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一朵璀璨夺目的金蔷薇

作者:杨九俊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名师是苏派教育的旗帜,教学风格是苏派名师的标志。追求教学风格,就要坚持不懈地锻造、淬化教育思想,提升教师教学的核心理念。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学风格让教师过更专业的生活”“教学主张的风格是有更高的思想追求的”。在江苏浓郁的教研文化氛围里,苏派名师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教学中追求教学技术的更新、教育艺术的升华,形成了尚德、尚美、本真、丰厚、和谐、创新等教学理念。本期“苏派教育”聚焦苏派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追求,试图从品读专著、研究课堂、走近名师等角度进入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与课堂艺术叙事,在提炼苏派名师规律性特征的过程中,探寻苏派教学的美学追求与价值尺度。

  ■杨九俊

  “教育”与“文化”原本是分不开的,统称“文化教育”。祝禧倡导的“文化语文教育”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文化”。读《祝禧:文化语文教育》一书,就能感觉到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祝禧用心锻造的文化语文教育,无疑就是一朵璀璨夺目的金蔷薇,在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丛林里散发独特的芬芳。

  《祝禧:文化语文教育》凝聚着祝禧对“文化语文”的思考。通过这本书,可以窥见她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实践成果以及背后的故事。本书由两大篇章组成,第一篇收录了祝禧文化语文教育的基本主张,第二篇是祝禧的经典课例。在第一篇中,我们可以窥见祝禧文化语文思想的深邃。祝禧在书中提出的“教有文化的语文,育有教养的儿童”“文化语文教学是一个‘文化濡染’的过程”等教育思想,让读者不自觉地跟随她的步伐,走上一条语文教学的寻根之路。她让文化的清泉滋润语文教学,也滋润了儿童的心田。“文化语文”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在本书第一篇第二章中,祝禧校长用深情的语言讲述了“文化语文”这朵金蔷薇的锻造之旅。从1985年到2020年,祝禧不断丰富文化语文教育的内涵。她在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在所能够达到的一切地方积聚文化语文的“金沙”,实现“金蔷薇之梦”。第二篇有五个章节,收录了祝禧关于不同文体的教学实录和解析,配以名家的点评,读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读者大可管中窥豹,识得“文化语文”的精深内涵。

  祝禧的“文化语文”究竟是什么?读了她的《祝禧:文化语文教育》,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这里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印象。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理想追求

  “文化语文”带给儿童一种高品质的语文生活,这种语文生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文化语文”是有意义的语文。语文不仅以言行事,更在于养身。语文滋养心灵,是儿童精神发育、精神成长的一个重要源泉,所以语文具有超功利的意义。我们谈文化语文,不只是在知识层面,而是更强调超功利性的终极价值追求。祝禧的理想语文最重要的特质,是高尚的、高位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儿童精神发育所需要的。这种语文,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荀子讲“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个美主要是精神,主要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第二,“文化语文”是应用的语文。祝禧的“文化语文”是向生活打开的,是在实践中体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则,它与儿童的语文表现能力联系在一起。第三,“文化语文”是一种境界的语文。这个境界是整体性的,这种整体性体现在哪里呢?文化语文素养各元素是融通的。比如我们要读一个经典,有学者说经典标志着三个成熟:一是文明的成熟,二是心智的成熟,三是语言的成熟。这三个成熟融为一体,它就成为经典,也就自成境界。又如语文经常讲的工具与人文,如果达到内在的高度统一,则也是一种境界。课堂生活与日常生活相互融通,它也是一种境界。而这种种融通,在《祝禧:文化语文教育》一书里俯拾皆是,所以我们说“文化语文”是境界的语文。

  正因为祝禧的“文化语文”是有意义的语文、应用的语文、境界的语文,因此是理想照亮的语文。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情境

  祝禧的“文化语文”形成了具有厚度的“大情境”。第一是文学的情境。“文化语文”最显眼的标志就是文学。这文学就是经典和古典情结。文学的情结与中国的汉字有着文化的连接。一个字抑或一个词,两千多年的审美经验都积淀在这里,这就是祝禧的“二千年的眼睛”。第二是生活的情境。祝禧的“文化语文”是向生活打开的,深刻地引导着儿童的日常语文生活。她在书中倡导了100个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普通的日常生活,她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典型化。这种本质意义上的生活,超越生活本身,才是学生应该过的那种生活。第三,这种大情境还在于学校就是图书馆。为了让孩子们惬意地阅读,学校的许多空间进行了创意设计,整个学校成了一个大的图书馆。在这样的物理空间、物质空间里,师生一起享受语文生活。

  祝禧的“文化语文”具有“中情境”。这个“中情境”是什么?首先是主题阅读,这个主题阅读有的与教材有关,有的超越教材,主要是语文的、文学的、校本的阅读,它包括了祝禧的讲述。还有跨界的语文学习,比如说语言跟电影课程、语言跟美术、语言跟音乐等学科的融合。

  当然,祝禧的“文化语文”也有“小情境”。这种小情境首先是作为具体课文的文本情境,祝禧努力地把文本的意蕴与儿童的精神发育联系起来,这种文本意蕴对儿童是真实的、适切的。其次,这种小情境也包括不同文本形成的情境,它往往由文本的互文性生成。互文性是文本与文本联系的过程,这种联系相互响应、映照和吸收,它使文本情境更广阔、更开放。比如,本书案例中的《开天辟地》,祝禧借助其他神话文本,把故事放在中外神话的历史隧道里面去观照,它就变得非常有厚度。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儿童积极的语文实践

  祝禧非常在意“活动”这个词,这个“活动”就是积极的语文实践,即我们过去讲的听、说、读、写。那么这种语文实践在祝禧的“文化语文”中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第一是参与性。我们不仅让儿童在场,还要让儿童出场,让他们的主体性张扬出来,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比如在祝禧《圆圆的世界》教学中,儿童进行着语言的狂欢。他们快乐出场,在语言的洪流中“转圈圈”,转出了空间的宽广,转出了时间的悠长,在充满魅力的语言世界中抵达圆融。第二是挑战性。在《祝禧:文化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读一下《开天辟地》的教学目标,有表演性地讲述故事,了解创世神话的特点,引发儿童思考世界从哪里来的哲思,领悟神话文学的诗意,拓展阅读创世神话,等等,非常具有挑战性。第三是审美性。这个审美性中涵盖了认知和情感的高度融和。文化语文教学是一个“文化濡染”的过程。本书中收录的许多案例,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过程涉及许多的实践领域和要素。活动演练、精神陶冶、智慧生成、艺术熏染、综合建构……祝禧和她的团队通过开展“蓝天下的课堂”“网络上的世界”“舞台上的演绎”等校园文化活动来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生活空间。学生在各类社团如笋芽儿剧社、蒲公英诗社、满天星文学社等大显身手,尽展风采。再加上隐形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显性的校园文化设施,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沉浸在节日般的欢快气氛里,流连忘返,乐此不疲。这样学习语文,学得活,学得实,学得有品位,而且具有持续不断、强劲有力的发展动力。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丰收的图景

  “文化语文”熏陶的孩子有特质,他们学校的孩子更具有大气、底气、灵气、帅气、锐气。这是整个学校文化熏陶出来的,是所有老师努力出来的,但“文化语文”居功之首。祝禧教过的孩子都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一个老师是否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是否喜欢你,是否喜欢你教的学科。祝禧做到了。孩子们往往成了祝老师的粉丝,对语文的喜爱成了许多孩子的生活习惯。纵观本书的思想脉络和课堂案例,我们看到,课外阅读以及非体制化的安排,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因为他们喜欢。“文化语文”为儿童过上高品质的语文生活,为儿童到高一级学校学习创造了更多积极的可能。因为他们这种灵性、潜力、创造性,必将让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祝禧“文化语文”的丰收图景,还在于她的团队和自己的成长。祝禧的“文化语文”和她的自我修炼是分不开的,我们从第一篇的第二章《成长道路 锻造美丽的金蔷薇》中可以看到,祝禧的“文化语文”一直处在自我探索的状态中。在语文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模式的创造方面,她显然做得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她专门攻读了美学硕士,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使自己的精神图景更丰富、更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美其身”。

  打开《祝禧:文化语文教育》,感知着她对教育平实、恳切、坚韧而温柔的爱,令阅读者不由自主地也产生对“文化语文”的诗意眷顾与祈望,我相信祝禧在大家的关注下能更好地走向“诗与远方”。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

一朵璀璨夺目的金蔷薇
——品读《祝禧:文化语文教育》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编者按 名师是苏派教育的旗帜,教学风格是苏派名师的标志。追求教学风格,就要坚持不懈地锻造、淬化教育思想,提升教师教学的核心理念。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学风格让教师过更专业的生活”“教学主张的风格是有更高的思想追求的”。在江苏浓郁的教研文化氛围里,苏派名师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教学中追求教学技术的更新、教育艺术的升华,形成了尚德、尚美、本真、丰厚、和谐、创新等教学理念。本期“苏派教育”聚焦苏派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追求,试图从品读专著、研究课堂、走近名师等角度进入苏派小学语文名师教学风格与课堂艺术叙事,在提炼苏派名师规律性特征的过程中,探寻苏派教学的美学追求与价值尺度。

  ■杨九俊

  “教育”与“文化”原本是分不开的,统称“文化教育”。祝禧倡导的“文化语文教育”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富于创新精神的“教育文化”。读《祝禧:文化语文教育》一书,就能感觉到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祝禧用心锻造的文化语文教育,无疑就是一朵璀璨夺目的金蔷薇,在苏派小学语文名师的丛林里散发独特的芬芳。

  《祝禧:文化语文教育》凝聚着祝禧对“文化语文”的思考。通过这本书,可以窥见她的教育思想、教学主张、实践成果以及背后的故事。本书由两大篇章组成,第一篇收录了祝禧文化语文教育的基本主张,第二篇是祝禧的经典课例。在第一篇中,我们可以窥见祝禧文化语文思想的深邃。祝禧在书中提出的“教有文化的语文,育有教养的儿童”“文化语文教学是一个‘文化濡染’的过程”等教育思想,让读者不自觉地跟随她的步伐,走上一条语文教学的寻根之路。她让文化的清泉滋润语文教学,也滋润了儿童的心田。“文化语文”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在本书第一篇第二章中,祝禧校长用深情的语言讲述了“文化语文”这朵金蔷薇的锻造之旅。从1985年到2020年,祝禧不断丰富文化语文教育的内涵。她在教学、阅读和写作中,在所能够达到的一切地方积聚文化语文的“金沙”,实现“金蔷薇之梦”。第二篇有五个章节,收录了祝禧关于不同文体的教学实录和解析,配以名家的点评,读来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读者大可管中窥豹,识得“文化语文”的精深内涵。

  祝禧的“文化语文”究竟是什么?读了她的《祝禧:文化语文教育》,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这里只是谈谈自己的一些印象。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理想追求

  “文化语文”带给儿童一种高品质的语文生活,这种语文生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文化语文”是有意义的语文。语文不仅以言行事,更在于养身。语文滋养心灵,是儿童精神发育、精神成长的一个重要源泉,所以语文具有超功利的意义。我们谈文化语文,不只是在知识层面,而是更强调超功利性的终极价值追求。祝禧的理想语文最重要的特质,是高尚的、高位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是儿童精神发育所需要的。这种语文,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荀子讲“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这个美主要是精神,主要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美。第二,“文化语文”是应用的语文。祝禧的“文化语文”是向生活打开的,是在实践中体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则,它与儿童的语文表现能力联系在一起。第三,“文化语文”是一种境界的语文。这个境界是整体性的,这种整体性体现在哪里呢?文化语文素养各元素是融通的。比如我们要读一个经典,有学者说经典标志着三个成熟:一是文明的成熟,二是心智的成熟,三是语言的成熟。这三个成熟融为一体,它就成为经典,也就自成境界。又如语文经常讲的工具与人文,如果达到内在的高度统一,则也是一种境界。课堂生活与日常生活相互融通,它也是一种境界。而这种种融通,在《祝禧:文化语文教育》一书里俯拾皆是,所以我们说“文化语文”是境界的语文。

  正因为祝禧的“文化语文”是有意义的语文、应用的语文、境界的语文,因此是理想照亮的语文。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情境

  祝禧的“文化语文”形成了具有厚度的“大情境”。第一是文学的情境。“文化语文”最显眼的标志就是文学。这文学就是经典和古典情结。文学的情结与中国的汉字有着文化的连接。一个字抑或一个词,两千多年的审美经验都积淀在这里,这就是祝禧的“二千年的眼睛”。第二是生活的情境。祝禧的“文化语文”是向生活打开的,深刻地引导着儿童的日常语文生活。她在书中倡导了100个典型的日常生活场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普通的日常生活,她关注的是日常生活的典型化。这种本质意义上的生活,超越生活本身,才是学生应该过的那种生活。第三,这种大情境还在于学校就是图书馆。为了让孩子们惬意地阅读,学校的许多空间进行了创意设计,整个学校成了一个大的图书馆。在这样的物理空间、物质空间里,师生一起享受语文生活。

  祝禧的“文化语文”具有“中情境”。这个“中情境”是什么?首先是主题阅读,这个主题阅读有的与教材有关,有的超越教材,主要是语文的、文学的、校本的阅读,它包括了祝禧的讲述。还有跨界的语文学习,比如说语言跟电影课程、语言跟美术、语言跟音乐等学科的融合。

  当然,祝禧的“文化语文”也有“小情境”。这种小情境首先是作为具体课文的文本情境,祝禧努力地把文本的意蕴与儿童的精神发育联系起来,这种文本意蕴对儿童是真实的、适切的。其次,这种小情境也包括不同文本形成的情境,它往往由文本的互文性生成。互文性是文本与文本联系的过程,这种联系相互响应、映照和吸收,它使文本情境更广阔、更开放。比如,本书案例中的《开天辟地》,祝禧借助其他神话文本,把故事放在中外神话的历史隧道里面去观照,它就变得非常有厚度。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儿童积极的语文实践

  祝禧非常在意“活动”这个词,这个“活动”就是积极的语文实践,即我们过去讲的听、说、读、写。那么这种语文实践在祝禧的“文化语文”中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第一是参与性。我们不仅让儿童在场,还要让儿童出场,让他们的主体性张扬出来,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比如在祝禧《圆圆的世界》教学中,儿童进行着语言的狂欢。他们快乐出场,在语言的洪流中“转圈圈”,转出了空间的宽广,转出了时间的悠长,在充满魅力的语言世界中抵达圆融。第二是挑战性。在《祝禧:文化语文教育》中,我们可以读一下《开天辟地》的教学目标,有表演性地讲述故事,了解创世神话的特点,引发儿童思考世界从哪里来的哲思,领悟神话文学的诗意,拓展阅读创世神话,等等,非常具有挑战性。第三是审美性。这个审美性中涵盖了认知和情感的高度融和。文化语文教学是一个“文化濡染”的过程。本书中收录的许多案例,让我们感受到这个过程涉及许多的实践领域和要素。活动演练、精神陶冶、智慧生成、艺术熏染、综合建构……祝禧和她的团队通过开展“蓝天下的课堂”“网络上的世界”“舞台上的演绎”等校园文化活动来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生活空间。学生在各类社团如笋芽儿剧社、蒲公英诗社、满天星文学社等大显身手,尽展风采。再加上隐形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显性的校园文化设施,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老师、学生甚至家长都沉浸在节日般的欢快气氛里,流连忘返,乐此不疲。这样学习语文,学得活,学得实,学得有品位,而且具有持续不断、强劲有力的发展动力。

  祝禧的“文化语文”是一种丰收的图景

  “文化语文”熏陶的孩子有特质,他们学校的孩子更具有大气、底气、灵气、帅气、锐气。这是整个学校文化熏陶出来的,是所有老师努力出来的,但“文化语文”居功之首。祝禧教过的孩子都特别喜欢上语文课,一个老师是否成功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是否喜欢你,是否喜欢你教的学科。祝禧做到了。孩子们往往成了祝老师的粉丝,对语文的喜爱成了许多孩子的生活习惯。纵观本书的思想脉络和课堂案例,我们看到,课外阅读以及非体制化的安排,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因为他们喜欢。“文化语文”为儿童过上高品质的语文生活,为儿童到高一级学校学习创造了更多积极的可能。因为他们这种灵性、潜力、创造性,必将让他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祝禧“文化语文”的丰收图景,还在于她的团队和自己的成长。祝禧的“文化语文”和她的自我修炼是分不开的,我们从第一篇的第二章《成长道路 锻造美丽的金蔷薇》中可以看到,祝禧的“文化语文”一直处在自我探索的状态中。在语文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模式的创造方面,她显然做得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她专门攻读了美学硕士,广泛阅读,深入思考,使自己的精神图景更丰富、更完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以美其身”。

  打开《祝禧:文化语文教育》,感知着她对教育平实、恳切、坚韧而温柔的爱,令阅读者不由自主地也产生对“文化语文”的诗意眷顾与祈望,我相信祝禧在大家的关注下能更好地走向“诗与远方”。

  (杨九俊,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