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苏派教育 > 杏坛星光 > 正文

孙长江:把课堂留给学生(图)

作者:鞠斐 发布时间:2015-10-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一直以来,小湖中学数学教师孙长江始终都秉承着这样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导力量,而老师则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997年,年仅19岁的孙长江师专毕业,成为了小湖中学的一名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孙长江就面临着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他的学生们和他的年龄相差无几,其中最大的一名学生已经17岁,只比他小了不到两岁。

和几乎所有年轻老师刚工作时的遭遇一样,孙长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们对他并不像老教师那样尊重,注意力难以集中,上课纪律有些散漫。有时甚至会有一些大胆的学生,上课时还会和他开开玩笑,说些和学习无关的废话。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孙长江并没有把这种情况当成困难,恰恰相反,他反而从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他发现:虽然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掌控能力较弱,但在课后的单独辅导和课外谈心时效果却特别好,学生们都更喜欢和年轻的老师进行交流,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和老师是同龄人,心理距离更接近,共同语言更多,遇到学习中不懂的问题也更敢于提问,不会不懂装懂。

既然年轻老师的长处和弊端都很明显,那干脆就扬长避短,充分出年轻老师轻松灵活的一面。从那时起,孙长江就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讲课风格,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典故,或者用脑筋急转弯或是小笑话来有组织地串联起自己的上课内容,不去过分强调课堂纪律,转而去努力营造风趣活泼的课堂氛围。没想到,这种转变让他在学生中颇受欢迎。

如果在上课时,让学生放开手脚,自己讲课、自主学习,那会是什么样子呢?从那时起,孙长江就有了这样一个模糊的念头。

从2013年开始,小湖中学开始实施“学进去、讲出来”的学讲计划,主张“教师走下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教学改革。这恰好与孙长江心底的那个模糊的念头相吻合。此时的孙长江虽然已经不再年轻,可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却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启发,让他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

孙长江知道,学生们更喜欢和同龄人交流,因此,他实施学生成长伙伴制,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发挥不同学生不同科目的优势,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讲解、自主讲学,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头脑去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去交流,营造出主动、互助的课堂氛围。

他发现,比较和竞争更能够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提问时采取抢答计分制,在每节课、每周都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积分评比,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良性竞争中达到主动提高的效果。

在课堂改革的过程中,孙长江还注意倾听学生们自己的声音,让他们提出课堂改革的意见。有学生表示,表现优异的优秀学习小组只能得到口头表扬,虽然能起到一时的刺激作用,但时间长了就容易感到疲惫,缺乏一个长期效用,如果能够增加一点物质奖励效果可能会更好。孙长江听说后觉得很有道理,向学校领导反映,希望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奖励措施进行调整。学校批准后,每周的优秀学习小组成员都能得到类似一支笔、一本笔记本这样价值不等的小奖品。奖品虽小,但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这一项小小的变革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意见得到了重视,更进一步地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如今,小湖中学的课堂和孙长江刚参加工作时已经截然不同,不再是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演着独角戏、学生们在座位上鸦雀无声做笔记的景象,而是变成了“学生扎堆讨论、老师在旁引导、小组互助讲解、全班踊跃发言”的一派热闹景象。尽管课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孙长江觉得这一切还不够。他认为,教师还可以讲得更少一些,学生还可以学得更多一些,我们可以更多地把教室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在学习中不但收获知识,也收获更多的自主、自律和自信。

编辑:汤雯

责任编辑:刘北洋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