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一年中最长的一个假期,两个月的时间。暑假用来干什么?放假避暑,休息放松。这段时间可以让孩子好好放松一下,休息娱乐之余,种点自己的自留地,比如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打打自己喜欢的球,上上自己喜欢的网,练练自己喜欢的字,唱唱自己喜欢的歌,喜欢干啥干点啥。
休息?休想!放松?加压!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真实的情况是,暑假还没有开始,父母就给小学孩子的报上了各种兴趣班,初高中的孩子就补上了数理化外语的课。上午接着下午,跑了这家跑那家。要问暑假孩子在哪里?不是去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火热的补课需求拉动了补课经济,学校周边不说,补课的广告单不请自来。就是大街闹市,即便是小巷深处,培训的牌子醒目可见。品牌加盟,本地自创,明的暗的,大的小的,好的差的,良莠不齐,难计其数。
家长补课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是内心自发,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认为补补更稳固;另一方面是深受启发,补课者明示暗示,宣传发动,放话不补跟不上。于是你补我补大家补,要补一起补,暑假成了孩子们休不得的第三学期。
对于那些在学校里没有学好的学生,补课就可以教好吗?难道真是民间有高人,补课有高手?补课老师真有点石成金,妙手回春的天法不成?他们补课怎么补?无论是一对一的补课还是一对多人的上课,基本做法是发发讲义,做做题目,讲讲试卷。我所知道的,有的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甚至小学就开始,常年累月的补课,成为补课专业户。有的学生补课就是到老师那儿做题目,完成作业任务。时间久了,学生反而形成拐杖依赖效应,没有教师指导,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学生补课,吃苦受累,效果几何?这个我暂且不论,我想学生有感触,家长有体会,考试有检验。我所关心的是为什么要补课?回答或许是成绩差,跟不上。
成绩差,跟不上,就如同营养差,身子虚一样,补补是需要的,但是补什么?怎么补就值得我们思考。一般的做法是缺什么,补什么,数学不好补数学,英语不好补英语,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为什么,进补之时如果胃口不开,食欲不振,山珍海味也是味同嚼蜡,难以下咽。即便吃下肚,狼吞虎咽,不消化,不吸收,也是徒劳无益。
补课与进补有着同样的机理。如果孩子趣不在此,心不在焉,家长感兴趣的兴趣班孩子不感兴趣,补课老师在大讲鸿鹄之志,孩子“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开小差已经开到天边了,补课会有效果吗?孟老夫子早就有言在先:“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分析病因,找到病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补课才能有的放矢,补到点子上。如果我们家长全面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孩子成绩差的现状和原因,就会发现问题出在哪里。学习成绩不好,有基础智力原因,有习惯方法问题。简单归结为不听话,父母的谆谆告诫当做耳边风;不专心,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不用功,怕苦怕累怕上学,做到作业头皮麻;不进取,浑浑噩噩,吊儿郎当;不文静,风风火火,心神不宁。对症下药,其实很多孩子真正要补的是以下五课。
理课。不理,不讲道理。学习差总是伴随着行为习惯差,老师谓之“双差生”。我以为这个判断还没有到位,行为差还源自于习惯习性差。这类孩子不讲道理,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不懂,不可理喻,好说歹说听不进;不明事理,不辨好坏,父母的良苦用心当做驴肝肺。这些孩子不加调教,任其发展,最终会成为思维偏差,行为偏执,性格偏怪,个性偏异,极其自恋,极为自爱,极度自私,极端自我的一类人,水泼不进,刀枪不入。对于这种人,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行为心理脱敏矫正,拉回正轨,所有的说教都是与虎谋皮,所有的补课都是对牛弹琴。
志课。不志,胸无大志。没有明确的志向,没有奋斗的目标,没有奋斗的动力,不是在仰望星空,而是在脚底转圈,不是在蓝天上翱翔,而是在屋檐下做窝。这辈子想干点什么,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即使没有想得那么高远,那么这一年这学期要学一项什么爱好,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也要心中有数。少年有志,人生早起。有志就在年少,志向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有没有志向代表着这个孩子有没有懂事,懂事早还是懂事迟。一旦懂事,自觉自省,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立即解决,那就是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自己要学,变我为父母学为我自己学,为我未来学,为我终身幸福学。要饱肚里饱,要好自己好。一旦自己要求学,动力问题立刻解决,自带动力,学有目标,学有干劲,越学越有劲,越学越想学,越学越聪明。
勤课。不勤,怕苦怕累。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但是知识不会从天下掉下来,也不会自动钻进你的脑子里。天上掉金子也是属于早起的勤快人。学习必须用心动脑,勤学苦读。这一点古人既有言教也有身教。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孔子韦编三绝,李密牛角挂书,管宁割席分坐,匡衡凿壁偷光,学问从何而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懒为害,一懒百事成蹉跎,懒惰成性,一事无成;勤为本,一勤万事成等闲,铁杵磨成针。如今高考女状元不是半边天而是飞满天,有专家分析这与考试语数外的选科设计有关,但是也不要回避女生懂事勤奋好学的客观事实,一些男孩子没有女孩子那么用心用功,须眉让了巾帼,这也说明不勤不快,学习也不会有多大长进。
孝课。不孝,目无尊长。百善孝为先,这是古人家教的经验之谈。孝敬父母,体谅父母的艰辛,体会父母的用心,有敬畏,知礼仪,守规矩,这样的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学校也会是好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有出色的表现。相反如果是志气不大脾气大,本事没有资格好,说话做事独断专行,毫无顾忌,这种桀骜不驯的刺猬式学生教不得、管不了,不要说孔子孟子,就是天王老子也没辙。我曾看到这样的学生,任性、暴躁、刁蛮、无礼,对父母没有起码的体谅和尊敬,不是听从父母的要求,而是冒犯父母的尊严,伤害父母的情感。自己想做的事情,父母不同意,一哭二闹三上吊。明明自己做得不对,父母亲说不得,骂不得,他的声音比父母还要高,他的气势比父母还要凶,父母已经无法管束驾控,气不过恨不过悔不过,面对这些姑奶奶、小少爷、小祖宗,父母亲只得暗自伤心抹泪。
体课。不体,体格不健。学习是很辛苦的事情,当今学生起早摸黑,也是脑力劳动中的重体力活,没有健康的身体,坚强的毅力,是会吃不消的。因此暑假中父母应该抓住难得的时间,带领自己的孩子制定一个锻炼的计划,把强身健体的锻炼和孩子的兴趣活动结合起来,或打球,获游泳,或爬山,或旅游,增强一点孩子的体力精力。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多与孩子接触交流,释放孩子的压力,唤起孩子良好心情,建立起与孩子良好的感情,顺便补一补拉下的亲情课,全家开开心心,齐心协力面对暑假以后的新学期。父母要知道在孩子学习问题上,唯有孩子和父母心心相印,方能心想事成。
补小课得先补大课,大课是醒脑开窍,健脾开胃。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进行国学启蒙,以《弟子观》学礼仪规范,国学夏令营里明理知规尊礼,学好做人;少年军校里军训磨练吃苦耐劳的品质意识,励志奋发;换居贫寒家庭,体验艰难困苦,珍惜幸福生活,感恩父母。如果大课补好了,所有的思想和方法问题解决了,那么小课就有可能事半功倍,少补而就,不补而通。
(作者单位:丹阳市教育局)
编辑:李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