久研究力的美育师资队伍培育新方式。 

       2022年11月,沈老师带领六中教师承办“苏州+美术高考模拟联考”,连续八年公益助力苏锡常47所高中校万名高三艺考生,大数据分析研判、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坚持美育面向人人。同月,承办省“新时代美育创新”云端分享会,她与国美、北电、南艺院长,上交大和省教科院学者一起,同台进行“高校+高中”美育创新育人对话,22万人次在线观看。 

       世界日新,新时代学校美育创新正在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有为之学,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知行之道。通过美的教育、爱的关怀,沈老师积极探寻一种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发现自我、规划自我,从而超越自我。这是她心中理想中的教育,让师生在内外兼修的美育中不断淬炼智慧、发展收获,从而成为完整的人。 

责任编辑:周灵

沈海泯:唯美而偕动
——江苏省苏州艺术高级中学校教师沈海泯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23-07-10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沈海泯,美术教学26年。获评“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姑苏教育领军人才”“中共苏州市委十一届党代表”“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所带团队获省、市“工人先锋号”。沈老师不仅承担了本校的专业教学和管理工作,还担任苏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名师共同体领衔人,全国高校美术教师基本功评委等工作,承担很多艺术推广和研究工作。教育专家将她的教学风格归纳成——唯美而偕动。沈老师把这种特点加以建构,创新了教学模式;把这种方法加以演绎,生成了教学主张。她的美术课荣获江苏省一等奖,登上《光明日报》等核心报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在长久的教学砥砺中,她潜心立德树人,创新教学模式,以教育实证研究,直面时代之问。

  2022年数字化战略行动下,沈老师继年初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后。面对时代的变革与发展的洪流,她聚焦新时代中学美育创新,以人为本,以想象力建构新方式,通过可选择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科技、教育与生活在美育中实现共融,打造数字支撑下的学科建设新样态。依托“高校+高中”双高协同美育创新人才培养,通过跨学科学习、科艺融合、数字探究,帮助学生找寻到人生前行的意义和快乐,赋予正确对待过程与结果的勇气和信心。将更广泛的美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有示范作用、推广价值的区域性案例。 

       “唯美偕动”潜心立德树人 

       唯美:让学校美育回归教育原点。美育是快乐情感的体验,她与诸育相参、互相促进。 

       偕动:改变以往纯粹的模仿与再现,将数字技术与传统美育融合发展。 

       在人与智能共生的环境中,沈老师坚定不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让学校美育回归教育原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蕴含丰富精神内涵在师生艺术创作中充分呈现。过去一年,她辅导学生创作了《苏州教师抗疫图鉴》《致敬航天追梦人》《农历新年品五育》《二十四节气》等,以贴近生活实际为导向,催生学生鲜活的思考与创作。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苏州教育公众号连载,《图鉴》长卷点击量3.8万+,登上教育部新闻办客户端。《中国中小学美术》头条整版刊载了她立德树人的美育创新故事,“以实招实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美术课堂落地见效,丰富拓展中学美育发展内涵”。《新华日报》、电视台以“从红色美育到思政金课”专题报道,一年两上学习强国。以时代价值认同,构筑起全面赢得未来的美育精神谱系。 

       “唯美偕动”创新教学模式 

       唯美:立足美育创新营建生命成长育人观,变革教学生态,创新教学模式。 

       偕动:在伟大新时代,将多姿多彩的艺术创作与科技迭代、文明发展交织在一起,化作艺术构想的澎湃动力。特色高中迎来内容、形式等多重范畴的美学复兴。 

       2022年11月,沈海泯美育案例《五维突破:AI时代预见未来学校美育创新》,历时3个月初审终审,从全国305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中国基础教育卓越原创案例“卓越案例”奖(全国仅8例)。人民教育家于漪为活动写来长信,她指出获奖案例的设计者、实践者主动作为的奋斗精神令人感动,以卓有成效的教学变革活动,证明了“创新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底气和积累的支撑”。沈老师代表获奖者在大会主题发言。其后,上海教委邀请她在“长三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讨会”美育交流。《江苏教育研究》“人物”栏目进行主题专访。 

       科学与艺术跨学科主题学习。六中艺术教育30周年,沈海泯写信给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展呈了科艺融合项目建设。希望在科学家精神引领下,在“艺术和科学”的无定性语境中找到可供选择的创新育人方向。不久收到了97岁的李政道先生为六中亲题“李政道科学与艺术教育基地”。师生们以艺术创作为牵引,将科技科普协同融合,印象画派与牛顿的色散实验、毕加索立体主义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彭罗斯三角“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到埃舍尔的混维互悖空间……从物理到数学到艺术,学生在感悟“科学的真”的同时,主题创作表达“艺术之美”。跨科学习培养了学生具备融会贯通、化知成智的信心和能力,拥有了直面现实、综合应用多学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数字技术融入美育核心场景。沈老师深研交互设计,规划建设体现人与人情感链接的“音乐馆”,与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校史馆”和多媒体演绎的“美术馆”合而为一建成“科艺融合数字探究中心”课程基地。4个月开发“苏州六中”小程序,从内容排版到功能架构,实现面向社会开放预约、在线观展功能。组织学生围绕天文、农业等科学主题创作,以可听可视的艺术形式,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推广,逐步达到区域全媒体传播。 

       “唯美偕动”引领团队发展 

       唯美:新时代学校美育创新,已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创新的知行之道。 

       偕动:把师资队伍建设这件事坚持做了二十年。 

       时势正在面向问题而变革,探索、创新已成为时代主题。沈老师前后担任过苏州文化艺术类中心组组长、市兼职美术教研员等很多艺术研究工作。辅导教师连续在省公开课、技能赛中获一等奖,教学团队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荣获省市“工人先锋号”。2022年,沈海泯领衔市名师工作室、市名师共同体多层级教师队伍,通过智慧资源建设、智研方式探究、情智课堂实践,开发“体验·感悟/建构/表达/创意”四大模块资源,将线上“数字化资源开发”和线下“体验性学习”虚实结合,建成“美育创新”云端一体化平台。2022年12月,相关成果《AI时代中学体验性智学美育的实践创新》获苏州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从AI时代教师的原动力、内生力和反思力着手,积极探寻具备持续学习力、一流实践力、坚定变革力和持久研究力的美育师资队伍培育新方式。 

       2022年11月,沈老师带领六中教师承办“苏州+美术高考模拟联考”,连续八年公益助力苏锡常47所高中校万名高三艺考生,大数据分析研判、有效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坚持美育面向人人。同月,承办省“新时代美育创新”云端分享会,她与国美、北电、南艺院长,上交大和省教科院学者一起,同台进行“高校+高中”美育创新育人对话,22万人次在线观看。 

       世界日新,新时代学校美育创新正在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有为之学,成为推动社会创新的知行之道。通过美的教育、爱的关怀,沈老师积极探寻一种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引导师生发现自我、规划自我,从而超越自我。这是她心中理想中的教育,让师生在内外兼修的美育中不断淬炼智慧、发展收获,从而成为完整的人。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