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执教感悟

为儿童设计思维进阶的学程

作者:卜 骥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是学科教学的追求,为儿童设计思维进阶的学程,让儿童徜徉在如歌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中是学科教学的诗意行走。为儿童设计学程,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与探索,获取新知,则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卜骥

  站在儿童视角去研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基于蓝本的研析是有效备课及组织教学活动的铺路石。教师在执教前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教材,只有深度解读教材,同时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设计学程,才能让教学过程精彩纷呈、不断生长。

  基于儿童本位去打开。打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基于儿童本位,而不能是教师“一言堂式”地灌输。尊重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给儿童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跌打滚爬”获得真知,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基于儿童生长去修正。教学效果需要数据来证明,一节课效果的好坏需要通过微检测获取。教师在每节课最后5 分钟可以通过“微测+评价+矫正”的方式进行,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调整教学节奏或内容,为后续教学提供帮助。

  朝向儿童素养去反刍。为儿童设计思维进阶的学程,学科学习活动绝不是单纯的探索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也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因此,首先,课堂要“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要去追求多花哨、多激情、多精彩,而要把重点放在课堂的本质上。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这个“活”不是乱而无序,也不是放而不收的“放羊式”,一切都是围绕生本、围绕自然生长、围绕品质课堂的理念去设计和优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解放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潜能得以释放,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但我们要防止过于强调开放性的问题,导致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加活跃了,结果是学生“活动”增加,课堂效果却“唱反调”。教师必须时刻把握“教学目标”这根缰绳,关注课堂活动,也要关注“深度”,否则教学就缺乏了厚重和内涵。

  其次,自主探究要“细”。开放自主探究,不仅需要教学勇气,还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胸怀。教师不应紧握“课堂操控权”,而是要给予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究权”,这里关键是学生“探什么”和“怎样探”的问题。做“ 实”自主探究,探究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定向性和启思性,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学生没有方向性,胡思乱想,太容易没有思考价值。活动的安排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尽可能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这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此外,教师还要创设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巡回时捕捉指导的时机,要真诚期待和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当发现呈现的情境、展示的问题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放低起点,抓住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教师的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最后,课尾要“活”。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因而教师都精心设计了精彩的“ 序幕”。但是,虎头蛇尾的课总是给人一些遗憾,因为有的教师认为课尾就是简单的练习,忽视了课尾的精心设计。其实,成功的课尾教学能起到“ 瞻前顾后”之功效。所谓“瞻前”,是指学生能加深理解与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统揽知识要领,逐步扩展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更多地还原知识的来龙去脉;“顾后”,则是对于知识的“延展”有个交代。

责任编辑:陈路

为儿童设计思维进阶的学程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是学科教学的追求,为儿童设计思维进阶的学程,让儿童徜徉在如歌的学习思考与探索中是学科教学的诗意行走。为儿童设计学程,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思考与探索,获取新知,则能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 卜骥

  站在儿童视角去研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基于蓝本的研析是有效备课及组织教学活动的铺路石。教师在执教前必须认真研读、吃透教材,只有深度解读教材,同时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设计学程,才能让教学过程精彩纷呈、不断生长。

  基于儿童本位去打开。打开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基于儿童本位,而不能是教师“一言堂式”地灌输。尊重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给儿童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通过“跌打滚爬”获得真知,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意义。

  基于儿童生长去修正。教学效果需要数据来证明,一节课效果的好坏需要通过微检测获取。教师在每节课最后5 分钟可以通过“微测+评价+矫正”的方式进行,即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调整教学节奏或内容,为后续教学提供帮助。

  朝向儿童素养去反刍。为儿童设计思维进阶的学程,学科学习活动绝不是单纯的探索与记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也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因此,首先,课堂要“厚”。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要去追求多花哨、多激情、多精彩,而要把重点放在课堂的本质上。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这个“活”不是乱而无序,也不是放而不收的“放羊式”,一切都是围绕生本、围绕自然生长、围绕品质课堂的理念去设计和优化。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解放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内部潜能得以释放,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但我们要防止过于强调开放性的问题,导致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思维更加活跃了,结果是学生“活动”增加,课堂效果却“唱反调”。教师必须时刻把握“教学目标”这根缰绳,关注课堂活动,也要关注“深度”,否则教学就缺乏了厚重和内涵。

  其次,自主探究要“细”。开放自主探究,不仅需要教学勇气,还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胸怀。教师不应紧握“课堂操控权”,而是要给予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究权”,这里关键是学生“探什么”和“怎样探”的问题。做“ 实”自主探究,探究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定向性和启思性,不能太高或太低,否则学生没有方向性,胡思乱想,太容易没有思考价值。活动的安排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尽可能采取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这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此外,教师还要创设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巡回时捕捉指导的时机,要真诚期待和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当发现呈现的情境、展示的问题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调整,放低起点,抓住学生思维的切入点,教师的点拨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最后,课尾要“活”。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该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因而教师都精心设计了精彩的“ 序幕”。但是,虎头蛇尾的课总是给人一些遗憾,因为有的教师认为课尾就是简单的练习,忽视了课尾的精心设计。其实,成功的课尾教学能起到“ 瞻前顾后”之功效。所谓“瞻前”,是指学生能加深理解与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统揽知识要领,逐步扩展和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更多地还原知识的来龙去脉;“顾后”,则是对于知识的“延展”有个交代。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