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统领新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姜圣瑜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源: 《江苏教育报》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姜圣瑜

  我是一位“老新闻、新老师”,从事党的新闻工作40多年,退休后受聘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新闻专业课。当年做新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导向全覆盖”的要求;如今教新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努力做到课堂上的“思政全浸润”。

  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于新闻故事之中——润物无声,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学,不是不分对象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课堂中,像雨露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总开关和工作的总遵循,也是作为新闻学系的学生专业人生的 “第一粒扣子”.无论上哪门新闻专业课,我们都必须先给学生讲授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以此为指导,统领新闻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党性原则;弄通弄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新闻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弄通弄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媒姓党、导向全覆盖、政治家办报办台、正面宣传为主、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四力”要求等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

  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决不能空对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的主流媒体上报道的典型案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教学中结合这些报道进行透彻的学理分析,寓理于例,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2019年7月6日,《扬州日报》刊发题为《“大老李”来了狗不叫》的新闻,我在课堂上以此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篇报道反映了一个基层干警的作风,也给记者践行脚力带来很多启示:第一,脚力要快,要及时到达新闻现场;第二,脚力要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第三,脚力要深,只有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生活中才能发现带着“露珠”的新闻。

  把国庆盛典搬进课堂——澎湃的爱国激情在教室里激荡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新闻教学的全过程,让澎湃的爱国激情在教室里激荡。

  弘扬爱国主义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之义。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我要求学生每人收集全国各地的党报、都市报、晚报三份报纸,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所学的新闻编辑学理论,对10月2日各报国庆庆典版面编排、标题制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国庆长假后第一节课,学生们用PPT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言的学生激情满怀,听讲的学生被一个个报道的报纸版面、标题所震撼,掌声不断,澎湃的爱国激情在教室里激荡。

  榜样藏在故事里,故事融在叙述中——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一次,在课堂上,我提到王继才,有学生问我:王继才是谁?我再问其他学生,大家一脸茫然,身为江苏的大学生,身为学新闻的人,竟然不知道这个全国“时代楷模”、守岛英雄,这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为什么?”我无数次问自己。我认为,至少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当代大学生脱离了传统媒体生长的环境;二是大学课堂脱离了时代榜样。

  要在学生的心灵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必须让时代楷模走进课堂。在新闻教学中,我不断介绍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还是以王继才为例,我找来关于王继才的通讯报道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读懂王继才、读懂时代楷模的精神内涵。学习了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又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这样,王继才同志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他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成为学生的人生目标;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成为学生前行的价值追求。

  打那以后,每节课我都从一个真实的典型人物故事切入,“让榜样藏在故事里、故事融在叙述中”成为我的课堂教学风格。这样,不但让学生好学易记,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正能量,一堂课学生学习了一个榜样,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作者系《南京晨报》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路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统领新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04   
来       源:《江苏教育报》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姜圣瑜

  我是一位“老新闻、新老师”,从事党的新闻工作40多年,退休后受聘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新闻专业课。当年做新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导向全覆盖”的要求;如今教新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努力做到课堂上的“思政全浸润”。

  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于新闻故事之中——润物无声,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不是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学,不是不分对象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该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像空气一样弥漫在课堂中,像雨露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总开关和工作的总遵循,也是作为新闻学系的学生专业人生的 “第一粒扣子”.无论上哪门新闻专业课,我们都必须先给学生讲授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以此为指导,统领新闻专业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党性原则;弄通弄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新闻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弄通弄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媒姓党、导向全覆盖、政治家办报办台、正面宣传为主、媒体融合发展、新闻舆论工作48字方针、“四力”要求等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

  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决不能空对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真学真信、愿学爱学。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的主流媒体上报道的典型案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教学中结合这些报道进行透彻的学理分析,寓理于例,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2019年7月6日,《扬州日报》刊发题为《“大老李”来了狗不叫》的新闻,我在课堂上以此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篇报道反映了一个基层干警的作风,也给记者践行脚力带来很多启示:第一,脚力要快,要及时到达新闻现场;第二,脚力要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第三,脚力要深,只有深入到群众中、深入到生活中才能发现带着“露珠”的新闻。

  把国庆盛典搬进课堂——澎湃的爱国激情在教室里激荡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教学,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新闻教学的全过程,让澎湃的爱国激情在教室里激荡。

  弘扬爱国主义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题中之义。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我要求学生每人收集全国各地的党报、都市报、晚报三份报纸,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所学的新闻编辑学理论,对10月2日各报国庆庆典版面编排、标题制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国庆长假后第一节课,学生们用PPT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发言的学生激情满怀,听讲的学生被一个个报道的报纸版面、标题所震撼,掌声不断,澎湃的爱国激情在教室里激荡。

  榜样藏在故事里,故事融在叙述中——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一次,在课堂上,我提到王继才,有学生问我:王继才是谁?我再问其他学生,大家一脸茫然,身为江苏的大学生,身为学新闻的人,竟然不知道这个全国“时代楷模”、守岛英雄,这深深刺痛了我的心。“为什么?”我无数次问自己。我认为,至少有两点不可忽视:一是当代大学生脱离了传统媒体生长的环境;二是大学课堂脱离了时代榜样。

  要在学生的心灵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必须让时代楷模走进课堂。在新闻教学中,我不断介绍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还是以王继才为例,我找来关于王继才的通讯报道在课堂上讲解,让学生读懂王继才、读懂时代楷模的精神内涵。学习了王继才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又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批示。这样,王继才同志的崇高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他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成为学生的人生目标;他的爱国奉献精神,成为学生前行的价值追求。

  打那以后,每节课我都从一个真实的典型人物故事切入,“让榜样藏在故事里、故事融在叙述中”成为我的课堂教学风格。这样,不但让学生好学易记,更重要的是传播了正能量,一堂课学生学习了一个榜样,在学生的心里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

  (作者系《南京晨报》原总编辑、高级记者,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