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走进情智语文深处

作者:袁 浩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情智语文》,孙双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袁 浩

  研读孙双金老师的新著《情智语文》,我思潮奔涌,深深为这位才情焕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同行感到高兴。什么是情智语文?孙双金这样诠释:“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孙双金所倡导的情智语文,不仅仅强调情感的重要,还强调智慧的重要,尤其是创造性地把情和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追求情智和谐融合、互促互补,让学生情智共生、和谐发展。

  这本书是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献给伟大时代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份礼物。鲜活灵动的文字中,融注着他的深情、哲思,透发出情智语文旺盛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

  这是迄今为止阐述情智语文理性思考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本书。

  从书的总体结构看,全书共两篇九章。第一篇“基本主张”是理论阐述,分为三章——一是系统解读情智语文的理论架构和创新发展;二是具体阐述孙双金在追寻教育真谛、追寻情智语文成长路上的思考感悟;三是精选了7篇教学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重点论述了情智语文的基本主张、教育观、教学观、好课观、实施途径以及情智语文人对语文教育本原问题、对当前语文课堂实施层面种种现象的深度思考。

  对于情智语文的理论架构,书中从“情智语文”“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概念、个性特征、实施途径、实施策略、一般模式以及情智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等诸多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字里行间,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呼之欲出。

  情智语文的种种组成元素,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读得具体透彻,易于操作实施。譬如,本书录有孙双金在情智语文的实践研究中,通过沉淀、淬炼、研制出的情智语文“一般模式”:(一)入境——启动情智,(二)感悟——生发情智,(三)交流——发展情智,(四)表达——展现情智。

  说到“模式”,常会听到一些指责——“教无定法”“模式会僵化思想”等等。其实,那是把“模式”误解为“模式化”了。从哲学层面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它一定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也一定遵循这些基本规律,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力图把握这些规律的载体。

  孙双金在文中从“内涵”和“操作方法”两个层面,将情智语文“一般模式”每个环节的教学功能、内蕴学理、具体运作的步骤、方法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解说。这就有利于广大教师借助这“一般模式”,将情智语文的理念转化为各自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共同营造情智氛围,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也有助于教师在运用“一般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深入领会情智语文的真谛,把握其教学规律,进而逐步创生属于自己的个性鲜明又色彩缤纷的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种种“变式”。

  这是迄今为止品析情智语文实践精华的最精到、最精要的一本书。

  本书第二篇“经典课例”中,撷取了《找春天》《春联》《天游峰的扫路人》《二泉映月》《思乡组诗》《走近李白》等6组课堂教学实录与解析。教学文本的题材、体裁,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策略,课型和课时各不相同,既有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也有孙双金自行开发的课程资源、课堂构建。每组教学实录都保持了课堂的原生态,真实、鲜活、详尽,具有代表性。

  “教学解析”部分收录了巢宗祺、邹敦怜、周一贯等多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研专家、特级教师及儿童文学作家的点评、赏析和孙双金本人的教学反思。专家们站在课堂教学文化、阅读教学文化的高度,从不同角度对课堂进行了深入解析,高屋建瓴、精辟鲜明,让情智语文的理论、教艺、精髓都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广受赞誉。我省小语领军人李亮博士站在生命成长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从“建构:文本理解的一种姿态”“开放:语言感悟的一次点化”“生命:生命情智的一次升华”3方面,满怀深情地作了全面赏析。从他的文中,我们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孙老师是怎样让学生自主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是怎样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攀登历险”“豁然开朗”的快乐。试想,如果我们每堂课都是这样的“登山式课堂”,都能像孙老师这样,让孩子们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己构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这是迄今为止解读孙双金心路历程、成功密码最明晰、最生动的一本书。

  这些年,语文教学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众多名师新秀驭舟潮头、劈浪奋进,“诗意”“魅力”“深度”“简单”……旌旗招展,各领风骚,成果喜人。孙双金为什么倡导情智语文呢?他是从“缺情乏智”“苍白枯燥”“煽情滥情”“浮躁喧闹”等乱象纷呈的语文教学现状中引发思考而提出来的。他说,“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情智和谐的人。这‘人’的一撇上写着‘高尚的情感’5个大字,‘人’的一捺上写着‘丰富的智慧’5个大字,为了造就情智和谐的全人,而不是造就唯知、唯情、唯理的半人,我们提出来情智语文的主张。”他说,儿童时期是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情智共生是儿童发展的需求,当代儿童呼唤情智语文,现代新人呼唤情智语文。显然,孙双金的情智语文是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怀来思考的。

  从语文育人的核心理念出发,近几年他又提出了“十二岁以前的语文”,努力建构起语文教育新体系,从课程的高度,发展、深化了情智语文,在语文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非常赞同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对“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赞誉:“这样的主张宏大,有大视野、大格局。”

  三十多年来,孙双金为什么总能得风气之先,在实践中创造、改革,在理论上创造、升华?

  走进这本专著,我们将走进他的成长故事,与他进行心灵对话,聆听他的心声,从中感悟成功的种种秘密。

  他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学生沉醉在我的课堂里。”“我追求心心相印、情智共生的情智教育。”“我要在语文教学上有所贡献。”

  他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只有当教师具有博大深厚的爱心,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

  孙双金正年富力强,情智语文的实践与理论也正在不断丰富、深入发展。《论语》中有一句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衷心祝愿双金和他的情智语文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在践行“中国梦”的大道上,开拓前行,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

责任编辑:陈路

走进情智语文深处
——读孙双金的《情智语文》
发布时间:2019-11-2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情智语文》,孙双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袁 浩

  研读孙双金老师的新著《情智语文》,我思潮奔涌,深深为这位才情焕发、勇于开拓创新的同行感到高兴。什么是情智语文?孙双金这样诠释:“情智语文就是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孙双金所倡导的情智语文,不仅仅强调情感的重要,还强调智慧的重要,尤其是创造性地把情和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追求情智和谐融合、互促互补,让学生情智共生、和谐发展。

  这本书是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献给伟大时代和广大语文教师的一份礼物。鲜活灵动的文字中,融注着他的深情、哲思,透发出情智语文旺盛的生命力和迷人的魅力。

  这是迄今为止阐述情智语文理性思考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本书。

  从书的总体结构看,全书共两篇九章。第一篇“基本主张”是理论阐述,分为三章——一是系统解读情智语文的理论架构和创新发展;二是具体阐述孙双金在追寻教育真谛、追寻情智语文成长路上的思考感悟;三是精选了7篇教学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重点论述了情智语文的基本主张、教育观、教学观、好课观、实施途径以及情智语文人对语文教育本原问题、对当前语文课堂实施层面种种现象的深度思考。

  对于情智语文的理论架构,书中从“情智语文”“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概念、个性特征、实施途径、实施策略、一般模式以及情智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等诸多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字里行间,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呼之欲出。

  情智语文的种种组成元素,该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读得具体透彻,易于操作实施。譬如,本书录有孙双金在情智语文的实践研究中,通过沉淀、淬炼、研制出的情智语文“一般模式”:(一)入境——启动情智,(二)感悟——生发情智,(三)交流——发展情智,(四)表达——展现情智。

  说到“模式”,常会听到一些指责——“教无定法”“模式会僵化思想”等等。其实,那是把“模式”误解为“模式化”了。从哲学层面看,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它一定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也一定遵循这些基本规律,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力图把握这些规律的载体。

  孙双金在文中从“内涵”和“操作方法”两个层面,将情智语文“一般模式”每个环节的教学功能、内蕴学理、具体运作的步骤、方法都做了具体细致的解说。这就有利于广大教师借助这“一般模式”,将情智语文的理念转化为各自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地引导学生共同营造情智氛围,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也有助于教师在运用“一般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深入领会情智语文的真谛,把握其教学规律,进而逐步创生属于自己的个性鲜明又色彩缤纷的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种种“变式”。

  这是迄今为止品析情智语文实践精华的最精到、最精要的一本书。

  本书第二篇“经典课例”中,撷取了《找春天》《春联》《天游峰的扫路人》《二泉映月》《思乡组诗》《走近李白》等6组课堂教学实录与解析。教学文本的题材、体裁,教学的目标、内容、重点、策略,课型和课时各不相同,既有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也有孙双金自行开发的课程资源、课堂构建。每组教学实录都保持了课堂的原生态,真实、鲜活、详尽,具有代表性。

  “教学解析”部分收录了巢宗祺、邹敦怜、周一贯等多位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教研专家、特级教师及儿童文学作家的点评、赏析和孙双金本人的教学反思。专家们站在课堂教学文化、阅读教学文化的高度,从不同角度对课堂进行了深入解析,高屋建瓴、精辟鲜明,让情智语文的理论、教艺、精髓都在我们眼前“活”了起来。

  孙双金老师执教的《二泉映月》一课,广受赞誉。我省小语领军人李亮博士站在生命成长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从“建构:文本理解的一种姿态”“开放:语言感悟的一次点化”“生命:生命情智的一次升华”3方面,满怀深情地作了全面赏析。从他的文中,我们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孙老师是怎样让学生自主经历“山脚——山腰——山顶”的过程,由不知到知,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是怎样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经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体验“攀登历险”“豁然开朗”的快乐。试想,如果我们每堂课都是这样的“登山式课堂”,都能像孙老师这样,让孩子们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自己构建起对知识的理解,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这是迄今为止解读孙双金心路历程、成功密码最明晰、最生动的一本书。

  这些年,语文教学改革大潮汹涌澎湃,众多名师新秀驭舟潮头、劈浪奋进,“诗意”“魅力”“深度”“简单”……旌旗招展,各领风骚,成果喜人。孙双金为什么倡导情智语文呢?他是从“缺情乏智”“苍白枯燥”“煽情滥情”“浮躁喧闹”等乱象纷呈的语文教学现状中引发思考而提出来的。他说,“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情智和谐的人。这‘人’的一撇上写着‘高尚的情感’5个大字,‘人’的一捺上写着‘丰富的智慧’5个大字,为了造就情智和谐的全人,而不是造就唯知、唯情、唯理的半人,我们提出来情智语文的主张。”他说,儿童时期是情感和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情智共生是儿童发展的需求,当代儿童呼唤情智语文,现代新人呼唤情智语文。显然,孙双金的情智语文是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终极关怀来思考的。

  从语文育人的核心理念出发,近几年他又提出了“十二岁以前的语文”,努力建构起语文教育新体系,从课程的高度,发展、深化了情智语文,在语文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非常赞同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对“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赞誉:“这样的主张宏大,有大视野、大格局。”

  三十多年来,孙双金为什么总能得风气之先,在实践中创造、改革,在理论上创造、升华?

  走进这本专著,我们将走进他的成长故事,与他进行心灵对话,聆听他的心声,从中感悟成功的种种秘密。

  他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让学生沉醉在我的课堂里。”“我追求心心相印、情智共生的情智教育。”“我要在语文教学上有所贡献。”

  他说,“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只有当教师具有博大深厚的爱心,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

  ……

  孙双金正年富力强,情智语文的实践与理论也正在不断丰富、深入发展。《论语》中有一句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衷心祝愿双金和他的情智语文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在践行“中国梦”的大道上,开拓前行,创造更辉煌的明天。

  (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原校长,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