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50岁生日当天,马虹霞主动向组织递交了去陕北延安支教的申请,她说:作为一名有着近30党龄的老党员,再有一年工作也要30周年了,申请去支教,只是想实现自己最简单的一个愿望。2022年7月,延安市第一中学师生拿着伞,含着泪甚至失声痛哭向马老师道别的视频在网上传开后,很多人问及马老师支教的感受,马老师的回答是:
第一:付出一份真心,得到一份真情。
“老師,要多保重身体。” “老師,一定要再回洛川來。”“老師,我們会想你的。”“老师,这把伞送给你,给你遮风挡雨,也可以防晒。”……道别那天的话语多么朴实而真挚。 “老师,我想你了。” “老师,我最遗憾的是那天送别时没有再见你一面也没能把想说的话说给你。” “老师,延安下冰雹了,我拍小视频给你看。”……这是离开延安一中后孩子们陆陆续续在微信里发过来的。在延安市一中任教一年,马虹霞老师被学生评为“受欢迎的老师”,这一年间,马老师不仅用丰厚的学识滋养着学生,更是用大爱温暖着他们。每天的课马老师都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力求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并受到启发,学到方法;下课了,有孩子肚子饿了会跑到马老师办公室来找点小点心吃;在操场上散步,学生会跑过来和马老师一起走走聊聊,倾吐心事;每次月考和期中考试,马老师都会个人出资购买小礼物,奖励班级中进入年级前50名的学生,这个小小的礼物,学生收获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激励,收获的是对自己努力后的信心。临别之际,学生们也纷纷要给马老师送小礼物,被马老师拒绝,“给我写点留言吧,回无锡后能常常翻看,也会一直记得你们一张张充满朝气的可爱的脸”,离别的当天,学生把两本厚厚的留言本塞给了马老师,每一句都发自肺腑,每一句都写下了对老师的爱,马老师也给任教班级的所有同学每人买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花了多个晚上的时间为每个人写了不同的留言,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上课的基本规范,批改作业的严谨,做人的基本规矩,平时的言行举止……每一件小事马老师都做到把爱学生与规矩结合并言传身教,很多学生都感慨:我以后也要做像马老师一样的老师。
爱学生,学生才会爱你,爱学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没有了爱,其他一切教育教学都是空洞。
第二:用爱感化学生的心灵
在去延安一中的自我介绍中她多次说到“情感教育”教育观,老师爱不爱学生,其实只有学生清楚,你给他再多的零食,你的课讲得再好,你给他们打再高的分数,当学生认为你从心里其实不在乎他们,那他们是不会喜欢你的。相反,如果你心里有爱,哪怕上课你说错话,哪怕你偶然“拍打”或者骂他们,他们仍然会喜欢你。有一次上课,一个男孩子实在瞌睡得不行,马老师边上课边走到他跟前敲敲桌子提醒他,无奈他实在瞌睡,一会眼睛又闭上了。为了让他清醒,马老师就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很显然他不在状态,回答不出来,提示加鼓励,他终于回答出来了,想想这下应该清醒了吧,就让他坐下去。没成想这孩子坐下才几分钟后又开始打瞌睡,马老师只好走过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他赶紧坐直了,挺拔着身体表示一定要认真了,但没一会他又开始闭上了眼睛,这一次马老师假装真的“生气”了,走过去狠狠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了一巴掌,由于这男孩子瘦,肩胛骨突出,马老师的手也被拍痛了,她故意虚张声势说,哇!好痛呀!男孩子腼腆地看着她笑着说,我也很痛啊,不过清醒啦!下课后马老师有点内疚是不是下手重了,赶紧找他来问情况,一方面那孩子说昨晚在宿舍没好好睡觉,今天确实瞌睡得不能自控,然后他也说,老师谢谢你上课对我不离不弃,您真的很认真啊!后来别的同学在给马老师的留言中也说到老师上课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一遍遍地提醒他们,一次次唤醒他们,让其他同学也很受感动。确实,孩子们是有基本的判断能力的,你是否真心待他们,他们一目了然,他们也会用自己的行为给你以回报。由于学习习惯问题,一些孩子基本上课坚持不了40分钟,马老师有时候也很无奈,充其量说一句“我拿什么拯救你啊,我的孩子”,有孩子在给她的留言中说,这句话让他们感觉老师是真为他们好,把他们比作自己的孩子,他们感觉和老师的关系更近了,内心也惭愧,就努力克制自己要好好听课。
有个男孩子因为一些原因和一个管理的老师之间有点冲突,他很不服也很愤怒,扬言要做极端的事。那天正好是周末,马老师听说后,就把那个男孩子叫到办公室和他谈心、聊天,还让那个孩子和自己一起批刚刚考试完的试卷,问及批卷子的感受时,他说感觉做老师也很不容易,周末了还要批卷子,而且每次考试他们以为分数是很容易出来的,没想到老师一点一滴批得很认真,在聊天和批试卷的两个多小时里,马老师还为他倒了水,拿出小零食和他一起分享,孩子情绪稳定了,对老师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说自己不会去做极端的事了。
用爱感化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去温暖另一个心灵,马老师做到了。
第三:尽可能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老师,我还没出过洛川呢”“老师,我很向往啥时候去西安看看” “老师,你多讲讲你们那里的事吧”等话是孩子们和马老师聊天时常说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马老师尽可能多地结合教学内容多给他们讲讲“无锡地区的故事”。比方,在讲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提到商人的鼻祖范蠡,借机给他们讲蠡湖,蠡园有关的故事,说到范蠡和西施“泛舟蠡湖”时,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脸上的羡慕你完全可以想象,很多人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好美的场景啊!“老师,我一定要去蠡湖看看”。讲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从荣氏家族到荣巷,再讲梅园,孩子们充满了期许;讲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发展,无锡的“华夏第一县”,“华夏第一村”以及他们在街上看到的“海澜之家”“红豆服饰”等品牌,孩子们眼中充满了对无锡的向往,这个时候马老师不忘“添油加醋”:江南大学就在我家附近,考到江大我接你,孩子们就表现出了跃跃欲试的样子。春节回来发现无锡城市的灯光秀很漂亮,马老师拍了小视频带回去给他们看,还特意把无锡市中心的双子座“陕西东岭锡上”拍得很清楚给他们看,让他们更有“近距离感”。马老师爱出去旅游,上课中每每涉及到的地方,要么给他们看照片,要么给他们讲在当地的感受,很多孩子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表示一定要好好读书争取考大学到外地去,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马老师用这八个字对《无锡日报》的记者做了自己支教的总结,她说自己只是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应该做的。一年的时间很短,能做的事情有限,她只希望用自己的每一堂课乃至一言一行,能给当地学生带去点滴影响,让他们生出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满怀对未来的希望。
第四:用饱满的热情书写自己的人生
支教的一年是忙碌的,马老师担任高中两个文科班加两个理科班的教学任务,课时量已经饱满,但每当组里有老师请假时或有外出培训等任务时,马老师就主动肩负起代课的任务,有一天她连着上了五节课,最后一节课上完拖着发软的两腿无力地往办公室走时,一个孩子主动跑过来要搀扶她到办公室,那个孩子还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上你的课,那一刻她觉得再累也是值得的。上示范课、听课评课、开讲座、指导青年教师,备课组的工作安排,月考、周考的出卷等,主动申请夜自修值班……在繁重的工作面前,她迎难而上,以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异的工作实绩,先后两次荣获延安市第一中学优秀教师,延安市一中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洛川县优秀教育工作者,无锡市对口支援延安工作组对马老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太湖湾与宝塔山的“山水相牵”见证着两地共奔小康的深情与厚谊,一年又一年支教教师们不断接力用智慧与汗水托举起黄土高原的希望,作为无锡市支教团队的一员,马老师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怀着对延安教育的炙热情怀,放弃舒适的生活环境,远离亲人去支教,恪尽职守,努力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支教工作,展现出高尚的教育情怀、可贵的人文精神和精湛的业务素质。
“时间是最好的东西,它从来不说一句话却回答了所有的问题”,是的,时间已经做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