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首页 > 大家论道

理想照进现实的行动价值

——谈元创教育的实践成效

作者:马 斌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源: 江苏教育报

  ■马斌

  把理想写出来,把思想做出来。元创教育追求新时代为学为事为人的教育工程学。从今年3月开篇到现在,笔者已基本完成简要的体系介绍。今天阐述的理念境界的提升、文化育人的布设、名师团队的成长、课程课堂的发展、项目流程的再造等,既是元创教育的旨归所在,也是教育管理的经验凝练,更是学校和教师的急切期待和不懈追求。学校实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理念境界的提升。学校是个体命运和集体命运的伟大交响。元创教育本身就整体体现了学校是塑人圣地的理念创新和境界升华。它着力以“元”精“思”,借助探索数学方程的元之未知、元首之高格、元旦之新始、元勋之强劲、元气之本源的“五元”,形成敢探未知的精神境界、总揽全局的高格思维、寻求增量的清零意识、发愤图强的韧劲品质、回归本来的初心使命的“敢高新强本”的思维标格和精神图谱。它重在以“创”实“行”,借助创设性质疑、创建性知识、创意性求解、创造性行动、创立性成果的“创之链”,做事业的先行者。它以立思立行、思行合一的创新实践高度,呈现教育的精神高地和生命品质,构建教育者的精神“符号”,形成“教育信仰+学科金句+师生故事”的学校新质态。

  开创文化育人的布设。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是教师作为文化人用文化培养文化人的过程。美丽中国建设、经典文化传承、学校美育加强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之美等,都需要加强学校文化育人的情境建设。元创教育追求建设新时代的教育实践美学。物质环境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78所物型课程试点学校,以“物”的文化塑型及课程意象建立有教育意义、课程价值、知识含量的美丽校园,使学校成为由一个个与课本相应的课程景观组成的“旅游圣地”,形成了一物一个知识源、化万物以育人的课程物道之美。课程基地开创了基础教育学科建设的先路,围绕学生学科学习,开发和呈现学科的文化内涵,填补了学科文化的空白,以学科历史、学科特色、学科体系,呈现学科情境、学科情趣,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学科情感、学科精神、学科伦理、学科志向,以及学科学习方法和能力,诠释了学科学习之美。身体学习构建身本文化,从而挖掘教育的本质就是绽放人的生命之美,开创新时代教育的文化创新。

  助推名师团队的成长。元创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教师发展的规律,架起促进教师成长的“脚手架”。教师皆可成名师,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自我向上的动力、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寻获机会、是否能专注到底等。元创教育提出了名师成长的系列路径。如网格教研,为学校创新教研、为教师人人教研开辟了校本教研之路,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团队是一个教师、一群教师成长的重要杠杆。如基础教育“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职教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等,都以事实充分实现了团队在教师发展中的杠杆力量。

  创新课程课堂的发展。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元创教育载体之一的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物型课程更是将学校看成一本打开的书,使知识像空气一样弥漫于校园,实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事事可学的教育气象。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立身之本、主要战场,要以各美其美的美感课堂为追求,在美感课堂的教学目标精准美、教学内容学科美、教学过程节奏美、教学环境意境美、教学方法机智美、教学语言激荡美、教学技术交互美、教学板书艺术美、教学关系融和美、教学评价励志美上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精进。

  完善项目流程的再造。汤姆·彼得斯说,项目将站到21世纪管理舞台的中央。项目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法宝。大到一国,小到一人,项目是实现发展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奥运会、世界杯都演绎了项目的无穷力量。实践表明,无论是“创意论坛、创高技能、创业新技术、创业实践、创优素质”的江苏职业教育“五创”发展模式,还是由“高中课程基地、初中提升工程、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和“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构成的江苏基础教育“5+2”内涵发展模式,或者是“苏教名家工程、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领航教师校长培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专家型年轻教师培训”等教师发展的“五朵金花”,都以项目化的方式,将理念目标、实施路径、视导督查、理实一体、成事立人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了事业创新发展、快速发展,实现了以事立人、以人立事的双向互动。可以说,项目驱动及流程再造则是为学为事为人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通过设置内涵建设项目,以流程设计和再造的精进,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

  元创教育创行实践的价值表达,包涵了思行合一的原则旨义,理论实践双向建构的思路导向,以人立事、以事立人、人事立学的目标追求,课程基地、物型课程、身体学习、网格教研创行路径的行动效果和发展新貌,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为学为事为人”要求的实践体系。元创教育能促进学校全面系统深入地厘清、建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学习观、学业观、课堂观、课外观、管理观、效率观等,必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陈路

理想照进现实的行动价值
——谈元创教育的实践成效
发布时间:2021-11-03   
来       源:江苏教育报  
作       者:马 斌

  ■马斌

  把理想写出来,把思想做出来。元创教育追求新时代为学为事为人的教育工程学。从今年3月开篇到现在,笔者已基本完成简要的体系介绍。今天阐述的理念境界的提升、文化育人的布设、名师团队的成长、课程课堂的发展、项目流程的再造等,既是元创教育的旨归所在,也是教育管理的经验凝练,更是学校和教师的急切期待和不懈追求。学校实践有效促进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实现理念境界的提升。学校是个体命运和集体命运的伟大交响。元创教育本身就整体体现了学校是塑人圣地的理念创新和境界升华。它着力以“元”精“思”,借助探索数学方程的元之未知、元首之高格、元旦之新始、元勋之强劲、元气之本源的“五元”,形成敢探未知的精神境界、总揽全局的高格思维、寻求增量的清零意识、发愤图强的韧劲品质、回归本来的初心使命的“敢高新强本”的思维标格和精神图谱。它重在以“创”实“行”,借助创设性质疑、创建性知识、创意性求解、创造性行动、创立性成果的“创之链”,做事业的先行者。它以立思立行、思行合一的创新实践高度,呈现教育的精神高地和生命品质,构建教育者的精神“符号”,形成“教育信仰+学科金句+师生故事”的学校新质态。

  开创文化育人的布设。教育是以人育人的事业,是教师作为文化人用文化培养文化人的过程。美丽中国建设、经典文化传承、学校美育加强以及激发学生学习之美等,都需要加强学校文化育人的情境建设。元创教育追求建设新时代的教育实践美学。物质环境寓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78所物型课程试点学校,以“物”的文化塑型及课程意象建立有教育意义、课程价值、知识含量的美丽校园,使学校成为由一个个与课本相应的课程景观组成的“旅游圣地”,形成了一物一个知识源、化万物以育人的课程物道之美。课程基地开创了基础教育学科建设的先路,围绕学生学科学习,开发和呈现学科的文化内涵,填补了学科文化的空白,以学科历史、学科特色、学科体系,呈现学科情境、学科情趣,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学科情感、学科精神、学科伦理、学科志向,以及学科学习方法和能力,诠释了学科学习之美。身体学习构建身本文化,从而挖掘教育的本质就是绽放人的生命之美,开创新时代教育的文化创新。

  助推名师团队的成长。元创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教师发展的规律,架起促进教师成长的“脚手架”。教师皆可成名师,主要取决于是否有自我向上的动力、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寻获机会、是否能专注到底等。元创教育提出了名师成长的系列路径。如网格教研,为学校创新教研、为教师人人教研开辟了校本教研之路,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团队是一个教师、一群教师成长的重要杠杆。如基础教育“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职教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等,都以事实充分实现了团队在教师发展中的杠杆力量。

  创新课程课堂的发展。课程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元创教育载体之一的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物型课程更是将学校看成一本打开的书,使知识像空气一样弥漫于校园,实现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事事可学的教育气象。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立身之本、主要战场,要以各美其美的美感课堂为追求,在美感课堂的教学目标精准美、教学内容学科美、教学过程节奏美、教学环境意境美、教学方法机智美、教学语言激荡美、教学技术交互美、教学板书艺术美、教学关系融和美、教学评价励志美上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不断精进。

  完善项目流程的再造。汤姆·彼得斯说,项目将站到21世纪管理舞台的中央。项目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法宝。大到一国,小到一人,项目是实现发展和提升的重要途径。奥运会、世界杯都演绎了项目的无穷力量。实践表明,无论是“创意论坛、创高技能、创业新技术、创业实践、创优素质”的江苏职业教育“五创”发展模式,还是由“高中课程基地、初中提升工程、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和“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构成的江苏基础教育“5+2”内涵发展模式,或者是“苏教名家工程、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领航教师校长培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训、专家型年轻教师培训”等教师发展的“五朵金花”,都以项目化的方式,将理念目标、实施路径、视导督查、理实一体、成事立人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了事业创新发展、快速发展,实现了以事立人、以人立事的双向互动。可以说,项目驱动及流程再造则是为学为事为人的关键环节之一。学校通过设置内涵建设项目,以流程设计和再造的精进,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

  元创教育创行实践的价值表达,包涵了思行合一的原则旨义,理论实践双向建构的思路导向,以人立事、以事立人、人事立学的目标追求,课程基地、物型课程、身体学习、网格教研创行路径的行动效果和发展新貌,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为学为事为人”要求的实践体系。元创教育能促进学校全面系统深入地厘清、建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学习观、学业观、课堂观、课外观、管理观、效率观等,必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的作为。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陈路