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做一个“诗性”教师

作者:吴 勇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连续利用几个夜晚,拜读了《周益民:诗化语文》书稿,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不仅因为周益民是我得意的初中学生,是我骄傲的四甲(注:江苏海门一乡镇名)老乡,主要是,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教师,他敢于突破成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教育主张——诗化语文——以中国语言文化的巅峰造诣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而在这本书稿里,我也看到了那个没有变的少年周益民,一个在诗意中永远纯净生长着的周益民。从教20多年来,周益民始终坚持 “三点”:一是做人的“基本点”,善良、真诚、有爱心;二是“支撑点”,他用理想、信念、爱好作为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了自己灵魂的支撑点;三是“生长点”,在平静、平实、平凡的小学语文教育世界,他沉潜于语言与生命的更深处,竭力把学生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孩子从依附、盲从和定式中解放出来……这是一种教师与孩子的生命相携相伴、同生共长的教育历程。

  在周益民语文教学的历程中,生长的是精神,释放的是诗性。

  记得20多年前,在南通市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周益民执教公开课《周总理,你在哪里?》,他与上课的学生,我与几百位观摩者,在对总理深深的追思与敬仰中止不住地流下了泪水。那是我第一次听周益民上课,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心灵震撼,原来语文不只是字、词、句、章,不只是听、说、读、写,它更是对语言、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真情感悟,是一束愈燃愈美的火焰!

  大约18年前,我与海门市小学语文教师走进了实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观赏了周益民执教的古诗公开课《静夜思》。短短的几句古诗,在他华章彩句地拨动下,使得听课不是味同嚼蜡,而是如饮甘泉。我在听课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叹:一般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教育家教给学生的则是思想。在我心目中,彼时的周益民已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师了。

  2004年底,江苏省第五届“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颁奖活动在苏州吴江举行,在我的推荐下,周益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逆风的蝶》。当时,包括杨九俊在内的所有听课者都被周益民饱满的精神,新颖别致而又灵活多变的导入、激趣、引学、启思所激活、激荡、激奋、激动。用一句带有诗意的话来评价,这节课就像“灯笼的通明和苹果上未经涂染的那种红的颜色”。

  之后不久,周益民到南京工作,我与他很少谋面了。三年前的冬天,在徐州的一次阅读沙龙现场,他作为嘉宾,我是与会听众,在成尚荣先生的引发下,我与他有了短暂的对话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我读到的他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大作。

  这次,拜读《周益民:诗化语文》书稿,仿佛又与瘦弱干练的周益民促膝交谈。我看到了永远激情燃烧、腹有诗文千万卷的周益民,他的主张更加鲜明了,学识益发增长了,与孩子们永远水乳交融。正如他在我主编的《阳光下的塑造》一书中所表述的:“与孩子的心一起跳动。”因为他永远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一个充满诗性的语文教师。

  自由与“忘我”是诗歌最高的境界。周益民正是在这样的境界中追随着“诗化语文”,唯有在这样境界中的教育,才会在孩子的生命灵魂深处真正带来解放与向善向美的力量。

  (吴勇,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院长,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苏派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路

做一个“诗性”教师
——读《周益民:诗化语文》有感
发布时间:2020-05-22   
来       源:《江苏教育报》  

  连续利用几个夜晚,拜读了《周益民:诗化语文》书稿,感到特别的高兴。这不仅因为周益民是我得意的初中学生,是我骄傲的四甲(注:江苏海门一乡镇名)老乡,主要是,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教师,他敢于突破成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教育主张——诗化语文——以中国语言文化的巅峰造诣作为自己的教学追求,而在这本书稿里,我也看到了那个没有变的少年周益民,一个在诗意中永远纯净生长着的周益民。从教20多年来,周益民始终坚持 “三点”:一是做人的“基本点”,善良、真诚、有爱心;二是“支撑点”,他用理想、信念、爱好作为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了自己灵魂的支撑点;三是“生长点”,在平静、平实、平凡的小学语文教育世界,他沉潜于语言与生命的更深处,竭力把学生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把孩子从依附、盲从和定式中解放出来……这是一种教师与孩子的生命相携相伴、同生共长的教育历程。

  在周益民语文教学的历程中,生长的是精神,释放的是诗性。

  记得20多年前,在南通市小学素质教育现场会上,周益民执教公开课《周总理,你在哪里?》,他与上课的学生,我与几百位观摩者,在对总理深深的追思与敬仰中止不住地流下了泪水。那是我第一次听周益民上课,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心灵震撼,原来语文不只是字、词、句、章,不只是听、说、读、写,它更是对语言、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真情感悟,是一束愈燃愈美的火焰!

  大约18年前,我与海门市小学语文教师走进了实验小学的多功能教室,观赏了周益民执教的古诗公开课《静夜思》。短短的几句古诗,在他华章彩句地拨动下,使得听课不是味同嚼蜡,而是如饮甘泉。我在听课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感叹:一般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知识,高明的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教育家教给学生的则是思想。在我心目中,彼时的周益民已不是一般的语文教师了。

  2004年底,江苏省第五届“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颁奖活动在苏州吴江举行,在我的推荐下,周益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逆风的蝶》。当时,包括杨九俊在内的所有听课者都被周益民饱满的精神,新颖别致而又灵活多变的导入、激趣、引学、启思所激活、激荡、激奋、激动。用一句带有诗意的话来评价,这节课就像“灯笼的通明和苹果上未经涂染的那种红的颜色”。

  之后不久,周益民到南京工作,我与他很少谋面了。三年前的冬天,在徐州的一次阅读沙龙现场,他作为嘉宾,我是与会听众,在成尚荣先生的引发下,我与他有了短暂的对话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我读到的他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的一篇篇大作。

  这次,拜读《周益民:诗化语文》书稿,仿佛又与瘦弱干练的周益民促膝交谈。我看到了永远激情燃烧、腹有诗文千万卷的周益民,他的主张更加鲜明了,学识益发增长了,与孩子们永远水乳交融。正如他在我主编的《阳光下的塑造》一书中所表述的:“与孩子的心一起跳动。”因为他永远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一个充满诗性的语文教师。

  自由与“忘我”是诗歌最高的境界。周益民正是在这样的境界中追随着“诗化语文”,唯有在这样境界中的教育,才会在孩子的生命灵魂深处真正带来解放与向善向美的力量。

  (吴勇,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院长,江苏教育报刊总社苏派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