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综合

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作者:杨银付 发布时间:2018-03-0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杨银付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开启了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建设教育强国”在党代会报告里是第一次提出。教育现代化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并通过改革把它落到实处,我就围绕构建一个怎样的教育体系来谈谈认识。

  一、以分类管理、特色发展为导引,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存在的,促进人的发展,并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教育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分类规划,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比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原来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现在就有了很大改变,专业研究生招生数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持平,调整了培养人才的类型结构。这是一个分类管理的思路。以分类管理为基础,推进特色发展还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强实证研究,从而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

  二、以尊重主体、激发活力为方法,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

  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发展活力非常重要。活力从哪里来?我觉得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激发地方活力。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这个时候地方发展的针对性显得特别重要。在我们的改革中也特别强调要尊重基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创新。要保护和调动地方改革、基层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先行先试,鼓励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第二要激发学校活力。必须尊重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积极推动管办评分离。任何改革只有最后落实到学校,体现到学生和教师身上,才最终见到实效。第三要激发教师活力。教师是立教之本,我们要充分激发教师活力,保障教师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让教师们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第四要激发学生活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聚焦核心素养,聚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努力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以个人学习账户和学分累计认证转换为导引,构建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这项改革虽然看起来属于微观层面,但它也是最宏观的。比如宏观上有一个命题是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学生有多次选择、尝试的机会,怎么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最终还是要构建个人学习账户学分累计认证转换制度。学分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还没有完全落地。我们要真正推行弹性学习的选课走班等改革,探索量身定制的教育体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学分累计认证转换制度。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路

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
发布时间:2018-03-01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作       者:杨银付

  ■杨银付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教育方面最大的亮点,就是开启了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其中,“建设教育强国”在党代会报告里是第一次提出。教育现代化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并通过改革把它落到实处,我就围绕构建一个怎样的教育体系来谈谈认识。

  一、以分类管理、特色发展为导引,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

  教育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存在的,促进人的发展,并进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教育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分类规划,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分类评估。比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原来主要是培养学术型人才,现在就有了很大改变,专业研究生招生数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基本持平,调整了培养人才的类型结构。这是一个分类管理的思路。以分类管理为基础,推进特色发展还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当下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强实证研究,从而构建适切性、协调性的教育体系。

  二、以尊重主体、激发活力为方法,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

  构建主动性、能动性的教育体系,发展活力非常重要。活力从哪里来?我觉得至少有四个方面:第一要激发地方活力。中国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这个时候地方发展的针对性显得特别重要。在我们的改革中也特别强调要尊重基层,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创新。要保护和调动地方改革、基层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先行先试,鼓励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第二要激发学校活力。必须尊重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积极推动管办评分离。任何改革只有最后落实到学校,体现到学生和教师身上,才最终见到实效。第三要激发教师活力。教师是立教之本,我们要充分激发教师活力,保障教师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高教师的主体意识,让教师们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第四要激发学生活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聚焦核心素养,聚力人才培养制度改革。努力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常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以个人学习账户和学分累计认证转换为导引,构建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体系。

  这项改革虽然看起来属于微观层面,但它也是最宏观的。比如宏观上有一个命题是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让学生有多次选择、尝试的机会,怎么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最终还是要构建个人学习账户学分累计认证转换制度。学分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还没有完全落地。我们要真正推行弹性学习的选课走班等改革,探索量身定制的教育体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学分累计认证转换制度。

(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