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苏派教育

软心肠·热心肠·好心肠

作者:周竹生 发布时间:2015-10-1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又到了招生的季节,家长为子女找一所心仪的学校犯愁,有的学校校长为难以容纳人满为患的生源发愁,解决这“两愁”问题,既要认真贯彻招生政策,又要能满足家长的愿望,绝非易事。

前几天在一所学校,和校长谈起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话题,听到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去年秋季开学之前,有从外地来打工的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到学校报名上学,因为报名的材料和手续不全,学校没有接受。看到人家的孩子都有学上了,自己的孩子求学无门,失望的家长一屁股坐在学校的大门口,失声痛哭起来。恰巧这位校长看到,上前询问。家长叙述,因为家庭十分困难,来到丹阳打工,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听着家长如泣如诉的哭诉,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神情,校长心软了,答应让他们孩子进来读书。

校长告许我,解决了这些孩子的读书难题,自己还要面对教师那里的压力,去跟教师打招呼,说好话,求得教师的理解和配合。教师发牢骚说,校长你看到人家哭叙,你心一软,动了恻隐之心,收了这些孩子,但把麻烦交给了我们。因为这些孩子大多基础差,英语等课程开设不全,学习习惯也不好,难教难管。教师抱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校长对教师说:“不收这些孩子,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们到哪里去上学。我也知道收了这些孩子会给你们带来麻烦,你们就算可伶可伶这些孩子,做做好事吧。”

一个五大三粗,身高七尺的堂堂男子汉校长,居然有一副菩萨心肠,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个四五千学生的学校的校长,目睹困难家庭的困难学生,心慈手软,开辟入学的绿色通道,校长的这种同情弱小的慈悯情怀,令我感动和敬佩,也使我联想到办好教育,做好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情感品质元素。

软心肠——侠骨柔情,慈悲为怀。 好老师要有一副软心肠,软心肠不仅仅是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关爱弱小必须的心灵情感,这也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失去的帮扶贫困的善良心地,这更是掌握着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工作者防治心肠硬化无视弱者诉求的自我提醒。看不得贫困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武训乞讨积钱,为贫寒人家子弟兴建义学,“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五六十年之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积极投身乡村教育,推行平民教育,他带头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住进牛棚柴房,要把整个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向农民“烧心香”。中国古代贤圣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这应该是所有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操守。平等的接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非但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对于一些贫困弱小的特殊群体,对于暂时处于困境中的学子,教师还应该还格外地给予同情关怀,鼓励帮助。相反如果对于那些贫寒者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小者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对于人民群众正当的诉求乃至请求不理不睬,拂手而去,如此铁石心肠搞出来的教育,一旦缺少了绵柔情怀,人民群众品味教育时就会发觉不是那个纯正味了。

热心肠——古道热肠,侠肝义胆。 好老师要有一副热心肠,对人对事都热情似火,温暖如春。热心肠的教师带着一团火,既为学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又给学生带来了温暖。教师教书育人,既言教更身教,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既教知识传授,又教如何做人。热情施教,学校应该成为社会最真诚最温馨的情感地带,教师应该成为人类最真诚最温馨的情感大师。教师的热心是融化学生心中问题和情感坚冰的热水袋,由热心而释放出的爱心,是浇灌学生上进的雨露养分。热心的教师不仅喜爱好的学生,喜爱好的干部,也喜爱那些暂时还落后或情况特殊的学生,给予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当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热乎乎的言谈举止中直接感受到“老师那么关心我”,自然会激发出振奋精神,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勇气,产生出“我不会让老师失望”或“不努力学习,对不起老师的一片爱心”的进取意识。热心肠的教师也会感染教育出热心肠的学生,他们不会消沉,他们不会冷漠,他们心中始终燃烧者一团利己利人的火。在给自己不熄的前进动力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力量。你温暖着我,我温暖着你,这个世界将不再冷漠。

好心肠——心地善良,乐善好施。 好老师要有一副好心肠,好心肠里是装着的是老师美好的世界,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教育,美好的梦想,美好的学生。好心肠的老师眼前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不管教什么学生都对其寄予美好的期望,都会本着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信念努力去教育他们。好心肠的老师做什么事带着一种美好的愿望,都会尽其所能,力求做得尽善尽美。好心肠的老师说什么话都有好的表达,好听的言辞,言语都不会伤人损人害人。好心肠代表师德的至高境界——职业理想伟大,职业责任明确,职业纪律严格,职业作风优良,职业道德优秀。尽管好心不一定会得到好报,好人不一定都会吃到好果子,但是有一副好心肠的老师从做人角度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用不着以深奥生硬的词语给教师的师德规范定语诠释,只要记住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心要能软一点、热一点、好一点,带着一副菩萨心肠做老师,不怕做不好教师。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

软心肠·热心肠·好心肠
发布时间:2015-10-19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周竹生

又到了招生的季节,家长为子女找一所心仪的学校犯愁,有的学校校长为难以容纳人满为患的生源发愁,解决这“两愁”问题,既要认真贯彻招生政策,又要能满足家长的愿望,绝非易事。

前几天在一所学校,和校长谈起外来务工子女入学话题,听到了一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去年秋季开学之前,有从外地来打工的家长带着他们的孩子到学校报名上学,因为报名的材料和手续不全,学校没有接受。看到人家的孩子都有学上了,自己的孩子求学无门,失望的家长一屁股坐在学校的大门口,失声痛哭起来。恰巧这位校长看到,上前询问。家长叙述,因为家庭十分困难,来到丹阳打工,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听着家长如泣如诉的哭诉,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神情,校长心软了,答应让他们孩子进来读书。

校长告许我,解决了这些孩子的读书难题,自己还要面对教师那里的压力,去跟教师打招呼,说好话,求得教师的理解和配合。教师发牢骚说,校长你看到人家哭叙,你心一软,动了恻隐之心,收了这些孩子,但把麻烦交给了我们。因为这些孩子大多基础差,英语等课程开设不全,学习习惯也不好,难教难管。教师抱怨,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校长对教师说:“不收这些孩子,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们到哪里去上学。我也知道收了这些孩子会给你们带来麻烦,你们就算可伶可伶这些孩子,做做好事吧。”

一个五大三粗,身高七尺的堂堂男子汉校长,居然有一副菩萨心肠,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个四五千学生的学校的校长,目睹困难家庭的困难学生,心慈手软,开辟入学的绿色通道,校长的这种同情弱小的慈悯情怀,令我感动和敬佩,也使我联想到办好教育,做好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特殊的情感品质元素。

软心肠——侠骨柔情,慈悲为怀。 好老师要有一副软心肠,软心肠不仅仅是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关爱弱小必须的心灵情感,这也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失去的帮扶贫困的善良心地,这更是掌握着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工作者防治心肠硬化无视弱者诉求的自我提醒。看不得贫困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贫民教育家、慈善家武训乞讨积钱,为贫寒人家子弟兴建义学,“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五六十年之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积极投身乡村教育,推行平民教育,他带头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住进牛棚柴房,要把整个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向农民“烧心香”。中国古代贤圣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这应该是所有教师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操守。平等的接受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非但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对于一些贫困弱小的特殊群体,对于暂时处于困境中的学子,教师还应该还格外地给予同情关怀,鼓励帮助。相反如果对于那些贫寒者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小者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对于人民群众正当的诉求乃至请求不理不睬,拂手而去,如此铁石心肠搞出来的教育,一旦缺少了绵柔情怀,人民群众品味教育时就会发觉不是那个纯正味了。

热心肠——古道热肠,侠肝义胆。 好老师要有一副热心肠,对人对事都热情似火,温暖如春。热心肠的教师带着一团火,既为学生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又给学生带来了温暖。教师教书育人,既言教更身教,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既教知识传授,又教如何做人。热情施教,学校应该成为社会最真诚最温馨的情感地带,教师应该成为人类最真诚最温馨的情感大师。教师的热心是融化学生心中问题和情感坚冰的热水袋,由热心而释放出的爱心,是浇灌学生上进的雨露养分。热心的教师不仅喜爱好的学生,喜爱好的干部,也喜爱那些暂时还落后或情况特殊的学生,给予他们更需要阳光雨露。当每个学生都能从教师热乎乎的言谈举止中直接感受到“老师那么关心我”,自然会激发出振奋精神,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勇气,产生出“我不会让老师失望”或“不努力学习,对不起老师的一片爱心”的进取意识。热心肠的教师也会感染教育出热心肠的学生,他们不会消沉,他们不会冷漠,他们心中始终燃烧者一团利己利人的火。在给自己不熄的前进动力的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温暖的力量。你温暖着我,我温暖着你,这个世界将不再冷漠。

好心肠——心地善良,乐善好施。 好老师要有一副好心肠,好心肠里是装着的是老师美好的世界,美好的情感,美好的教育,美好的梦想,美好的学生。好心肠的老师眼前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好学生,不管教什么学生都对其寄予美好的期望,都会本着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信念努力去教育他们。好心肠的老师做什么事带着一种美好的愿望,都会尽其所能,力求做得尽善尽美。好心肠的老师说什么话都有好的表达,好听的言辞,言语都不会伤人损人害人。好心肠代表师德的至高境界——职业理想伟大,职业责任明确,职业纪律严格,职业作风优良,职业道德优秀。尽管好心不一定会得到好报,好人不一定都会吃到好果子,但是有一副好心肠的老师从做人角度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用不着以深奥生硬的词语给教师的师德规范定语诠释,只要记住了要做一个好教师,心要能软一点、热一点、好一点,带着一副菩萨心肠做老师,不怕做不好教师。

编辑:李月昭

责任编辑:刘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