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让教学不再“自私”

作者:崔志钰 发布时间:2020-01-08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崔志钰

  无论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教学技艺多么高超,在教学之前,都必须深入洞察学情,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陌生的学生变得“熟悉”,切不可“自私”地凭教学经验、教学理解来实施教学,这是有意义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对学情保持深深的敬畏,才能切实避免公开课教学中的“裸备”,才能使公开课教学走向真正的专业与高效。

  让教学不再“自私”,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诉求还原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凡“艺高”者大多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将这些教学主张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公开课时总是从自己的教学主张出发,根据自己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把这些教学目标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教师私自“统一分配”的,这种“统一分配”的学习目标自然无法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样的,这就注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多维与个性化的,教师不能“自私”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应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多维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将这些学习需求转化为对应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学习目标决定的。我们切不可“野蛮”地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粗鲁”地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围绕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应该小心翼翼地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洞悉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只有洞悉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教学的根本使命就是满足每个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

  无论你的教学思想多么先进,也无论你的教学主张多么独特,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你都不应该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功力”,而应该将教学建立在对每个学生精准的需求分析之上。是否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判断高品质教学的重要参照。

  让教学不再“自私”,需要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即由通常的“以教定学”还原为“以学定教”。凡“艺高”者无不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他们极富亲和力的体态与表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与嗓音、极富创新力的设计与实施、极富掌控力的节奏与驾驭……所有这些彰显出鲜明的教学风格、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将学生与听课者深深吸引。学生的学习姿态比教师的教学姿态更重要,陶行知先生早就教导,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课堂固然是教师挥洒激情的舞台,但课堂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在太多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靓丽的教的身影,而学生学的身影却被忽略甚至模糊了,当我们“自私”地在课堂上自我表现时,其实离真正意义的好课已经渐行渐远了,因为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以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学习,教学的个性化根本取决于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优雅的学习“姿态”才是教学最重要的品质表达。

责任编辑:陈路

让教学不再“自私”
发布时间:2020-01-08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崔志钰

  无论教师的教学经验多么丰富、教学技艺多么高超,在教学之前,都必须深入洞察学情,走进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使陌生的学生变得“熟悉”,切不可“自私”地凭教学经验、教学理解来实施教学,这是有意义教学的第一步。只有对学情保持深深的敬畏,才能切实避免公开课教学中的“裸备”,才能使公开课教学走向真正的专业与高效。

  让教学不再“自私”,需要将教师的教学诉求还原为学生的学习需求。凡“艺高”者大多有自己的教学主张,并将这些教学主张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公开课时总是从自己的教学主张出发,根据自己对课程和教材的理解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把这些教学目标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此,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而是由教师私自“统一分配”的,这种“统一分配”的学习目标自然无法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样的,这就注定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多维与个性化的,教师不能“自私”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而应准确把握每个学生多维的、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将这些学习需求转化为对应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应该是由学习目标决定的。我们切不可“野蛮”地为学生确定学习目标、“粗鲁”地用一套统一的标准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所谓“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围绕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应该小心翼翼地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抵达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洞悉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只有洞悉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教学的根本使命就是满足每个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

  无论你的教学思想多么先进,也无论你的教学主张多么独特,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你都不应该只相信自己的经验和“功力”,而应该将教学建立在对每个学生精准的需求分析之上。是否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需求,已成为判断高品质教学的重要参照。

  让教学不再“自私”,需要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原为学生的学习方法,即由通常的“以教定学”还原为“以学定教”。凡“艺高”者无不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他们极富亲和力的体态与表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与嗓音、极富创新力的设计与实施、极富掌控力的节奏与驾驭……所有这些彰显出鲜明的教学风格、散发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将学生与听课者深深吸引。学生的学习姿态比教师的教学姿态更重要,陶行知先生早就教导,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课堂固然是教师挥洒激情的舞台,但课堂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在太多的公开课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靓丽的教的身影,而学生学的身影却被忽略甚至模糊了,当我们“自私”地在课堂上自我表现时,其实离真正意义的好课已经渐行渐远了,因为人们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以自己最适合的方式学习,教学的个性化根本取决于学习的个性化,学生优雅的学习“姿态”才是教学最重要的品质表达。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