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打造“三位一体”的阅读文化

作者:徐建林 周丹 发布时间:2019-01-1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徐建林 周丹

  我们学校成立于2013年,作为苏州市吴江区最年轻的一所学校,学校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生源95%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师资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相对年轻,缺乏经验;家长群体文化层次相对不高。为了促进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和特色发展,学校提出并实施基于“教师·学生·家长”的“三位一体”阅读品牌工程,经过5年打造,这一品牌工程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推动教师发展

  学校发展以人为本,师资队伍强了,才能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因此,在办学初,我们就以“阅读·成长”为主题,通过“我的教育生活”读书品牌栏目,以“共读一本书”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今,“我的教育生活”已经迈入了第11届,也意味着全校教师共同深度阅读了11本来自全球的教育专著。每次阅读中,我们定时将自己的所感所思上传至学校论坛,与他人共享。通过分享与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既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又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汇编了5本名为《播下一颗好老师的种子》的读书随笔,记录着教师的青涩与成长,涌动着暖暖的教育温情。

  为了让教师们能“信手拈来”地读书,学校联合科技公司,开发了“迎春小学阅览室”APP软件,每月将电子杂志推送至每个教师的手机上,供教师们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打造学习无处不在的电子化阅读平台。每个学期期末,我们都会根据APP的阅读时长来颁发“十大阅读风云人物”,多名教师的阅读时长高达数千小时。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离不开专业的指导,“请进去,走出来”作为传统的进修形式固然需要,但如何实现随时都有“大师亲临”般的指导?我们建立了杂志阅读组,将全校教师按学科分组,每组都配置了该专业的核心期刊,每月组织一次小组内汇报,不是简单地读出杂志的内容,而是交流“用杂志”的收获和对专业教学的理解,表达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将阅读从个人走向小组、走向团队,每个月将这样点滴的思考汇聚成一张由阅读组教师自主编撰的校报《读你》,由此实现与教育大家的“共鸣”。

  浸润学生心灵

  建设“书香校园”最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阅读。为此,我们首先开展了“静阅读”活动,每天早上学生一进教室,便拿出书籍阅读,每日午间都安排班级进入校图书馆进行书籍借阅,每个班级每周轮到一次,每周五“流动图书馆”驶进校园,供孩子们自由借阅。

  为了营造更惬意自由的阅读空间,我们重点进行了阅读环境的设计,每班都设有图书角,放置图书供学生们分享。同时,还在每层楼道的楼梯转角处建设了十处图书角,图书一部分来自学校购买,一部分来自学生捐赠。图书角的设置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阅读节”作为我们每学期的必备活动,已经进行了11届,通过知名作家进校园、学生图书漂流等形式,我们将阅读变成一个深深烙刻在学生心中的符号。为了拓展阅读空间,我们联合吴江新华书店开展了“走进书店·亲近阅读”主题活动,三到六年级学生走进书店,自由地看书、买书,此项活动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支持,正如六(8)班的张涵爸爸所说,“此项活动的推出,让孩子爱上了读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

  实现家校共赢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也参差不齐。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我们特别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内开辟阅读空间,将最新、最科学的育儿理念及时上传,供家长阅读,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们还提倡家长每周抽出2个小时坐下来陪孩子进行必要的阅读,可以以一首诗、一篇美文抑或一段配乐朗诵的形式进行,通过这样的亲子阅读,家长不仅增进和孩子的感情,更能促使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常态。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设家长阅读会,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阅读讲座,向家长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力求在家校合力下营造更具影响力的家庭阅读氛围。我们深信,一个爱阅读的家庭,必然会有一个“德善·智思”的孩子。

  如今走进我们学校,四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之气,学生以书为友,教师以书为师,阅读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陈路

打造“三位一体”的阅读文化
发布时间:2019-01-10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 徐建林 周丹

  我们学校成立于2013年,作为苏州市吴江区最年轻的一所学校,学校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生源95%以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师资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相对年轻,缺乏经验;家长群体文化层次相对不高。为了促进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和特色发展,学校提出并实施基于“教师·学生·家长”的“三位一体”阅读品牌工程,经过5年打造,这一品牌工程在丰富学校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推动教师发展

  学校发展以人为本,师资队伍强了,才能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因此,在办学初,我们就以“阅读·成长”为主题,通过“我的教育生活”读书品牌栏目,以“共读一本书”的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今,“我的教育生活”已经迈入了第11届,也意味着全校教师共同深度阅读了11本来自全球的教育专著。每次阅读中,我们定时将自己的所感所思上传至学校论坛,与他人共享。通过分享与学习,我们从不同角度,既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又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截至目前,我们累计汇编了5本名为《播下一颗好老师的种子》的读书随笔,记录着教师的青涩与成长,涌动着暖暖的教育温情。

  为了让教师们能“信手拈来”地读书,学校联合科技公司,开发了“迎春小学阅览室”APP软件,每月将电子杂志推送至每个教师的手机上,供教师们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打造学习无处不在的电子化阅读平台。每个学期期末,我们都会根据APP的阅读时长来颁发“十大阅读风云人物”,多名教师的阅读时长高达数千小时。

  教师的专业成长必然离不开专业的指导,“请进去,走出来”作为传统的进修形式固然需要,但如何实现随时都有“大师亲临”般的指导?我们建立了杂志阅读组,将全校教师按学科分组,每组都配置了该专业的核心期刊,每月组织一次小组内汇报,不是简单地读出杂志的内容,而是交流“用杂志”的收获和对专业教学的理解,表达教学中的困惑。我们将阅读从个人走向小组、走向团队,每个月将这样点滴的思考汇聚成一张由阅读组教师自主编撰的校报《读你》,由此实现与教育大家的“共鸣”。

  浸润学生心灵

  建设“书香校园”最主要的落脚点就是学生的阅读。为此,我们首先开展了“静阅读”活动,每天早上学生一进教室,便拿出书籍阅读,每日午间都安排班级进入校图书馆进行书籍借阅,每个班级每周轮到一次,每周五“流动图书馆”驶进校园,供孩子们自由借阅。

  为了营造更惬意自由的阅读空间,我们重点进行了阅读环境的设计,每班都设有图书角,放置图书供学生们分享。同时,还在每层楼道的楼梯转角处建设了十处图书角,图书一部分来自学校购买,一部分来自学生捐赠。图书角的设置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增加了学生阅读的广泛性。

  “阅读节”作为我们每学期的必备活动,已经进行了11届,通过知名作家进校园、学生图书漂流等形式,我们将阅读变成一个深深烙刻在学生心中的符号。为了拓展阅读空间,我们联合吴江新华书店开展了“走进书店·亲近阅读”主题活动,三到六年级学生走进书店,自由地看书、买书,此项活动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支持,正如六(8)班的张涵爸爸所说,“此项活动的推出,让孩子爱上了读书,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

  实现家校共赢

  家庭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也参差不齐。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形成科学的育儿观念,我们特别在学校微信公众号内开辟阅读空间,将最新、最科学的育儿理念及时上传,供家长阅读,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们还提倡家长每周抽出2个小时坐下来陪孩子进行必要的阅读,可以以一首诗、一篇美文抑或一段配乐朗诵的形式进行,通过这样的亲子阅读,家长不仅增进和孩子的感情,更能促使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常态。

  学校每学期都会开设家长阅读会,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阅读讲座,向家长们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力求在家校合力下营造更具影响力的家庭阅读氛围。我们深信,一个爱阅读的家庭,必然会有一个“德善·智思”的孩子。

  如今走进我们学校,四处洋溢着浓浓的书香之气,学生以书为友,教师以书为师,阅读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