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访谈式”课堂: 学习力萌芽的肥沃土壤

作者:李 莉 发布时间:2019-07-1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 李莉

  访谈式课堂可以让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体验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力生根发芽,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唤醒内驱力

  正如古希腊的普鲁塔戈所指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教学应当激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而长久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访谈式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互动平台,在对话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与优势,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思维质量和学习态度,学会对话与交流。访谈式课堂教学形式的场景性、直接性和互动性,使得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也更加直接与迅捷,学生面对这样的评价,更愿意根据当下信息作出自我诊断或自我激励,从而唤醒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提升阅读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充斥着学生们的世界。学生虽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信息,却缺乏深入的思考。访谈式课堂一改传统的“师问生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紧扣文本,围绕重点,在师生、生生间的访谈、追问中,肤浅的阅读已然不能应对,只有读得多、想得深、角度新,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地表达,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寻求提升阅读力的途径。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究竟说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内容间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等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这种拓展延伸融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顺其自然、不露痕迹,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对作者冰心,可以进行专题阅读与研讨,她的生平、她的作品主题、她的表达特色等,有了这样的阅读储备后,学生在访谈式课堂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访谈式课堂,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广了,也逐渐远离了快餐阅读,懂得了内容专题化,摘录也从原先的碎片化转变为成段的文字,有些学生甚至尝试着附上自我的阅读感悟,学生逐渐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广阔的大语文世界。

  萌发理解力

  在访谈式课堂中,充当“主持人”的教师与充当“嘉宾”的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把课堂的思维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通过这些互动对话,像主持人充分了解嘉宾的意见一样充分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课堂活动;学生也在这些互动对话中学会鉴别信息、思考推理、领悟提升。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雨后》一课,教师问:“为什么哥哥明明摔了一跤,嘴上说糟糕,脸上却是那么兴奋和骄傲?”在这里,“糟糕”和“兴奋”“骄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怎么会同时出现在哥哥身上呢?教师点拨:“小哥哥,你怎么会摔跤的啊?”然后让学生静静地思考。片刻后,学生给出了许多答案:有的说是因为我踩得太用力了;有的说是因为我在喊妹妹“小心”,自己没留神;还有的说地上都是水,太滑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将学生带进了那个可爱、贪玩、关心妹妹的小哥哥角色中,一切显得自然而生动。

  与角色定位一样,教室的场景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环境条件灵活处理,比如可以排列成马蹄形、圆弧形、全班围坐的圆圈式、合作学习小组围坐式、两大阵营对立的辩论式等,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布置其他装饰等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强烈的新鲜感,也为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互动提供了最直观的环境条件。

  在访谈中,学生的观点有时会出现分歧,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学生“分歧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争议越激烈、对立越明显的地方,就越是理解力含金量高的所在,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优劣,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并设计出恰如其分的问题,使被“访问”的学生和其他身份为观众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

  访谈式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想在对话互动中展现自我,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围绕课堂中心话题提前搜集资料信息做发言准备,争取在课堂上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亮点,课堂上除了许多基础知识问题能顺利得到解决,还常常有意外收获。

责任编辑:陈路

“访谈式”课堂: 学习力萌芽的肥沃土壤
发布时间:2019-07-1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 李莉

  访谈式课堂可以让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体验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壤,让学生的学习力生根发芽,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唤醒内驱力

  正如古希腊的普鲁塔戈所指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课堂教学应当激活学生对语文的浓厚而长久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访谈式课堂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的互动平台,在对话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比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与优势,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学习方法、思维质量和学习态度,学会对话与交流。访谈式课堂教学形式的场景性、直接性和互动性,使得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也更加直接与迅捷,学生面对这样的评价,更愿意根据当下信息作出自我诊断或自我激励,从而唤醒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提升阅读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充斥着学生们的世界。学生虽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信息,却缺乏深入的思考。访谈式课堂一改传统的“师问生答”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紧扣文本,围绕重点,在师生、生生间的访谈、追问中,肤浅的阅读已然不能应对,只有读得多、想得深、角度新,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地表达,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寻求提升阅读力的途径。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文本究竟说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内容间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等问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这种拓展延伸融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顺其自然、不露痕迹,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例如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后,对作者冰心,可以进行专题阅读与研讨,她的生平、她的作品主题、她的表达特色等,有了这样的阅读储备后,学生在访谈式课堂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访谈式课堂,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广了,也逐渐远离了快餐阅读,懂得了内容专题化,摘录也从原先的碎片化转变为成段的文字,有些学生甚至尝试着附上自我的阅读感悟,学生逐渐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广阔的大语文世界。

  萌发理解力

  在访谈式课堂中,充当“主持人”的教师与充当“嘉宾”的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把课堂的思维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通过这些互动对话,像主持人充分了解嘉宾的意见一样充分了解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课堂活动;学生也在这些互动对话中学会鉴别信息、思考推理、领悟提升。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雨后》一课,教师问:“为什么哥哥明明摔了一跤,嘴上说糟糕,脸上却是那么兴奋和骄傲?”在这里,“糟糕”和“兴奋”“骄傲”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怎么会同时出现在哥哥身上呢?教师点拨:“小哥哥,你怎么会摔跤的啊?”然后让学生静静地思考。片刻后,学生给出了许多答案:有的说是因为我踩得太用力了;有的说是因为我在喊妹妹“小心”,自己没留神;还有的说地上都是水,太滑了……一个小小的问题,将学生带进了那个可爱、贪玩、关心妹妹的小哥哥角色中,一切显得自然而生动。

  与角色定位一样,教室的场景设置要根据教学内容与环境条件灵活处理,比如可以排列成马蹄形、圆弧形、全班围坐的圆圈式、合作学习小组围坐式、两大阵营对立的辩论式等,也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布置其他装饰等创设情境,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强烈的新鲜感,也为民主平等的课堂对话互动提供了最直观的环境条件。

  在访谈中,学生的观点有时会出现分歧,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学生“分歧点”的价值,抓住教育时机,巧妙引导。争议越激烈、对立越明显的地方,就越是理解力含金量高的所在,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优劣,教师要善于深入挖掘并设计出恰如其分的问题,使被“访问”的学生和其他身份为观众的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来。

  访谈式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想在对话互动中展现自我,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围绕课堂中心话题提前搜集资料信息做发言准备,争取在课堂上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亮点,课堂上除了许多基础知识问题能顺利得到解决,还常常有意外收获。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