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秭归县归州中学 龚俊波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善用艺术创作中的“留白”艺术,灵活地把握教学节奏,既能减少因教师满堂灌给学生造成的压抑感,让课堂疏密有度,有张有弛,富有韵律,又能让教师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再生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实现教与学的课堂双赢。
时间“留白”,让学生自主。时间是师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是师生双边信息传输与互动活动,只有留出合理时间给学生支配,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留白”,教师要做到“三戒”:一戒全,即备课时,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结合学生实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切不可为片面追求大而全,无形增加学生负担;二戒满,即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教师“教”的时间,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学”的时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进度,使教学相长,切不可为追求大容量、快节奏而“满堂灌”“满堂讲”;三戒快,教育是慢的艺术,课堂上时常会遇到学生思维卡壳或表述不全的现象,教师为求教学进度往往会失去耐心,殊不知这些正是教育的资源与契机,只要多给学生一点耐心和等待,就会点燃学生思维之花。
空间“留白”,让学生自由。课堂教学系统既包括时间维度,也包括空间维度。教师要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给予学生交流、想象和质疑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自由翱翔。空间“留白”,一是留出交流空间。智慧之花是在交流中产生的。交流既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差异指导,活跃课堂氛围,又能通过多边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获取学习信息的效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许多知识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教师可以采用学生相互交流的形式,既能让信息共享,又能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的兴趣。二是留出想象空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课堂上,教师过度掌控课堂,机械教学,会极大扼杀学生的自由想象,让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重复。《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设计有“AB”剧情节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展开合理想象。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此外,教师还要留出质疑空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着无限的可能,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研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知识“留白”,让学生自悟。吃透教材,选择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精讲精练,让师生从知识的“全覆盖”中脱出身来。教师要巧妙结合学生学情,加强教材与知识整合的力度。在抓住核心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有意将知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悟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知识“留白”,一是相对“平行”的知识。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一个单元或者一课都会围绕某一个主题或中心来编排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核心知识提炼、讲解、分析,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一些相对“平行”的知识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二是“坡度”不大的知识,教师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一些陈述性和识记性知识,学生一看就懂、一想就明白的知识,教师可以放手发动学生,通过读记、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此外,还有“延伸”知识。师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有助于活跃课堂,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留白”是一种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有利于实践探索和对话互动,师生在寻找、解读和填补留白的过程中,互相敞开心扉、互相启发激励、互相拓展。当课堂教学承载更多的生活、情感和智慧时,学生的思维必将会瞬间点燃,课堂会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